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頂問禪,拜佛峨眉山

金頂問禪,拜佛峨眉山

隨著年歲增長,時光流逝,逐漸淡化了很多衝動。譬如峨眉山,去過了,這是再次陪家人再去,直接自駕就到了半山腰,唯一趕腳金頂變成了開放式,不像過去你不在他那裡買柱高香,你就休想上去。還在使勁地修繕,看那效果圖,應該是高大上。

一路都有客棧,成熟景區吃住很方便,只是一個字:貴!

告示也好,公示也好,規範才是真的好!這門票比起過去,那是翻了個翻番。中國的景區,只能說就這樣,大門票要錢,小門票要錢,索道要錢,觀光車要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還要養活這麼多人腦殼,沒錢還真是寸步難行!

一直不明白,山是地球的山,是幾千萬年的沉積,是大自然的遺產,然後我們圈起來,再鼓搗鼓搗,說白了也就是對原生態的破壞破壞,就要收錢了,讓人望而卻步。試問:有沒其它更好的辦法,不收攔路費,然後拉動旅遊消費,盡量保護性開發。

總覺得,山水很無辜,人類很殘酷!因為貪婪,只會自取滅亡。多少年後,可能留給後人的只能是廢墟了。泱泱大國,人才濟濟,卻無萬全之策,痛心疾首!嗚呼!

老早就去候車上山,不過還有更早的

實在怕冷的可以租件大衣穿哈,實際因為一直爬山一直走動,根本就沒有多冷

走不動的也別怕,還有滑竿侍候

當一些善男信女走路都氣踹噓噓,而背山工們還在負重前行。為了生存生活,壓彎了腰桿,菩薩只知閉目誦經,可否救贖這些受苦受難的人們?

山在雲霧中,雲霧在山中,雲霧來山沒,雲霧走山顯。「雲海、日出、佛光、聖燈」素稱峨眉四絕,峨眉主峰高出層雲,遊客在金頂之上,可以俯瞰雲海蒼茫的壯麗風光。

峨眉山素有「天然地質博物館」之稱,遊人可在登山路線兩側,看到豐富的岩石露頭,是實地考察地質現象的好課堂。峨眉山還是我國內地重要的動植物資源寶庫,春夏百花吐艷,秋季五彩斑斕。

峨眉山有著極為豐富的人文景觀。山間佛寺始創東漢年間,最早建立的佛寺是海拔1800餘米處的初殿和山頂的普光殿(今名華藏寺)。其後峨眉佛事日盛,到明清年間,白雲深處古木奇岩之間,佛寺更多達100餘處。峨眉山也因此而與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齊名,成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

峨眉山「小平路線」,位於清音閣和牛心亭附近。這是一條只有幾步寬窄的山間小徑,四周樹木蓊鬱,竹影扶疏,濕潤清爽的空氣中,飄遊著一縷縷濃濃淡淡的綠色,流泉伴著輕徐山風而來的汩汩水聲,使這裡顯得十分空靈幽靜。若干年前,鄧小平同志登臨峨眉曾途經這裡,人們為了紀念這位為中華民族崛起建立不朽功勛的偉人,便將這條偉人走過的山間小路,敬稱之為「小平路線」。

峨眉山特產天麻和鎖陽。據介紹,天麻主要用於治療偏頭痛和風濕症。峨眉山野生天麻與人工培育天麻主要區別在於,野生天麻個頭小,顏色略重,麻點多且密;人工培育天麻則個頭大而白,麻點少且稀疏。鎖陽,別名「助陽」、「不老葯」。分布在峨眉山雙井水一帶的雜木叢和九老洞一帶的岩石層中,以莖塊入葯,具有補身壯陽強筋壯骨功效,常人多用組方泡酒飲用。

相傳,峨眉山從前只是一塊方圓百餘里的巨石,顏色灰白,高接藍天,寸草不生。一位聰明能幹的石匠與他的繡花女妻子決心將其打鑿成一座青山,天上的神仙為之感動,在神仙的幫助下,石匠把巨石鑿成起伏的山巒和幽深的峽谷;繡花女把精心綉制的彩帕拋向天空,飄落到石山上,便變成了蒼翠的樹林、飛舞的彩雲、奔流的瀑布、怒放的山花,變成了歡唱的小鳥、跳躍的猴群和遊走的百獸……一座座青山起舞,一道道綠水歡歌……因為有山峰相對如蛾眉,又像繡花女的眉毛一樣秀美,所以人們便將這座青山稱著了峨眉山。

「捨身崖」前,成仙成佛,古往今來,歷朝歷代,善男信女,為成正果,捨命跳崖,不計其數。其中之人,有無蒙冤受屈,逼上絕路,亦或為情所困,一了百了,無從考證,沒人知曉。

師傅累了,師傅睡了,捐多捐少已經不在乎了。

春秋兩季為峨眉山最佳旅遊季節,氣候適中,景緻迷人。春天四月,滿山百花齊放,山頂的雲海最美。五六月山下晴朗,山頂多雨。冬天十一月到一、二月,山頂經常晴朗。晴朗天氣利於觀看雲海、日出、日落、佛光。最佳觀賞時間------

日出: 夏:6:00 冬:7:00

雲海: 早上:9:00-10:00 下午:3:00-4:00

佛光: 早上:9:00-10:00 下午:3:00-4:00

賞杜鵑: 4月底至5月, 萬佛頂賞杜鵑在5月至6月

賞紅葉: 10月

消暑戲猴: 6月---9月

玩雪滑雪: 11月至次年3月

四面十方普賢金碧輝煌,普賢無邊,圓滿十方三世諸佛,芸芸眾生。在金頂觀景台西眺皚皚雪峰、貢嘎山、瓦屋山,山連天際;南望萬佛頂,雲濤滾滾;北瞰百里平川,如鋪錦繡,大渡河、青衣江盡收眼底。

人閑桂花落。回到南充老岳父母家,老人家還在等著我們平安歸來,一杯小酒淺酌,道不盡旅途艱辛。什麼都抵不了父母那句話:回來就好。

車行的轍,觀過的景,走過別人走過的路,生命中來來往往的人,有時候模糊,有時候又異常清晰,深深的記憶留在心底,常常夢中驚醒,情義如山,怎能忘卻。

北魏時酈道元《水經注》記載,「去成都千里,然秋日澄清,望見兩山相對如峨眉,故稱峨眉焉」。我佛慈悲,普度眾生。而如今我等草民想參佛,卻費勁周章,還得看運氣如何,不然難見真顏,心裡還戚戚然幾百元的差旅盤纏。不過豪擲千金賄賂菩薩者爬,也得提防打土豪分田地哈。

生活走到極致,便是簡單。明代人陸紹珩說,一個人活在世上,要敢於「放開眼」,而不向人間「浪皺眉」。輕許這樣一段時光,遠離人海喧囂,遠離都市繁華,覓一處青山環繞,雲水相依,將心靈安放。

那一刻,不言寂寥,不寫惆悵;那一刻,不思憂煩,不訴離殤。「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遙想當年,詩仙李白,初離蜀地,依依惜別,仗劍遠遊。只願今後峨眉山,商業味別太濃,還佛門凈地時,我再來。

有料有溫度,有愛有情懷,有詩有遠方------

自由拍客傳媒丨自由旅行聯盟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由拍客網 的精彩文章:

TAG:自由拍客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