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螢火蟲故事第三期·矛盾

螢火蟲故事第三期·矛盾

螢火蟲の故事

2018

「做這一行的人越來越多了,可會這一門手藝的人卻越來越少了。」

這一次,螢火蟲的小夥伴採訪到了做苗族民族服飾的手工藝匠人楊光珍奶奶。初次見面的那天,奶奶坐在一間四四方方的屋子裡正打量著她剛做好的一件衣服。那天,外面陽光很好,奶奶的屋子裡卻很暗,房頂上有一根繩子系著一個光禿禿的燈泡,一動不動的垂下來。

生活狀況怎麼樣?

我的老伴啊在2001年就去世了,從那以後我一個人帶著四個孩子相依為命。我的娃娃們兩個還太小,另外兩個一個正上中專,一個正上初中,我就專門做這些針線活,好給我的娃娃們掙一口吃的。

我們娘幾個沒有固定的居所,哪有生意就去哪,最開始在雲南家鄉那邊,後來就到了貴州紫雲。

娃娃們又喊著要讀書,可我口袋裡卻沒有那麼多錢,我只有製作傳統民族服飾這一個技能,想去找點別的工作吧,因為拖著四個娃娃人家又不要我,連基本生活都很困難。

娃娃們沒錢上大學,我也難受啊,但是沒辦法,我的三娃娃怨我,後來死命的學習考上了醫科大學,我可高興壞了,砸鍋賣鐵也得供她啊。四娃娃學習也好,也爭氣,可我實在是擠不出錢了。兩個最大的娃娃尋了雲南那邊的人家,嫁了出去,現在不怎麼出來了,每天都在帶孩子,除了帶孩子就是靠我教她們的手藝做做衣服。

現在還在堅持做服飾?

一直堅持做著。我從1981年 就開始做民族服飾,到現在都做了快40多年了。

不知不覺,我啊,都65歲了。

手指沒有年輕的時候靈巧了,但我卻能感覺到自己現在的手藝要比年輕的時候好。年輕時候太浮躁,不能完全集中精力,現在卻能了。

每天的生活,都是和這些針線相伴的,每天都要花很大的精力在這些針針線線上。

好在我現在身體倒是很健康,這門手藝,還會繼續做下去的。

生意怎麼樣?

一件衣服100多塊錢不到,三分之二的錢是用來買材料的,剩下三分之一是靠自己的手藝掙來的。

生意好的時候一年能賣100多件甚至200多件衣服,但是生意不好的時候,比如今年就賣不太出去。

在雲南的時候,到了端午節生意會好,到了我們苗族的花山節,生意也會好,大家都喜歡在這時候穿新衣服。

到了貴州,便是在臘月到三月生意好,這段時間結婚的人多,我們苗族結婚都穿本民族的服裝。

做一件衣服花多長時間?

衣服分花邊的和刺繡的兩種,花邊的衣服也是傳統服飾,但是做起來要快很多,做一件花邊衣服一天就能做完,花邊裙子兩天做完,可是繡衣服要綉兩三個月。

我一直以來都只用昆明那邊買來的衣料,我覺得那裡的衣料用著習慣,用著順手。

現在只做苗族服飾嗎?

畢竟還是要養家糊口,做生意,做的小有名氣之後就有別的民族的人帶著腳本和圖稿來請我做衣服了,於是我就也開始製作別的民族的服飾出名了。

作為一個做服飾的人,只要有腳本,就能邊看邊做,學得很快的。

我自己民族的服飾,更是能直接上手做,圖稿都刻在心裡了。

怎麼學會的這門手藝?

自學的。

至於綉法,是我母親教我的。還有在年輕的時候,經常會幾個姑娘坐在一起,你教教我這裡,我教教你那裡,互相學習。

為什麼會有做傳統民族服飾這個理想?

那是我青年時就有的理想。

我是苗族的,在我讀書時,十四五歲左右,我們的老師經常給我們看雲南地區各個民族的畫報,看到別的民族的服飾都很漂亮,就想在長大後對我們自己民族的服裝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改變和改善。

矛盾

現在生意越來越難做了。

做傳統服飾的人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大,我們這些老一輩的也可快吃不上飯了,會這門手藝的人卻反而越來越少了。

我最不放心的,是現在的年輕人,做衣服的時候老是用那些轟隆轟隆的大機器。

機器做出來的快,賣的便宜,買的人也越來越多。

我的衣服都是自己用手做的,花邊衣服用縫紉機踩出來,綉出來的衣服更是要動手一針一線的綉。

我不反對用機器,機器確實比我做得快,花邊的衣服其實慢慢用機器來做也就算了。

但那綉出來的衣服,若是機器繡的,一摸就能感覺到,質地明顯太硬,太冷,不夠柔軟細膩,沒有人情味。

每一個人做出來的衣服,質地都是不一樣的。

我現在繡的衣服做的越來越少,因為他們覺得太貴了,沒有幾個人來買。

我這一輩子也沒見過外國人,要是有一天能讓國外的人能看到我做的衣服,我做的苗族傳統服飾,就好了。

如何過您身邊也有這樣的手工藝匠人,

如果您願意加入我們幫助我們,

如果您想合作想贊助,

圖片:方其霏

配樂提供:山東省實驗中學畢又梓

排版:王家尚

文案/採訪:董雪曈

特別鳴謝:支持我們的所有人

如果說故事賦予了藝術一層更深的美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螢火蟲Fireflies 的精彩文章:

TAG:螢火蟲Firefl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