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騎著不會飛的小蟲,灶王爺是怎麼上天的?

騎著不會飛的小蟲,灶王爺是怎麼上天的?


「蛛絲馬跡」這個詞,大家常常能在有推理情節的小說電視里見著,詞中的「蛛絲」當然就是蜘蛛吐的絲,但「馬跡」究竟是什麼「馬」的痕迹,朋友們知道嗎?






《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

2012年

)中有關於這個詞的解釋,是「比喻與事情根源有聯繫的不明顯的線索」。






《現代漢語大詞典》(2000版)中寫道「蜘蛛的細絲,

馬蹄的痕迹

」。雖然這個解釋也看似合理,但要用以比喻隱約之物的話,與細若無物的蛛絲相比,馬蹄印未免過於明顯了一些。並且,古人用詞講究對應,比如「招蜂引蝶」「龍馬精神」「雞犬不寧」「虎頭蛇尾」等詞語中的兩個動物,都同屬昆蟲、生肖、家禽家畜、猛獸等同一類別的。


在這詞里用蜘蛛與馬匹來對應,顯得略有牽強,另一種解釋可能性更大,即:

「馬」並非牲畜中的馬匹,而是與蜘蛛一樣,同屬節肢動物的蟲子——灶馬。


帥氣登場的

灶螽

!圖片:

KUMA-G / FC2


灶馬中的代表蟲


灶馬是什麼呢?在一

些地方,它也被稱為「灶馬雞」「灶雞」等;它

可能是灶螽

 [zhōng]

,或者灶蟋(Gryllodes),在不同地方,它可能是泛指或者指其中一類。


今天我們的主角

突灶螽

,就是灶螽的一類。這類

駝螽科的

小生物無翅,擴散能力差,有

大量新種在不斷被描述。

它們在昆蟲學的分類上屬於直翅目螽亞目,是廣布且常見的昆蟲。


灶螽的

觸鬚非常長,幾乎是體長的五倍。圖片: 

www.mushiken.com


因其駝背和斑紋的特點,

突灶螽

的英文名叫做camel cricket。它們的體型較常見的蟋蟀略大一點點,體長在20~25毫米。與蟋蟀一樣,

有著長長的的觸角和長而有力的後足。

關於灶馬的記載可以追溯到我國古代,唐代的《酉陽雜俎·蟲篇》中有言「灶馬,狀如促織,稍大,腳長,好穴於灶側。俗言,灶有馬,足食之兆也。」這句話的意思是,灶馬長得像蟋蟀(「促織「通常指斗蟋Velarifictorus),體型更大些,足更長些,喜歡待在柴火灶頭的邊上;

如果灶頭旁有這東西,說明家裡不愁吃喝。



不像身體基本平直的蟋蟀,灶螽的背部有著明顯的弧度。這是駝螽科的特點。它的後腿相當有力,可以跳很高。

圖片: www.mushiken.com


寥寥一句話就把它的體型體態和生活習性給描述全了。

灶馬在柴灰上爬過的細微痕迹,可能就是

「馬跡」

你可以體會一下,比起馬蹄印來,這是不是與「蛛絲」更為對應呢。


安靜又不挑食的小可愛


突灶螽是雜食的,除了植物之外,也進食小型的動物,基本在夜間活動。但它

沒有獵食性,基本就是撿著啥吃啥

,動植物的腐屍、人類的食物殘渣,都是它的美餐。所以以前人類的居所對它們而言具有相當的吸引力,

它們趁著夜色悄無聲息地溜進廚房灶頭裡尋覓我們吃剩的東西


暗中前行的灶螽。圖片:KUMA-G / FC2


突灶螽不會鳴叫

,它既沒有發聲器(翅膀都沒有了,當然也沒法摩擦發聲了),也沒有聽器。所以它

總是悄無聲息地出現,悄無聲息地消失


雖然俗名灶馬,但它可不是僅在灶頭出現,分布在日本的日本突灶螽Diestrammena japonica就有著「

便所蟋蟀

」的

俗名

,因為總是能在廁所發現它的身影,長得又像蟋蟀。它強壯的後腿使它既可以快速跳動方便覓食,也擴大了它的活動範圍,讓它們更容易尋覓到伴侶。畢竟它們沒法像其它鳴蟲那樣通過聲音找到彼此,所以只好跑動得勤快些了。


強壯的後腿,是

灶螽

活下去的有力支持!圖片:

www.mushiken.com


把精包當做聘禮


不像白天也出來活動的蝗蟲和蚱蜢,灶螽的繁殖行為沒那麼容易被看到。


當雄性灶螽與雌性灶螽遇到生命中的彼此,看對了眼,經過一系列的觸碰試探開始交配後,

雄性會從身體里排出一個果凍狀的精包掛在雌性的生殖器末端

。這個精包相對於雄性的身體大小來說比例相當大。


不僅是灶螽,精包在螽斯科昆蟲的交配中也很常見。圖片:Klaus Reinhold / Bielefeld University


形狀不規則的大果凍里包含著兩部分,佔比小的是精莢,精莢內含有精液。而外層大部分的半透明物質都是營養豐富的蛋白質等成分——這是給雌性的禮物,也是對後代的投資。

伴隨著雌性進食精包,精子進入雌性體內。

精包的大小越大,雌性食用精包的時間越長,受精的概率就越高。


產出精包之後,雄性需要較長一段時間的恢復期,所以精包對於雄性而言可謂是一項重要投資。沒見到心儀的異性之前可不會隨隨便便地掏出來。


一位

灶螽

淑女的正面照和腹面照。圖片:

www.mushiken.com


伴隨著如今鋼筋水泥的城市化發展,灶馬在城裡人家中出現得越來越少了。但城郊周邊、鄉村山野里它們仍在大量地繁衍生息,它們喜歡躲藏在陰暗潮濕的地方。雖然它們其貌不揚,仔細一瞧那斑紋那長腿還有三分兇猛猙獰,突然跳起來也可能嚇人一跳。


它們並不會咬人也沒有毒性,對於農作物和植被的危害性很小,

它們消化分解小型昆蟲的屍體、腐敗的果葉植物

同時也被一些鳥類、蛙類、鼠類、蜘蛛、壁虎等動物捕食,

它們是自然界食物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也許看起來很嚇人,但其實很溫柔的小生物。圖為駝螽科的Diestrammena sp.。圖片:

Katja Schulz / flickr


從古至今相伴我們千年的灶馬隨著人類活動進入北美之後,迅速適應了西方環境,成為了常定居在屋子的地下室、地基縫隙和水管接縫處的入侵物種。在捕捉它們的時候,因為它們的視力並不好,受到驚嚇後的跳躍往往是盲目的,所以有一定幾率會跳到人臉上把人嚇得不輕。即使

它們並不傷人也不害畜

,但也遭到了不少當地居民的厭惡。



本文是物種日曆第4年的第38篇文章,來自物種日曆作者@開水族館的生物男。


小年特供來啦!


今天(一說明天)是小年,距離春節僅有8天啦!在這喜慶的日子而又充滿過年氣氛的日子裡,快跟日曆娘來看看過年必備的大餐:雞、鴨、魚、鵝、牛、羊、豬們都有哪些好玩兒的故事吧!



家雞



大吉大利的雞,春節你吃了沒有?


家鴨


家鴨:可比你想像得重口多了!


鯉魚



鯉魚:吉祥如意的化身


家牛



百葉是胃的話,那黃喉是哪裡?上腦呢?牛眼呢?三筋呢?


綿羊


綿羊:溫順(又美味)的文化鏡子


家豬



去年秋膘應猶在,只是豬顏改




物種日曆


微信號:GuokrPac


當歲月凝結成文明


當我遇見你


有話想說?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來留言吧


日曆娘今日頭像


駝螽科 溫室灶馬




本文來自果殼網,歡迎轉發,謝絕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種日曆 的精彩文章:

招募 | 2018年春季中國沿海灘涂濕地鴴鷸類研究志願者
怎樣才能成為林奈那樣的植物學家?

TAG:物種日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