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計劃外謀殺-那些震驚世界的無厘頭刺殺

計劃外謀殺-那些震驚世界的無厘頭刺殺

謀殺,本來是一種恐怖而黑暗的陰謀,從《刺客列傳》便讓人深感神秘。然而,在歷史上,計劃外的無厘頭謀殺案卻頻頻發生……

一口氣讀完薩蘇』系列

計劃外謀殺——震動世界的無厘頭刺殺

2016年11月25日,年已九旬的菲德爾·卡斯特羅在古巴辭世,讓對他的幾百次暗殺策劃終於可以告一段落。這位幽默的大鬍子曾經很無辜地表示:「我活著不是我的錯,而是中央情報局的錯。」

現在CIA的特工們終於可以不用再為這個「錯誤」頭痛了。雪茄,潛水服,胃藥,洗腳水……當人們依然對到底有多少種暗殺卡斯特羅的計劃津津樂道的時候,卻幾乎忘記了還有一個和暗殺這兩個字緊緊相關的卡斯特羅——哥倫比亞人溫貝托·卡斯特羅。

1994年7月2日,溫貝托·卡斯特羅經過精心策劃,帶著兩名同夥,在哥倫比亞麥德林市內的El Indio夜總會門前,用一支點38口徑手槍射殺了一名叫做埃斯科巴的27歲年輕人。

此時的哥倫比亞是世界犯罪率最高的國家,而溫貝托·卡斯特羅又是一名毒梟的保鏢,這似乎不過是涉及毒品的一起司空見慣的謀殺案。讀者們可能會懷疑如果不是這傢伙有「卡斯特羅」這個有名的姓氏,人們根本不會提到他。

事實上這起謀殺在當時震驚了整個世界。這與殺手是不是叫卡斯特羅沒有關係,而與那個被謀殺的年輕人有關。

▲ 埃斯科巴

安德里·埃斯科巴是當時南美洲最優秀的足球後衛之一,曾長期擔任哥倫比亞足球隊隊長。他在1994年世界盃決賽圈的比賽中,倒霉地踢出了一個烏龍球,導致排名世界第四的哥倫比亞足球隊輸給了當時實力很弱的美國隊而無緣出線。哥倫比亞球迷們因此十分憤怒,有人甚至向埃斯科巴發出了死亡威脅。

在某些國家,如果球隊什麼對手都好意思輸,隊員也會收到從臭襪子到上吊繩等各種稀奇古怪的禮物,沒有人會當真,只將其理解為變相的激勵。但埃斯科巴這件事顯然不一樣,兇手卡斯特羅一夥兒對著在汽車中的埃斯科巴連發六槍,之後還高呼:「謝謝你的烏龍球!」

此時墨西哥世界盃的比賽尚未結束,全球的觀眾從屏幕上看到了驚人的一幕——此後的比賽中,所有球員都臂纏黑紗參賽,表達了對無辜而死同行的哀悼,也表達對侵犯體育精神的暴力進行抗議。

這起謀殺影響深遠,以至於2014年FIFA還專門進行了哀悼埃斯科巴被殺二十年的紀念活動。

曾經有人懷疑此事與販毒或者賭球有關,但從後來審問販毒集團高級幕僚的情況看,他們對此事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對於這些善於陰謀詭計的傢伙來說,這完全是一場計劃外的謀殺——一幫干慣了殺人越貨勾當的槍手居然是真正的球迷,以無法理解的瘋狂手段表達了對輸球的憤怒。哥倫比亞的媒體對此事深感茫然,無所適從地質問:為了一個球,值得嗎?

是的,如果碰上一個無厘頭的殺手,為了比一個球更莫名其妙的事情,也會發生謀殺的。

謀殺,本來是一種恐怖而黑暗的陰謀,從《刺客列傳》便讓人深感神秘。然而,在歷史上,如同埃斯科巴被殺一樣的無厘頭謀殺案卻頻頻發生。思維錯位的殺手,莫名其妙的理由,常常讓人瞠目結舌。如果清點一下這樣的「計劃外謀殺」,會發現很多大人物都在這個名單之上,但不都像埃斯科巴被殺一樣屬於鬧劇。比如,茜茜公主這樣的深受歡迎的女性,也是死在這樣令人哭笑不得的謀殺中,可說是徹頭徹尾的悲劇了。

▲ 茜茜公主

對,就是《茜茜公主》電影三部曲中的主角,奧匈帝國皇后伊麗莎白·阿瑪莉亞·歐也妮·馮·維特巴赫——這樣拗口的名字完全不適合這位活潑的女性,人們還是習慣叫她的閨名——茜茜公主。

茜茜公主會死於謀殺,曾經是很多人預料到的。她在十六歲時成為奧國皇后,但帝國此時正如同在火山口上。這個皇后的頭銜對她來說本身就意味著危險——對衰朽僵化的哈布斯堡王朝不滿的民眾可能刺殺她,厭倦戰爭的士兵可能刺殺她,希望自決的匈牙利人同樣可能刺殺她。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越來越認為這是不可能的。

之所以發生這樣的變化,是因為茜茜公主的所作所為,把她潛在的謀殺者一一征服。她的美麗、親民和一絲天真讓帝國的人民愛上了這位皇后,甚至促使此後很多國家的王室把選擇一名美麗親民的「灰姑娘」當成改善形象的重要手段。

她在撒丁戰爭中親赴前線,照顧傷兵,使她在軍中贏得了「天使皇后」的稱號。可以說,在奧地利,如果有人要刺殺茜茜公主,會被市民和士兵們撕成碎片的。

而在奧匈帝國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離心傾向的匈牙利,她有著同樣的影響力——善良的茜茜真心地同情匈牙利民族和他們對自由的追求。正是在她一手斡旋之下,她的丈夫弗朗茨皇帝與匈牙利獨立運動的代表安德里希伯爵坐在了一起。1867年,按照他們的談判結果,兩個民族達成了和解,奧匈帝國成立了。

匈牙利得到了更多的尊重,而安德里希伯爵則依照人民的意願把王冠戴在了茜茜公主的頭上,她從此成為匈牙利的女王。後來人們發現,茜茜公主要求將她的詩集在六十年後發表,稿費用於補償受到過迫害的匈牙利人。

這樣一個幾乎沒有敵人的女性,卻在1898年9月10日,與日內瓦遭到暗殺身亡。

茜茜公主一生酷愛自由,並為此與皇室搏鬥了半個世紀。最終她贏得了這場爭鬥,卻為自己的死亡埋下伏筆。

那一天下午一點半,茜茜公主穿著一身黑色的服裝,走出日內瓦美岸賓館的大門,這是她的獨生子魯道夫王子死後這位皇后始終如一的裝束。她計劃當天返回在蒙特勒的別墅,按計划到碼頭上乘「日內瓦號」游輪。

如她一貫的低調,在酒店茜茜公主使用的是化名,身邊也沒有保鏢和侍女,只有一名女伴相隨。就在她們走到碼頭的時候,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超過她們倆,卻突然回頭,向茜茜公主發動了攻擊,而後立即向阿爾卑斯山大街方向奔跑而去。

遭到襲擊倒地的茜茜公主在女伴的扶助下起身,並未感到什麼異常,還以為是遭到了搶劫者。兩人繼續前行,登船出發。但日內瓦號剛駛離湖岸二百米,茜茜公主忽然感覺不適,並驚呼:「我這是怎麼了?」然後頹然倒下。人們這才發現她的胸衣上滲出了一大灘血跡。

幾分鐘後,茜茜公主便香消玉殞——行刺者用的是一把酷似錐子的短刀,在短暫的襲擊中已經刺中了茜茜公主的左胸。刀尖刺穿了左肺,並刺中了左心室,即便當時即行搶救,以當時的技術能力,也是無濟於事的。兇犯盧契尼沒能逃脫,被路人追上並送入警局。

茜茜的死讓人大吃一驚。一時間,整個歐洲的貴族世界一片嘩然,無人可以想像誰會殺害這樣一位深受大家愛戴的女子。如果哪個不要命的政權或者組織敢於承認對這起襲擊事件負責,等待他們的,可能是從墨西哥到羅馬尼亞,從德國到匈牙利的大軍征討——這些國家的上層,充滿了茜茜的親戚,崇拜者或閨蜜。

結果令人大跌眼鏡——盧契尼是臨時決定刺殺茜茜的,他本來的刺殺對象是法國王位繼承人奧爾良公爵。

按說法國當時和奧地利的關係絕稱不上友好,這位盧契尼怎麼會改選茜茜作為攻擊對象呢?理由令人莫名其妙——盧契尼是個反皇室主義者,他唯一的目的是刺殺一名皇族。奧爾良公爵由於偶然改變行程躲過一劫,失去目標的盧契尼卻從狗仔隊的新聞報道中發現茜茜下榻美岸酒店,於是,一起悲劇的事件就此發生。

這件事的真正悲劇意義在於,正如當時評論家所言,茜茜實際上是皇室和貴族的反叛者,她的身上有著深重的民主氣息,而且帶動了她的兒子魯道夫王子一起成為共和主義者。盧契尼的這次暗殺,不會給他的主義有任何加分。

由於瑞士當時已經廢除了死刑,盧契尼被判處無期徒刑。十年後,他在監獄內自縊身亡。

很多人認為,他只是因為自己出身寒微而且從小被遺棄經歷悲慘,而對成功階層抱有深刻的敵意,當這種敵意被扭曲到憤恨的程度,並認為謀殺一個名人可以讓自己名揚天下,茜茜的悲劇,便不可避免了。

這種由於思想扭曲導致無厘頭謀殺的事例曾經多次發生。

▲ 克里斯汀·格蘭維爾

例如,007系列電影中邦女郎的原型,英國軍情六處傳奇女特工克里斯汀·格蘭維爾,平安活到戰後卻在一艘郵輪上工作的時候,被一名大男孩一刀刺死。

原因是他曾向格蘭維爾求婚,而格蘭維爾因為自己的背景太過複雜而拒絕。這個大男孩深深地愛她,於是決心殺她以不讓別人得到她。令人意外的是格蘭維爾曾接受過特工訓練並在敵後出生入死,卻沒有作出任何反應。人們推測,她深知這個男孩愛她,因此對他完全敞開了大門。

▲ 約翰·列儂

又如,披頭士的象徵,甲殼蟲樂隊的核心約翰·列儂,一名極有影響力又有強烈理想主義的歌手,1980年12月8日在他的公寓門前身中四槍,遇刺身亡。

刺殺他的馬克·查普曼與他素不相識,最初被認為是一名精神病患者,但他自己在申請假釋的時候說,謀殺列儂的念頭始於他在夏威夷家中的一天,那時他坐在地板上,看到列儂的專輯,突然間,仇恨充滿了他的內心。

他說:「他是一位成功人士,可以說操控著某部分世界,可我呢,我什麼都不是,我就是一個沒有個性的人。想到這裡,我內心中的一股力量突然爆發了。」

這樣實施謀殺的兇手,多少有一些精神問題傾向或幼稚人格,然而,在這些無厘頭的謀殺中,也有一大群理智的成功人士,合謀殺死一個非正常人士的情況,這就是1916年對俄國宮廷之妖拉斯普廷的暗殺行動。

這場暗殺行動,從力量上來說是完全不對等的,看起來透著滑稽。

一方,是沙俄宮廷僧侶拉斯普廷,此人出生於薩拉托夫的一個農夫之家,當過盜賊而且生活放蕩——「拉斯普廷」便是「淫逸放蕩」的意思。

▲ 拉斯普廷

這樣一個吃飯用手抓,而且不肯洗澡,喜歡狂飲的妖僧,卻由於擅長催眠術而被沙皇請進宮中奉若神明——他利用催眠術可以減輕王子阿列克謝的血友病癥狀,而信奉神秘主義的皇后亞歷珊德拉將其歸結為「神跡」。不過,從職位上來說,他只能算是沙皇的一個高級侍從。

另一方,則是俄國舉足輕重的幾名貴族,包括費利克斯·尤蘇波夫親王,德米特里·羅曼諾夫大公,國家杜馬議員普里什凱維奇等,可以算是沙俄貴族社會的幾乎半份家當。

他們同仇敵愾,結成同盟,一定要殺死拉斯普廷!

這個對比顯得很不正常,正常情況下後者中的任何一人用手指頭一按,這個拉斯普廷就會灰飛煙滅,用不著這麼誇張地組織謀殺集團吧。但如果了解二十世紀初期沙俄帝國的宮廷情況,或許會覺得這又是可以理解的。

這是因為,拉斯普廷通過給阿列克謝王子進行治療和一些所謂的預言,已經控制了皇后亞歷珊德拉,開始涉足政治,乃至權傾朝野。按照傳統史料記載,拉斯普廷的所謂「預言」被沙皇用在前線,造成多次大敗,而他任意升黜官員造成的危害,已經威脅到沙俄政府的根基。

為了拯救沙皇專制體系,尤蘇波夫親王等才組成了「殺拉聯盟」。由於皇后的庇護,他們無法使用公開和合理的手段幹掉這個妖僧,故此只能採取暗殺的方法。

由於拉斯普廷好色成性,這次謀殺尤蘇波夫親王竟然用了自己的妻子,彼得格勒著名的美人伊琳娜進行色誘。伊琳娜不僅貌美,而且是沙皇的外甥女,這種身份本身便是極大的誘惑。拉斯普廷果然中計,來到了尤蘇波夫公爵的宮殿。

俄國宮廷暗殺是富有經驗的,幾位大員又精心籌備,按說殺掉一個拉斯普廷應該輕而易舉。令人意外的是準備充分的暗殺,卻幾乎成為一場鬧劇。

按照尤蘇波夫親王的回憶,這次暗殺最初似乎一切順利。他們在拉斯普廷進門的時候請他稍候並奉上蛋糕和馬德拉葡萄酒,裡面下有一位宮廷醫生調製的氰化物毒劑。

拉斯普廷似乎毫無防備,吃了三塊蛋糕和並喝了葡萄酒。然後詢問尤蘇波夫親王太太在哪裡?

這句話讓親王十分驚訝,因為根據推算,拉斯普廷吃下的毒物已經足以毒死五個人了,但他竟然若無其事,難道此人真的身有異秉?

此前,拉斯普廷便曾經經歷了兩次暗殺,一次被亂刀切割時掙斷了繩索逃走,一次被一名女刺客將其腹部割開,內臟外流,也同樣活了過來。懷疑他天賦異稟不算奇怪。

驚呆的親王只好借口去找妻子而上樓和同夥們商量。普里什凱維奇是他們中最堅決的,立即抽出一支手槍遞給親王,示意他用槍打死拉斯普廷,否則一旦這個魔鬼歸去,在座的人都在劫難逃。

尤蘇波夫親王有一半韃靼血統,在關鍵時刻這種游牧民族血液中的勇氣冒了出來,他持槍下樓,乘拉斯普廷正在觀察一處裝飾不及轉身之際,一槍擊中了其背部,拉斯普廷應聲倒地。事後檢查,這一槍擊穿了拉斯普廷的肺部,碰破了心臟,最後停留在肝臟中,每一處都是致命傷。

然而,就在尤蘇波夫準備確認其死亡的時候,拉斯普廷忽然睜開了眼睛,用銳利的目光盯著尤蘇波夫,吼道:「費利克斯,費利克斯,明天你就得上絞架!」說完推開驚慌失措的親王,直向院中跑去。

圖窮匕首見,普里什凱維奇意識到自己不能再躲在幕後,立即衝出來,用另一隻手槍朝已經跑到院中的拉斯普廷射擊,再次將其擊倒。接著,他在近距離朝拉斯普廷頭部開了一槍,屍檢結果證明這一槍也是致命的,直入大腦。

然而,當他們把已經「死了」的拉斯普廷抬回屋中的時候,這個妖僧竟然又一次蘇醒過來,並坐了起來,試圖逃走。

德米特里大公危急中抄起了一把巨大的啞鈴,狠狠地砸向了拉斯普廷的頭部。連續的錘擊幾乎砸扁了拉斯普廷的腦袋。這樣,他們才把拉斯普廷捆綁起來,丟進了涅瓦河上的冰窟窿。

已經被折磨得幾乎瘋掉的謀殺者們,第二天才發現拉斯普廷的屍體最終被找到了。屍檢結果表明拉斯普廷被丟入冰河的時候還是活的,又在水下掙扎了至少八分鐘才死去。

▲ 拉斯普廷的屍體

如果是這樣,拉斯普廷簡直是一個殺不死的怪物,可以拍哥斯拉了。

這次暗殺中還有一個很無厘頭,但頗符合邏輯的傳說——普里什凱維奇等人謀殺拉斯普廷並不是為了救國,而是為了報復拉斯普廷淫亂貴族女性的行為。

▲據說他的眼中有著一種無窮無盡的神秘力量,會發出淡淡的藍色光輝

據說拉斯普廷善於用催眠術控制他人尤其是女性,且擁有極強大的原始性能力,令一些貴族女性趨之若鶩。有說法拉斯普廷曾姦汙了俄國上層貴族所有家族的少女。這裡面只有尤蘇波夫親王是受到暗殺者控制和利用的。這位親王是同性戀,所以對用妻子色誘拉斯普廷波瀾不驚。

拉斯普廷宅院被拆的時候,發現了幾大箱的女性長發,不由得讓人想起來傳說中拉斯普廷的一個怪癖——如果成功勾引了一個處女,他便會取對方的一縷頭髮做個紀念。

而至今保留在聖彼得堡的拉斯普廷生殖器竟然長達28.5厘米,似乎也在形象地支持著這樣的觀點。此人還真有可能在身體構造等方面和正常人不太一樣,那謀殺他過程中那種種詭異也就說得清了。

不過,這次暗殺並不能挽救俄國貴族們的命運,兩年以後的布爾什維克革命便徹底推翻了他們,連沙皇一家也死於非命——這一點,偏偏也是拉斯普廷預言過的。

在一個個無厘頭的謀殺案件中,如果選個「之最」,大概就要算1981年3月30日美國總統里根遇刺一案。

這是一起很令美國特工系統感到痛苦的案件——幾乎每位這個級別的老大出門時,都是前呼後擁,小心翼翼。然而,案件還是發生了,而且距離上一個總統遇刺案——刺殺肯尼迪僅僅十幾年。關鍵時刻他們只能以肉體盾牌的形式試圖保護總統。

這次襲擊發生在里根總統完成一次演講,正從酒店走向轎車前之時,當時這位總統剛剛上任七十天。殺手欣克利對著里根連放六槍,不但一顆反彈的子彈打中了里根,而且還擊傷了白宮秘書布雷迪等三人,這樣的殺傷效率讓在阿富汗要二十萬發彈藥消滅一個敵人的美軍情何以堪。

▲里根遇刺時的混亂場面

然而,案件性質雖然惡劣,類似刺殺總統的事情並不是沒發生過,為何被稱作「無厘頭之最」呢?

首先當然是案件大,目標影響大,里根遇刺後正好前蘇聯的一艘核潛艇過分靠近美國,臨時代理政府事務的黑格將軍差點兒打開了核密碼箱。

▲刺殺里根的欣克利

其次則是兇手十分業餘。欣克利不過是一名不務正業的「遊學生」,從大街的槍店買了一支左輪手槍便去作案,竟然大獲成功。里根雖然僅僅負傷,也要休養了半年多才能重新啟動政務。

不過,最無厘頭的,要算欣克利刺殺總統的動機了——他竟然是因為迷戀影星朱迪·福斯特,由於得不到對方的回應,而決心模仿其影片中的男主角去暗殺總統,以求得芳心回顧。

里根得知此事,肯定要覺得萬分冤枉。這件事他實在是無辜的很。欣克利也因為這種荒唐的理由被送進了精神病院——卻沒有被判刑。也只有這時候,他才知道朱迪·福斯特有強烈的同性戀傾向,這番「悲壯」的攻擊,算是俏眉眼給瞎子看,白費功夫了。

因為一個小夥子不當的痴情,導致世界第一大強國總統的遇刺,這樣的案子不算無厘頭之最,那才是奇怪的事情。

* 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

支持薩蘇原創 請轉發朋友圈

一口氣讀完薩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薩蘇 的精彩文章:

這支日本兵投降後擔心蘇聯報復,歸順土八路締造了新中國空軍搖籃
永遠的卡薩布蘭卡:羅伯特·卡帕和小妞塔羅的傳奇

TAG:薩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