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國英雄勝敗各有因

三國英雄勝敗各有因

袁紹情願失去天下,也不舍離自己的骨肉,他是個好父親,不夠壞。曹操說:「寧可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這一點就比袁紹高明一些。

劉備說自己以德服人,以德治暴,除暴安良。這種口號也很有殺傷力。

有人認為,諸葛亮只不過是一個兵而已,雖然智力超群,但始終是個參謀,幫劉備託孤而已。

其實,諸葛亮是很聰明的,劉備死後,他雖然可以廢掉阿斗,自己做主公,但是權力已經足夠大,幾乎和曹操的權力一樣大,做皇帝不做皇帝都一樣,作了皇帝可能效果還沒有不做好,在那個時代很講究正統的,這就是諸葛亮的高明之處。

並且,阿斗雖然做著皇帝,還不是要聽諸葛的。前方要打仗,後方必須有人坐鎮,阿斗就充當了坐鎮的大後方。

司馬懿最有心機,他的想法和為人,沒人看得懂。他的名言是,物以稀為貴,以待機時變,將會一統天下。他是最具有謀略的一個人。

那些失敗的人,要麼重義,要麼重感情,要麼就是太輕信別人。做什麼事,都不要太疏忽,不要太輕信,要能忍,以待時機。

最愚蠢的,就是那個呂布,有武力沒腦力,要死要活的,也不遵守規則,投靠好幾個主人,在那個時代這是不行的。呂布自己單幹之後,不聽謀士成宮的話,把自己給廢了,死無葬身之地。

當初要是不殺董卓,榮華富貴還能夠保持一段時間,但他覺得沒面子,英雄難過美人關,認為董卓奪去了自己的所愛,真是匹夫一個。

貂禪其實不是很愛呂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與對話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要打倒孔子?

TAG:哲學與對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