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即將失傳的老手藝「岳陽八坨」,多少80、90後的青春回憶?

即將失傳的老手藝「岳陽八坨」,多少80、90後的青春回憶?

據考,它起源於明代的「糖丞相」,明俗每新祀神,藝人又將中國皮影、民間剪紙等姊妹藝術的造型手法融於一體,不用印鑄模具,而改為直接操小銅勺,舀糖液繪出皮影圖案,逐漸演變發展成為今日的糖畫藝術。 用小圓勺舀起銅桶中的糖稀,以腕力帶動勺子運行,隨意揮灑在光潔的大理石板上,或提、或頓、或放、或收,速度飛快,一氣呵成。隨著糖液縷縷灑下,不到1分鐘的時間,栩栩如生的飛禽走獸、花鳥蟲魚等形象便呈現在眾人面前。

早些年,八坨的行頭非常講究,挑子分兩頭,一頭是方型木轉盤,正中為為圓心,畫了三道圓圈,圈內寫著「下錢後轉,童叟無欺」八個字。另一頭是一塊光潔如鏡的大理石,轉糖在石板上做。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糖的流動性和快速凝固性更要求師傅要一氣呵成。 小學讀完放學的時候,校門口總是會有那麼一個老爺爺擺著攤子坐著。在白色畫畫的板邊還有一個轉盤,擺滿了各種圖案。只要交個兩塊錢,就可以轉那個小轉盤,然後讓師傅給你做你轉到的圖案。小時候的我很貪吃,總是偷偷摸摸將手杵在最大最多的圖案前,惹來老爺爺的輕笑。

作為一個老岳陽人,不得不說走在大街小巷,最難忘卻的還是南正街的那一台八坨王。目前全市也只有那一家半固定式店面了。作為中華文化的一種傳承,八坨陪伴我們走過了童年的美好時光,現在它留下來的已沒有當年的興盛,只有緬懷,不時經過汴河街,還是會駐足,觀望八坨王,現在只有遊客排隊的身影,卻不見小孩兒嬉鬧的畫面。或許再過幾十年,這門手藝即將消失,要再想嘗到,去哪裡苦尋配方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吃貨美食在等你 的精彩文章:

TAG:吃貨美食在等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