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製造業面臨的外部形式及投資機遇

中國製造業面臨的外部形式及投資機遇

2012年起,國內製造業產值增速維持在7%左右。2017年全國製造業總產值達24.27萬億元,佔國內總產值的29.24%,同比增長7.0%,增速連續6年維持在7%左右。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

然而,中國的製造業一方面受國內嚴峻的經濟形勢影響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人在談論「工業4.0」、「中國製造2025」、「無人工廠」、「機器換人」的概念。可以看出,目前中國的製造業迫切需要轉型,但轉型中存在著巨大的變革機會。

1

製造業面臨的內外部環境發生變化

1.1內部自身生產效率訴求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

目前中國的經濟正處於行業普遍產能過剩、製造業萎縮的」寒冬「時期。在這個時期,不少效率低下、產能落後的企業會被淘汰出局,無法挺過這個冬天;而生存下來的公司,則會更多地把提高自身生產效率作為首要考慮的目標。在企業提高自身生產效率的過程中,勞動力、資源與客戶需求,是考驗企業自我調整能力、推動製造業升級的最重要的三個方面。

如上所述,這三方面的變化,既是對現有生產過程的巨大挑戰,同時也推動著企業的自我升級與革新,逐步實現更高程度的自動化,更友好的生產過程以及更柔性的生產線。

1.2外部企業競爭力的削弱促使製造業轉型升級

目前,國內製造業仍以勞動密集型的低端製造為主,附加值相對較低,人均製造業產出低於發達國家。長期來看,人口老齡化必將導致人力成本的提升,進而削弱國內製造業的成本競爭力優勢,加之印度、泰國、越南等國具備更低的人力成本,國內製造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2

製造業行業進化過程趨勢指引

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公認的有三次工業革命,分別發生於18世紀末、19世紀末以及20世紀的後半段,它們分別使人類進入了機械時代、電氣時代和信息時代。每一次工業革命的背後,都是人類通過科學技術的進步,實現了生產率的大幅度提升。而關於第四次工業革命,也就是常說的「工業4.0」,各個國家有著不同的論斷。但究其核心,可以概括為工業的自動化和智能化。

如果順著這個思路向前再進一步推演得出:第四次工業革命將伴隨物聯網、大數據時代到來而到來,這將極大的改變製造業,使得生產過程可以被全面的監測和模擬。同時,對於大數據分析和處理能力的提高,將能夠更準確的分析市場動態、預測用戶需求,為生產提供指導,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與決策能力。

3

中國製造業有望實現彎道超車

前文已經提到,前三次工業革命大大提升了人類的生產效率,但中國在這三次工業革命中基本處於旁觀者的角色。受制於內外戰亂,中國未能第一時間享受工業革命的成果,在工業化進程上大大落後於西方國家。而現在的中國正處於高速發展的和平時期,面對悄然降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普遍的觀點是:中國製造業實現彎道超車有機會,而且機會巨大。

目前,中國雖然已經是全球最大的自動化升級市場,但其增長潛力依然非常大。同時,完善的產業鏈和基礎設施、大量的技術人才儲備也為中國企業的自動化升級供了良好的發展土壤。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在特定的行業中,發達國家同樣缺乏行業自動化經驗。在20世紀中期到後期,美國等當時的製造業大國同樣面臨著勞動力供應緊縮、成本上升的問題。當時的解決方案是通過產業向中國等地轉移來完成產業改造;而如今,當中國面臨類似的問題,卻並沒有發生產業向第三世界國家的大規模轉移。這主要是因為綜合來看中國的基礎設施、支持體系和成熟的產業鏈條使得中國相比其他第三世界國家,仍然具有較大的競爭優勢。同時,自動化改造成本的降低、投資回收周期的縮短,也使得中國公司更願意進行「產業升級」而非「產業轉移」。這就誕生出很多全新的行業機會,中國的創業公司如果能夠憑藉對國內的市場、客戶更深刻的了解,提供更好的服務和執行力,就有很大機會在同一起跑線上,超越歐美已然龐大的競爭對手。

同時,從資本市場的認可度來說,製造業升級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投資領域。」工業4.0「這個概念反映到資本市場上,從2014年開始,二級市場對於機器人和工業4.0概念的股票一直比較認可,相關的概念公司股價也一路走高;

與此同時,一級市場的工業自動化項目的投資主體也多為上市公司,這意味著市場對於優秀的工業自動化投資標的的認可度非常高。

4

中國製造業投資機遇

綜合以上三大方面的原因,摩融控股集團表示,「製造業升級」將是一個歷史性的投資機會,我們也願意和這個領域的優秀創業者一起,將「中國製造」升級為「中國智造」,在這一次的產業革命中打造屬於中國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摩融控股集團 的精彩文章:

TAG:摩融控股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