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跟著林先生讀蘇先生

跟著林先生讀蘇先生

《蘇東坡傳》是林語堂為蘇東坡寫的傳記,是一位國學大師對一位豪情詩人的隔空致敬。本書史料豐富、語言流暢、敘事簡潔、情感飽滿、想像合理,讓蘇東坡的形象似伸手可觸一般偉岸逼真。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我眼中的大文豪、東方文化巨人。他的散文、詩、詞、賦、書、畫都是同時代的翹楚。

他的寬廣胸懷更是讓人肅然起敬。唐宋散文八大家裡,韓愈、歐陽修、蘇軾均被尊為文壇領袖,他們自身學識、品德俱佳,在提攜後輩方面更是不遺餘力。可見,為文之人,當心胸和才學同時精進時,必會迸發出巨大的人格魅力。

一、最重要的文學貢獻

談到蘇軾,文學貢獻是要最先被提及的,開創新詞風當居其首。蘇軾的詞數量不多,不及詩歌的十分之一,但開創豪放之詞風,無疑是他對中國古典文學的重要貢獻之一。

早先的詞,在閨中、青樓流行,且多寫「艷情」,題材範圍狹窄,難登大雅之堂,類似於現在的「網路文學」早期留給主流文學圈的印象。

傳記云:「宋詞之得以脫離柔靡傷感的濫調兒,要歸功於蘇東坡,至少他個人是做到了。」

創作上不拘一格的東坡先生,自是有諸多創意,以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獵》開創了豪放詞風,從此,宋詞地位急劇上升,在文學史上和唐詩平分秋色。人們常把辛棄疾和蘇軾並稱「蘇辛」,作為豪放詞派的代表。豪放詞里最典型代表當屬《念奴嬌·赤壁懷古》。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其實東坡先生的詞一樣可以把婉約演繹到極致,同一詞牌《江城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這是東坡先生緬懷結髮妻子王弗的悼念詞,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展現了他非凡的文學功底。

此外,他的書法獨樹一幟,還創造了「文人畫」,豐富了古典藝術的表現形式。

二、思想體系

關於東坡先生的思想體系,是一個不得不探討的話題。它既不是純正的「儒系」「道系」,也不是完全的「佛系」,而是兼而有之,是儒釋道思想混合的產物。

他溫和謙讓,又嫉惡如仇,為民請願不顧個人安危;他也篤信清靜無為,渴望得道成仙;他屢遭小人迫害,卻從來不記恨別人,暢然豁達。總體來看,他是一個儒表、道骨、佛心的人。

三、政治觀

蘇軾的政治觀,頗有道家無為而治的色彩。每到一個地方,他都要向朝廷上書減免賦稅和徭役,然後大力改善民生,深受人們愛戴。

要更全面地了解他的政治觀,就避免不了要扒一扒王安石變法。關於這次變法的意義,眾說紛紜,支持者反對者均有。《蘇東坡傳》里,史料極為詳實,可信度較高。

王安石雖然不拘小節,卻是有大抱負的人。為啥要變法,很簡單,花錢的地方太多了,朝廷財務一直捉襟見肘。根本原因就是太弱了,對外戰爭十戰九輸,表面上是萬國來朝,卻年年要給來朝之國進獻「歲幣」,加上北宋「冗兵、冗官、冗費」的政治體制,導致國庫空虛,國力羸弱。

如此奇葩的朝廷,也能存活近300年,真是刷新了人們的認知水平。

王安石力圖改變這一現狀,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對內精兵簡政,對外打仗,擴充版圖。當然,當務之急是要突破朝廷的財務困境。沒錢就想辦法賺錢,王安石不愧是經濟學大師,放貸收租,賺取利息,無疑是來錢最快的,目標人群是農民,就是在播種季節來臨之前,貸款給農民買農業資料,秋收之後再還貸給朝廷。簡單來說,就是以農民為基礎的國家資本主義,和現在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反著看,就能明白一二。

王安石不是空談大師,早年他在陝西是有過成功經驗的,算是小範圍試驗,取得了一些成績,這也是他堅信變法能成功的自信來源。神宗皇帝年輕氣盛,二人一拍即合。他們大概沒有想到之後會遭遇這麼嚴厲的反對。

基本有些閱歷的老臣都站到了反對方,列舉幾位:司馬光、韓琦、富弼、歐陽修、范鎮、蘇轍、蘇軾,范仲淹。因為這些老臣明白,農民是靠天吃飯的,一旦天有不測,農民歉收,回本就是大問題。還有就是龐雜的官僚體系,到頭來可能肥了吸血蟲,朝廷獲益有限。

王安石也是幹練之人,反對者一律讓位,擁護者上,於是臭名昭著的呂惠卿、李定、章惇等人站了出來。後果無需詳述,北宋王朝的根基自此動搖,不到60年,轟然倒塌。

這期間,蘇東坡一直在用自己樸素的政治哲學向朝廷進言,主張廢除變法,雖然多石沉大海。不難發現,他思想里「民貴君輕」的儒家主張,對比那些損公肥私的朝廷大員,蘇東坡的形象無疑高大得多。

蘇東坡離開了一千年,又好像從來沒有離開過,他活在他的作品裡。他是把「死而不亡者壽」演繹到極致的人。他是獨一無二的。誠如林先生所言:

「蘇東坡的人品,具有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的深厚、廣博、詼諧,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穌所說,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鴿子的溫柔敦厚,在蘇東坡這些方面,其他詩人是不能望其項背的。

「這些品質之薈萃於一身,是天地間的鳳毛麟角,不可多見的。而蘇東坡正是此等人!他保持天真淳樸,終身不渝。」

附:東坡先生啟發了我對寫作的思考

1.天真、好奇、敏感

讀了《蘇東坡傳》,我更加確信,天才作家必備的特質里,一定有天真、好奇和敏感。東坡先生身體里,住著一個孩子,他天真無邪,對大自然充滿探索欲,總能發現周遭世界最純凈的美好,從他的詩詞里不難發現。每到一個地方任職,他都有相當一部分時間在飲酒和遊玩中度過,別人眼中司空見慣的東西,他卻能入詩。

詩、詞、賦、散文之外,他還練習書法,並開創文人畫這一門類,閑暇研究水利、美食,也成為專家。他似乎一刻也沒有停止思考和鑽研。

在他眼中,眾生平等。他可以給皇帝上言辭犀利的奏章,也可以給歌妓寫溫情的讚美詩。

2.勤奮

提到蘇東坡,很多人第一個詞往往是天才。其實不全然,他的勤奮也是非常人可比的。他所有作品加起來超過100萬字,這在書寫不甚方便的古代,是難以想像的,而且相當一部分是精鍊的詩詞。晚年被貶至海南,他很多時候是頭疼沒有紙可寫。如果那時候可以無紙化寫作,他可能會留下更多作品。

每次旅遊完了,他要寫個遊記;見朋友了,要題詩紀念一番;想弟弟了,要寫首詞,寄託思念之情。他似乎每時每刻都在發現題材。

即便無事可做的時候,他也不忘記思考。曾經背過他一首非常無聊,又蘊含哲理的詩——《琴詩》,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琴詩

若言琴上有琴聲,

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

何不於君指上聽。

3.博聞強記

背誦,是蘇東坡出了名的本事。傳記里記述了一件事情,說他晚年被貶至海南,帶著兒子蘇過,閑暇時讓兒子讀書,他躺著聽。一次聽兒子讀《史記》,他居然糾正了幾處誤讀。可以推斷,他肯定是背下了《史記》,不然不會反應這麼迅疾。其它古詩詞自不必說了。

博聞強記,帶給他極大的好處,讓他寫文作詩,常常信手拈來。而且他還可以化用別人的詩句,給自己的詩詞添光彩。

他《浣溪沙》里的「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化用自唐朝張志和《漁父》的「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江城子·鳳凰山下雨初晴》里的「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化用了唐朝錢起《省試湘靈鼓瑟》里的「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天衣無縫,毫無違和感。

我們現在寫作,查閱典籍已經非常方便了,但還是應該有意識地去背誦一些東西,像詩詞、成語、名言警句、一些經典段落……記住了,應用起來會更準確,寫的時候能更快速,而且,還會激發靈感。

4.堅持自我,不迎合,自然流露

東坡先生寫文,寫詩,作畫,最講究自然天成,不事雕琢。另外,他絕對不寫自己不想寫的東西,古人喜歡找文化名人寫悼詞和墓志銘,終其一生,蘇東坡就寫過九篇墓志銘。

他有言在先,說不寫就不寫。他認為這樣的文章,套話、假話、言不由衷的話太多,有曲意迎合之嫌。所以,讀東坡先生的作品,真實是最直接的感受,極具美感。

現在很多人寫作,常常看數據,有時候會刻意迎合讀者,寫一些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真相是,你永遠只能讓一部分人滿意,還不如寫自己想寫的,給喜歡你的那一部分人看,達到真正的共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古韻佳人/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輕風
隕石發現與隕石交易的關係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