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柳傳志年會講話:聯想對中國經濟繁榮有重大貢獻,如今面臨嚴峻挑戰

柳傳志年會講話:聯想對中國經濟繁榮有重大貢獻,如今面臨嚴峻挑戰

摘要:柳傳志表示,毋庸置疑,今天的聯想集團面臨著嚴峻的、尖銳的挑戰。但關鍵在面對失誤時,一定要有虛心的態度,要直面現實,要認真的、反覆的復盤,去尋找自己的問題,從中認真的總結經驗教訓。

2月10日,聯想集團舉辦了「聯想2018春節聯歡會」,聯想控股董事長、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出席並發表演講。

柳傳志回顧聯想過去二十五年,稱聯想對中國今天的經濟繁榮,對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做了重大貢獻:

我記得在1995年,1996年的時候,在外國人用486的時候,他賣給中國人的是386,當有聯想的時候,他們才會把最先進的產品拿到中國和我們競爭。所以,我們對中國今天的經濟繁榮,對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聯想,是做了重大貢獻的。

但從2001年開始,戴爾帶著直銷模式進軍中國,聯想的市場份額持續下跌。

柳傳志反省自己曾在2002年聯想集團大會上的冒失講話,稱」聯想要做出樣子,讓戴爾知道誰是聯想,誰是楊元慶。「但講完這個話以後,並不是戴爾知道誰是楊元慶,而是聯想知道了誰叫戴爾。

次年,聯想轉變策略,雙向作戰,劉軍指揮跟戴爾一仗,楊元慶主要指揮與IBM的談判,「最後,我們創造出了一種雙模式,不但有了直銷模式,還有了我們自己的模式,最後聯想真正做到了在營業額銷售上完全戰勝了戴爾。至此戴爾在中國再未翻身。」

但「到了今天,毋庸置疑,聯想集團面臨著嚴峻的、尖銳的挑戰」,柳傳志說。

他表示,聯想一路過關斬將,犯過錯誤,在面對失誤時,一定要有虛心的態度,要直面現實,要認真的、反覆的復盤,去尋找自己的問題,從中認真的總結經驗教訓。

「我相信,有這種態度,有以元慶為代表的有追求、堅韌不拔的這種精神,有剛才劉軍講的『雙手沾泥,熱血拚搏』的新文化,聯想這隻雄鷹永遠會在天空中高高飛翔,在行業的頂峰上,聯想的戰旗永遠飄揚」。

以下為柳傳志演講全文:

咱們聯想啊,是個有光榮歷史的企業,應該說是一支拖不垮,打不爛的隊伍。今天我看見了北青報的老報人,段剛先生,他是我的老朋友,回想起了94年的時候,那個時候是什麼時候呢?咱們國家為了讓各行各業信息化,所以,海關就把進口電腦的關稅由200%降低到26%,取消了批文,所以各行各業都能夠用好電腦。但是中國的民族品牌突然間受到了巨大衝擊以後,當然了,一時承受不了,所以1993年那一年,長城0520煙消雲散,那個時候聯想面對著IBM、Compad這樣的龐然大物,我們跟他們比真的是一個小三把子和航空母艦比,不是形容詞,真的是那麼大的物理值,真的是這樣。我們怎麼辦?當時我們沒有更多的想著別人怎麼去搶,主要是研究我們自己有什麼不足。那個時候我住在海軍醫院,正在生病,我就在那部署的這場戰鬥。從根本上把組織架構做了轉變,建立了以楊元慶(當時楊29歲)為領導的電腦事業部,帶著他們向電子部胡啟立部長下了,表示我們堅決豎起中國民族工業的大旗,就這樣一年又一年,經過了多少辛苦,在座的老同事知道,年輕人可能不知道,我記得大概是在97、98年時的一次會議上,聯想的一位獲獎的同事講他們到延安去做展銷的一支隊伍,卡車翻車了,這個隊長鼻樑骨折了,但是包紮了以後堅持到延安去做了展銷,那就是聯想人的精神。到那個時候怎麼樣了呢?到2000年的時候,聯想占的市場份額是30%,比後邊的二三四五名,這些都是大牌企業,比他們加起來的還要多。

這件事有什麼重大意義嗎?有特殊重大意義。今年,大家看見,中國的移動互聯網服務,在全球絕對是領先的,但是,移動互聯網服務在什麼基礎上呢?在互聯網的基礎上吧!互聯網在什麼基礎上呢?在PC發展以後的基礎上。我記得在1995年,1996年的時候,在外國人用486的時候,他賣給中國人的是386,當有聯想的時候,他們才會把最先進的產品拿到中國和我們競爭。所以,我們對中國今天的經濟繁榮,對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聯想,是做了重大貢獻的。

但是,到了2001年,我們的市場份額下降,降了1%到29%,2002年,繼續下降,是什麼原因?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戴爾來了,當時的戴爾,可能以前沒有太注意中國的市場是這麼龐大,他從美國打到歐洲,所向披靡,他的那種新模式沒有人能跟他斗。我記得在2002年的時候,我曾經在聯想集團大會上也有一個冒失的講話。講的是說聯想要做出樣子,讓戴爾知道誰是聯想,誰是楊元慶。講完這個話以後,到了年底,被人家打得一塌糊塗。最後,不是人家知道誰是楊元慶,而是我們知道了誰叫戴爾。

然後怎麼樣?然後到2003年,我們兩條線作戰,一條線準備了和IBM的併購談判,另外一條線在認真準備跟戴爾的這一仗。那一仗,我也直接到了前線去了解情況,當時,元慶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指揮IBM的談判上,劉軍指揮跟戴爾的一仗。我的印象是反覆的了解對方的情況,知己知彼,最後,我們創造出了一種雙模式,不但有了戴爾的模式,還有了我們自己的模式,真做是非常困難,因為那等於是在,這個怎麼講,像飛機在空中一邊飛著一邊加油,也就是說都沒有制定好內部的規則,於是文化就極為重要,大家不把企業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協商中制定政策,制定規範,這麼去做,一直到了年底,終於,開始壓過他,到年底的時候,我們真正做到了在營業額銷售上完全戰勝了戴爾。那一年開始起,戴爾在中國就一直沒有翻過身。

如果那一年,我們真的要是打了敗仗,那是什麼情況呢?那就是股價大跌,跟IBM的談判是要拿股價去買的,一半現金,一半股票,那會把大量的股票賣給IBM,但是打贏了這一仗,情況就不一樣了。這是聯想出生入死的一仗。

第三仗大家都知道,2004年12月8號,我們宣布了併購IBM PC部分。在宣布的時候,那個場面,我相信今天在場的人是刻骨銘心的會記住,因為所有的記者都熱烈的、瘋狂的鼓掌,記者朋友們除了給總書記鼓掌以外,很少給別人鼓掌。

但是,他們鼓掌下來以後,一些老朋友們,老記者,握著我的手說,柳總,我不一定相信你們能贏,但是,你們就是死了也給中國人爭光了,我為這個給你鼓掌。

那一年年底,我到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講課,他們EMBA的兩個班合起來大概90多人,我進去的時候問他們,凡是對聯想併購IBM PC業務看好的請舉手。當時三個人舉手了,有兩個人是我們聯想的學員。這說明什麼呢?說明實際上併購,人家不相信,我覺得是很有道理的,因為那確實是一個蛇吞象的併購。在當時的電腦行業裡面併購的成功率是25%,如果說蛇吞象的併購,一個別人認為是落後的中國的企業併購被看作為美國精神的IBM這樣的公司的併購,誰能認為是成功的。

併購中有三大風險,第一個風險是品牌的風險,ThinkPad在美國人手裡是ThinkPad,到中國,還是嗎?到中國股東手裡還是這個牌子嗎,第二個是員工流失的風險,人家本來在IBM工作很自豪,到中國股東人手裡之後還會那樣對待他們的員工嗎?這是第二大風險,第三大風險是文化的風險,中國人,美國人,歐洲人,合在一起怎麼幹活呢?誰聽誰的呢!這個風險確實在我們後來的工作中體會越來越深,到了2008年,2009年的時候,金融危機出現的時候,聯想出現了第一次大虧損。那個時候,我又重返到聯想集團的隊伍裡面,來了一回楊柳配,那個時候從組織架構上,從董事會的結構上,做了徹底的調整。把文化也做了徹底的調整。最後的結果是後來形成了聯想在世界上的PC王。

這就是聯想的光榮!

這就是聯想的驕傲!

但是,到了今天,毋庸置疑,聯想集團面臨著嚴峻的、尖銳的挑戰。從外部環境來說,這個挑戰來自於這個時代是個多維不確定的時代。是個科技創新、業務模式創新能夠顛覆一個產業,甚至是顛覆社會習慣的時代,是一個群雄崛起的時代。

而從內部上講,我們的工作有失誤。有失誤正常嗎?很正常,沒失誤不正常。我們雖然總的來說,過關斬將,一路走過來,但是犯了多少錯,我本人又犯了多少錯?

關鍵是面對失誤,我們一定要有一個非常虛心的態度,要直面現實,要認真的,反覆的復盤,去尋找自己的問題。從中認真的總結經驗教訓,我相信,有這種態度,有以元慶為代表的有追求、堅韌不拔的這種精神,有剛才劉軍講的「雙手沾泥,熱血拚搏」的新文化,我相信,聯想這隻雄鷹永遠會在天空中高高飛翔,在行業的頂峰上,聯想的戰旗永遠飄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爾街見聞 的精彩文章:

李彥宏:沒有說過All in AI,大多數資源在搜索和信息流
華爾街最早看多比特幣分析師:過去這種拋售84天後就回漲了150%

TAG:華爾街見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