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宋四家」互懟?蘇軾的字「石壓蛤蟆」,黃庭堅的字「死蛇掛樹」

「宋四家」互懟?蘇軾的字「石壓蛤蟆」,黃庭堅的字「死蛇掛樹」

你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

會畫畫的人不一定能寫好字

能寫好字的人一定會畫畫!

為什麼寫一手好字的人常常被人欽慕

書法真的如傳說中是人們心中的「小公舉」嗎

書法與繪畫的關係是怎樣的?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呢?

今天和小倉頡一起

淺探書法的藝術之美

書法與繪畫

雖然現在看到的印刷字規矩而剋制

但是在造字起初先人們

「仰則觀法於天,俯則察理於地」

在書法創作中

「龍飛鳳舞」、「行雲流水」

我們知道漢字是象形文字

「造書契,代結繩,初假達情,浸手競美」

漢字造字有六法

(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

如馬這樣的字

就像簡筆畫

馬的甲骨文

魚的甲骨文

比起英文單詞horse、fish,是不是我們的文字更形象呢 !

我們之前曾經開玩笑說

因為古人「懶得畫畫」

所以創作出了「書法五體」

書法五體包括

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

篆書以後「形象」的部分性逐漸淡化

但是我們還是能看到「其形其象」

不同書法家來寫也有不同的韻味

書法比起山水畫是更抽象的圖像呢!

老子在《道德經》里說「道」的特徵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漢字的「抽象」也是這樣

它並不像繪畫那樣直觀

但卻有一種隱隱綽綽的美感

猜猜這是什麼字?

在書法的筆墨

還與建築相似相通

篆書的鼻祖李斯寫的「壹」

字體中幾乎強迫症的對稱之美

大概只有故宮的俯瞰圖可以媲美

漢字可謂史上最強素材庫

是對這個世界認知的高度概括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繼承、發揚漢字之美

創作出偉大的作品

是對我們的考驗

如何欣賞書法之美

蘇軾有一首論書詩

吾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

苟能通其意,常謂不學可

意思大概是

只要通曉了書法的深意

即使不會書法的技巧也無傷大雅

蘇軾還提出「賞書法」的五大準則

書必神、氣、骨、肉、血

五者缺一,不成書也。

表現出精神、氣勢、骨力、筋肉、血脈

的書法才算是真正的藝術

若是其中缺了一項

就談不上是真正的藝術

蘇軾雖然自謙「不善書」

但是書法作品卻不少

他亦師亦友、「相愛相殺」的黃庭堅這樣評價

老師的字,像「石壓蛤蟆」

蘇軾與黃庭堅都是「宋四家」的成員

同是「圈內人」

黃庭堅豈不是不給蘇軾面子么

其實這戲謔的話正好點出了蘇軾的書法特點

「厚重豐肥、左右舒展」

字的形態呈現「石壓蛤蟆」的扁闊狀

蘇軾書法

黃庭堅用筆喜歡微微顫行

一波三折

部分筆畫還要誇張延伸

所以蘇軾「嘲笑」他的書法

像「死蛇掛樹」

兩個人能這麼開玩笑

可見感情之好

當然自信如黃庭堅

誰都不服就服王羲之

他曾這樣評價王羲之的書法作品

右軍筆法如孟子言性、莊子談自然、縱說橫說,無不如意。

王羲之的書法完美契合了

蘇軾的「五條準則」

被後人稱為「書聖」

實至名歸

好的書法作品不止是「炫技」

更能展現蓬勃的生命力

東晉 王獻之 適奉帖

北宋 米芾 清和帖

如何才能在書法作品中呈現出生命力呢

這需要兩個方面的努力

1

書內功

書內功主要是書法的技法如筆法、字形結構、整篇的布局章法、墨法等方面。

書外功

書外功指的是書法家的想像力、靈感、悟性、人格、修養、學問、胸襟等。

2

無論學習哪一種書體

書法的「理」是一致的

「理」就是書法的技法因素,它包括

筆法、字形結構、章法、墨法

黃惇(dūn)先生曾有這樣一個形象比喻

黃惇

書法家 篆刻家

書法書寫技法的諸多因素可以看成一個蘋果:筆法是裡面的果心;字的結構與章法便是果肉;墨法則是果皮。

認真刻苦練習當然能提高書法水平

是否能成為大書法家卻因人而異

任何藝術的種類

都是高明的藝術家將自己個人細膩的情感

通過藝術語言細微地表達出來

書法是手的錘鍊

更是心的錘鍊

我們常常希望書法能幫助修身養性

其實是因為當我們面對偉大的經典碑帖時

感受到冥冥之中的理想

在高處、在遠方

指引著我們去接近

在欣賞書法作品時

除了看眼睛能看到的「形」

也要感受在「形」之上的神采與意蘊

同時了解作書者這個人

包括個人性情、人生經歷

藝術追求、時代環境的影響

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體會書法藝術

路漫漫其修遠兮

我們一起努力

你喜歡哪位書法家

或者哪一種書體呢

留言告訴小倉頡

在之後的推送中

小倉頡將為大家安利

你心中的愛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字體驗館 的精彩文章:

尋找最純正的中國年,原來爸媽小時候喜歡的是這個年味兒!

TAG:漢字體驗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