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家覺得太陽上會有生命體存在嗎?

大家覺得太陽上會有生命體存在嗎?

我們熟悉又陌生的太陽,大家對於它有著無數的想像!太陽上有生命的存在嗎?

人類至少在目前還沒有發現太陽上有生命。網路上里有謠言說,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簡稱)公布的照片上有巨大的太空飛船在太陽附近活動,可能太陽裡面有高級文明,一直在這裡保護著地球和人類。這個謠言和各地發現的所謂飛碟和外星人一樣,完全是子虛烏有。但太陽這樣的恆星,會不會存在生命,這倒是另外一個話題。太陽是我們太陽系裡的母星,也就是老大,萬物之生長靠太陽,俺們這些地球生物都是靠太陽才能生存。太陽佔了太陽系99.86%的質量,直徑有139萬多公里,表面溫度約6000攝氏度,中心溫度1500萬攝氏度,且具有4000億個大氣壓強,這個巨大燃燒著的氣體星球表面冒一個泡(耀斑)就相當於百億枚核彈爆炸。在各種科幻作品中,人們老把地外文明描述為地球生命差不多的形式,在環境狀態千差萬別的宇宙中,這怎麼可能呢?所以我一直稱地外智慧體為地外文明,外星人的說法是不科學準確的。在太陽這樣極端的條件下,要存在地球似的生命狀態是完全不可能的。

那麼這裡可能會存在地外文明嗎?有科學家提出中子星上也有生命的猜想。中子星相對太陽來說,情況可就極端多了。中子星是恆星後期演化的一個階段,一般來說,比太陽質量大10-29倍的恆星,在主序星周期過後,超新星爆發後就坍縮成一個中子星。中子星的直徑只有10-20公里,質量卻比太陽還大,所以其密度驚人,一立方厘米的中子星物質達到1-20億噸重,中子星地表溫度超過1000萬攝氏度,中心溫度超過60億度,在中子星上的物質想逃出中子星要達到每秒鐘10000-150000公里的速度,就是最高達到一半光速才能逃逸。但中子星這種極端惡劣環境下,法國天文學家弗朗克·德拉克竟認為可能出存在著生命,這種生命絕不是我們認知的地球生命形式,而是一種叫做核生命的形式,它們是在核力的作用下一些基本粒子的重新組合,它們的身段以u米衡量,壽命只有千萬億分之一秒,雖然這些生命個頭又小壽命又極短,但竟然會運用y射線進行通訊呢,所以科學家認為在它們的感覺上,那短短的一瞬間,或許就像我們人類過了一生。

這就是奇妙的生命。但這種生命形式完全不是我們目前能夠人知的,即使真的存在這種生命,或者太陽上有這種生命,我們勘測觀察得到嗎?能夠與它們溝通和對接嗎?所以至今,人類還沒有發現地外文明的跡象,不但沒有發現類似於地球生物的生命,也沒有發現極端怪異的生命形式,當然也沒有發現太陽有生命。人類現在還處於很低級的文明狀態,要與特別形式的地外文明接觸還不具備條件,所以要靠人類來發現地外文明,我們還需要耐心的等待。

太陽上沒有發現有生命跡象,太陽表面溫度約六千度,內部溫度越來越高,中心溫度可達到一千五百萬度,目前地球上已知的生命,最高也只能承受百度左右的高溫。當然在很多科幻小說里,很多恆星上也存在著生命,這就不是我們所討論的了。太陽的高溫和輻射太陽表面最低的溫度也達到六千度,這個最低溫是什麼概念,舉個例子,鈦金屬的熔點是一千七百度左右,目前的地球上能製備的飛船,根本無法靠近太陽,在遠遠接近太陽的過程里,就熔化在太陽風裡了。太陽從裡到外,整體就是一個大火球,時不時還有噴射出來的上百萬度的高溫等離子體流,就是所謂的太陽風。太陽風的活動還會產生磁暴,帶來的輻射甚至能波及到地球附近,造成太空中衛星的電子設備失靈。

所以,對太陽的探測飛船,在途中可以就已經完全失控,宇航員也會被強烈的宇宙射線傷害。太陽的能量來自於內部的熱核聚變,太陽作為恆星,是我們地球的主要能量來源。太陽自身巨大的質量產生的引力,可以約束上千萬度的高度等離子體在一起,主要有由氫,氦及炭氮氧等元素組成,太陽內部在千萬度的高溫高壓下,發生熱核聚變,四個質子聚變,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相當於每秒都有上千億個氫彈在爆炸。太陽這麼巨大的能量,可惜我們地球才能利用到億萬分一,就足以滿足地球上萬物的生長和各種自然現象的運行。

從嚴格的定義來說,太陽上是沒有生命的。因為科學家定義的生命主要針對地球上的「生命」,這種「生命」基本上以碳基的形式存在的,也就是以碳和水為基礎,基本上是由氨基酸、脂肪酸等組成的,這樣的生命形式幾百度就可以完全摧毀破壞他們。而太陽上最低溫度部分,即太陽表面的溫度都高達5000度,甚至更。所以太陽上如果有生命的話,這個「生命」就肯定不是地球上的科學家定義的碳基為基本形式的生命,可能是另一種人類完全不了解的「生命形態」,因此,它的名字可能不叫生命。也許這種「生命形態」不是碳基生命,而是無機的硅基生命,即以硅為基礎的生命形式。因為硅的化合物熱穩定性很高,理論上硅為基礎的生命能夠在高溫下生存。

也可能是由氫元素、氦元素組成的「生命形態」,或者其他其他元素組成的物質形態?有機物質狀態不可能,無機狀態的生命可不可能呢?由於元素周期表最左和最後的元素組合成的化合物的鍵能比較牢固,但是這些元素缺少足夠的配位數量來搭配出大分子化合物,這樣看來以分子形式存在的生命也就不存在了。如果沒有分子形式的生命,會不會有直接以原子的形式存在的生命呢?太陽表面高溫下的原子的基本形式也不能夠正常維持,在高溫下電子已經擺脫了原子核的束縛,原子以氣態或者離子態分布在太陽表面。

所以,以原子形式存在的「生命形態」似乎也不可能。分子不行,原子不行,那是不是從在以場的形式存在或是以電磁波存在的形式存在的「生命形態」。我們現在已知的基本力主要有四種,電磁作用力、引力、強作用力和弱作用力,在低能下,電磁場沒有自相互作用,而引力場有太弱,強弱作用力相互作用衰減太快只能在微觀世界起作用。所以,太陽上只能存在很簡單的物質相互作用,而無法形成複雜的生命。以上都不行的話,大概就要走向超自然領域,也許存在超自然形態的「生命形式」了。

生命的形式目前我們所知道的只有地球生物。目前科學家也正在積極尋找地外生命,但大多是按照地球生命的特徵去尋找。那麼,離我們最近的太陽會不會存在生命? 維基百科上有這樣一個定義:生命應該表現出以下全部或多數特徵。 體內平衡,能夠調節體內環境達到一個穩定的平衡狀態。 組織性,由一個或多個的單位(細胞)構成。 新陳代謝,能夠把外界物質或能量轉換為細胞成分。 生長,通過新陳代謝,生物體可以讓自己所有部分長大,而不是簡單地積累物質。適應,能夠對環境變化做出反應,通過進化適應環境。 對刺激做出反應。 繁殖,能夠產生新的個體,有性和無性的都算。 很顯然,以上的角度都是從目前已知的生命推算而來,宇宙的廣闊天地究竟會還藏著什麼,我們不得而知。其次,生命是最簡單的定義是低熵體。低熵體,顧名思義,就是從外界獲取能量,降低本身的熵(或者說,提高自身的有序程度)的生物,但代價是增加外部環境的熵。 和前面提到的特徵相比,這是一個更加基本的特徵。

只有具備了這個特徵,我們才能繼續去檢查其他的生命特徵。OK,接下來我們進入本題目所要探討的問題,太陽上究竟有沒有生命? 我們都知道太陽是一個超大的超高溫的等離子球,若其存在生命,那麼很顯然,這些生命應該是等離子體構成的,就如太陽上最多的物質。 我們再根據上文對生命特徵的一些定義和討論,首先來看看這些高溫的等離子體是否有能力產生並持續維持低熵(或者說,有組織有紀律)結構。 羅馬尼亞的物理學家Mircea Sanduloviciu一直致力於在等離子體中尋找自發出現的組織結構。他發現,在等離子體中進行放電,會得到一種複雜的帶電空間形態。這是一種帶有雙層邊界的等離子泡,它表現出很多我們上面提到的生命特徵,包括: 能夠從外界獲取和轉換能量(電能——熱能) 能夠通過邊界和外界交換物質 能夠在系統內部合成物質 能夠通過分裂進行複製 能夠與其他等離子泡通信(發出和接受信息) 顯然,這個等離子泡和細胞結構可謂是十分類似。

這個實驗也讓我想到探索地球生命起源的米勒-尤里實驗:模擬原生地球環境下的無規則放電,以證明小分子團和大分子能夠在地球上自主產生。 DNA是地球生命的起點和中心。目前不少人認為,尋找外星生物的主要方式應通過尋找DNA式的螺旋結構。 在2014年,一幫俄羅斯和德國科學家通過計算機模擬,發現星雲中的等離子體和塵埃混合物在電荷放電的條件下會產生螺旋結構。帶不同電荷的螺旋會結合在一起,形成類似DNA的雙螺旋結構。不過,這些螺旋是否能進一步發展,目前還沒有任何理論去證實或偽證。 回到我們的太陽。 太陽是一個主序星。作為一個恆星,其表面的磁場也可以說是一種構造螺旋結構的機制。在恆星表面,磁力線會極度扭曲,旋轉,斷裂和重新聯結。 由於等離子體中充斥著各種帶電粒子,這些粒子也會受到磁場影響,形成螺旋狀的結構。這是太陽耀斑的形成原因。

不少科幻小說都利用這一現象,想像這種螺旋結構可以成為生命現象的起點,從而在恆星表面演變成各種複雜的生命。我們並不知道,宇宙中是否存在著形形色色的奇妙的生命,它們或許擁有不同的循環和生存方式,也可能不是低熵體。但宇宙的秘密,常常隱藏在我們意想不到的地方。對於太陽上是否有生命,以我們現在的科學水平還無法真正的去做全面的了解,但也許有一天,新的發現會帶給我們意外的驚喜。

看到這裡,大家對於太陽上是否有生命體的存在?腦洞大開,有更好更新穎的回答嗎?不妨一起來討論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非凡視野 的精彩文章:

沙特考古發現的「地獄之門」有何特別之處?

TAG:非凡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