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從前慢,致我們終將逝去的「年味」

從前慢,致我們終將逝去的「年味」

授權圖片 | 王曉紅 攝

世事喧囂,忙忙碌碌,又是一年。

節日就像人們在時間的河流上建造的房子,在歲月蹉跎中,可以給自己一個駐足休息的地方。而春節,就是那一座巍峨的宮殿,是中國人最大的節日。每個中國人都會在這個宮殿里過一個祥和安樂的春節。

最美的年,是小時候的年

過年對於小孩子來說,是最開心不過的,掰著手指頭一天天的算著這個大日子。

從前慢,過了臘八,大人們就開始忙年了。臘月里的大集,也是最熱鬧的,農村人的年貨大部分都來自趕大集。

這時候的人也最多,平時不趕集的人、外出打工的人,也會在集上露面。在農村,過年那幾天是沒有集市的,於是人們就要早早的置辦年貨,特別年28、29的最後一個大集。

那個時候的集市最熱鬧,小孩子們總會鬧著一起去購買年貨,不為別的,就為粘著大人們多給自己買些想吃的零食和玩具······

大人們每年都要給孩子們買新衣服,而孩子們總是會對新衣裳格外重視。總要把縣城或者鎮上的大小商場都逛一遍,逛的累到不行才肯決定要買哪件,這才滿意的走出商場。

家裡總是很熱鬧一大家子都在忙活,大人們忙著大掃除,忙著準備食材。奶奶的手上總是沾著麵粉,不是做饅頭,就是做餃子。

那時候大家都很忙,每天都有事做。忙忙碌碌才叫過年,我記得小時候貼春聯,我們會買一些,爸爸寫一些,在年三十這天,放過了爆竹,吃過早飯,就在鍋里熬一點漿糊,把門上的舊對聯清除,然後貼上嶄新的春聯。

春晚里12點的鐘聲一響,緊接著就是連續不斷的鞭炮聲,天上就像炸開了鍋,我就趴在窗戶前靜靜的看,這噼里啪啦的聲音至少要持續半個小時才能停歇。

這一晚紅燈籠是不關的,每家每戶都亮著,老人們還要守歲。

大年三十晚上,根據我們當地的風俗,還要到村莊周邊的田地里,朝著祖墳的方向,焚香奠酒,請先人回家過年。夜裡8點多以後,還要跟著大人們到本家去拜年,大多孩子只是想著看春晚,不想去拜年。

從大年初一開始就各種拜年了,收各種紅包壓歲錢,兜里塞滿各種零食,開啟了走親訪友的熱潮。

年味漸行漸遠

有人說如今人錢多了,年味卻淡了。有人說如今人忙了,年味被沖淡了。

如今很多人只顧埋頭掙錢,一年四季天天忙,忙得忘了家,忘了生命的根,忘了抽一點時間去陪伴自己年老的父親母親······

不僅如此,現在連拜年的形式都簡化了。現在有了手機,流行電話拜年、簡訊拜年、視頻拜年。有些人拜年缺少了誠意,連拜年簡訊都是抄襲的。

現在的年輕人,吃年夜飯時還在低頭玩手機,親人朋友之間,都像隔了一層隔膜,人情淡了,年味也就淡了。

有人說,年味淡了,是因為村子空了。在北方,大部分村莊,留下的大都是老人和孩子,連過年時村子裡的人也湊不齊了……

年味變淡,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孩子們都長大了。人越是長大,考慮的問題就越多,總是糾纏在各種問題里。人越長大,包袱就越多,失去了那一份純粹的童心。

人長大了,考慮的問題就多了,很難再感受到當年那些純粹的快樂。小時候,你可能因為一件新衣服而得意洋洋,現在卻不會了;你可能因為100塊錢的壓歲錢而興奮地睡不著覺,現在也不會了。

作家馮驥才說:「年味就是全家團圓的喜樂氣氛;就是晚輩孝敬長輩圍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煙花閃耀飄進鼻內的一股幽香;就是媽媽忙前忙後做的一頓年夜飯中的餃子;

就是逛廟會看著舞龍吃著糖瓜兒彷彿又回到童年的一種享受;就是不管認識不認識,見面都說過年好的那種友好感覺;就是家家戶戶都貼上喜慶對聯迎接新春,慶祝新的開始;就是滿大街掛滿了紅燈籠充滿了祝福話語的那種氣氛……這就叫年味!」

以前的年味,確實越來越淡。但那隻不過是我們這一代人心中的年味吧,不同時代的人心裡有不同的年味。就像現在,每年領支付寶等平台的紅包,似乎又成為了年味里的新「元素」。

時代在發展,過年的形式和內涵都在發生變化。說不定現在的孩子長大以後,也會回憶2018年的這個春節。但唯一不變的,就是團圓,拜年,和迎接新的生機。這是春節不變的內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儒風大家 的精彩文章:

王陽明:送你4個不生氣的智慧
十言,每一句都在理!

TAG:儒風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