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藝風尚第一百四十八期,著名國畫家高傑

藝風尚第一百四十八期,著名國畫家高傑

本期將為讀者介紹著名國畫家高傑

我國傳統的「北宗」山水畫,由於受到自明代董其昌以來許多士大夫畫家的偏見貶抑,繼承者寥寥,以致後來影響了應有的地位與發展,而「南宗」自此也開始衰落。因為事物是相反相成的,取消了矛盾的對立面,就失去了競爭的對手,自身也難以得到發展。由此可見:堅持藝術的「多元論」與「百花齊放」的文藝道路,對繁榮發展文化藝術是多麼重要。

當今的津門畫壇上,天津工藝美院教授高傑是掌握「北宗」山水畫技法功力深厚的一位藝術家。他不僅繼承了「北畫」用筆肯定、點畫嚴謹、結構明確、公正勁利、飄逸雋爽等優點,並能糅合「南畫」筆致含蓄凝重、墨色融合多變等長處。在長期的寫生和創作實踐中,高傑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山水風格。

高傑教授畫山水,著意在峰、松、雲、瀑上下功夫,而名山大川之奇之險正在於此。這是構成山水畫意境的基本要素。在這諸多要素中高傑對雲瀑的描繪又倍加著力。遊歷名山最怕無雲無瀑,有人無法產生興奮點。若將雲瀑定格在畫面中,肯定能提高觀賞者的「荷爾蒙」。高傑意識到:雲一方面能使景色具有含蓄的魅力,避免了一覽無餘,掩去了雜亂無章,把精粹的奇峰、勁松凸顯出來,同時,又將各個相應獨立的景觀連成一篇,使之成為有主從、有遠近、有聚散、有虛實、有濃淡的多樣統一的整體;其次,雲霧本身的瀰漫、輕盈、流動與松石的挺拔、堅實、穩固形成鮮明生動的對比,更由於雲是在不停地變換與流蕩中,其顯現與遮掩的景色隨時不斷變換,給人以無盡的欣賞樂趣。高傑畫出的雲瀑抓住事物特徵,不僅僅留出空白當作雲,而是要畫出雲的質感、量感、空間感、流動感,不光是渲染,而是見其筆功,從而以雲的厚薄、明晦、流盈烘托出山峰的藏露、遠近、氣勢,下筆時根據瀑布的層次、寬窄、長度狀況,筆筆落在雲瀑的邊緣之上,雲之飄逸橫向移動,瀑布宛若束束長發從天而降,這一橫一豎,在山水畫的景觀中,直接造成交織動感,美不勝收。

高傑這種山水畫的實踐中將傳統的勾雲法和染雲法相結合,這種結合式的繪畫方法本身就是一種創新。加之高傑畫山,重在取勢,少了瑣細刻畫,在放筆直掃中略加點染;畫松則重形象姿態,極重筆筆堅挺有力,竭力寫出松樹的性格。古人論畫云:「得其形不如得其勢,得其勢不如得其韻,得其韻不如得其性。」高傑的山水畫,正是在表現其山的性格特徵上高人一籌。

高傑的山水畫,以強勁的筆力,雄闊的構圖,磅礴的氣勢,展現出雄奇、深邃的意境,以表現他豪爽、坦蕩的襟懷,可謂畫如其人。高傑為人達觀大度,樸實耿直,不務虛名,不擅長言表,始終如一地勤奮學藝,方使得近年來不斷推出佳作。有理由預期不遠的將來,會有更多更好的山水作品映入我們的眼帘,駛入我們心中。

專欄中以《廩剛柔以變化》《人豪氣韻 筆寫雲山》為題分別刊發了天津市美協副主席李毅峰,藝術評論家周月慶的藝術評論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風尚 的精彩文章:

藝風尚第一百四十七期,著名國畫大師孫其峰先生

TAG:藝風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