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糧食、蔬菜都要憑票購買,圖說二戰時期日本國內民眾的生活品配給

糧食、蔬菜都要憑票購買,圖說二戰時期日本國內民眾的生活品配給

原標題:糧食、蔬菜都要憑票購買,圖說二戰時期日本國內民眾的生活品配給



1939年,日本政府對商品價格實施統制,控制乳製品、砂糖、雞蛋等的消費。在商品價格統制期間,不僅對非法商人進行嚴懲,還獎勵那些按政府要求售價的商家。圖為1939年,日本警視廳經濟保安課警官在檢查某商店傘的價格。〔今井清一編:《圖說昭和的歷史(6)?走向大戰之道》,第157頁〕


1939年12月25日,日本實施木炭配給制度。圖為有關人員在調查木炭倉庫存貨。〔今井清一編:《圖說昭和的歷史(6)?走向大戰之道》,第157頁〕



1940年4月,價格制定中央委員會決定對米、大醬、鹽、火柴、木炭、砂糖等10種商品實行憑票供應制度。1941年4月,開始在東京等六大城市實施糧食的定量分配以及在外就餐憑票制。圖為1940年春,東京市種子配給發放現場。〔今井清一編:《圖說昭和的歷史(6)?走向大戰之道》,第170頁〕


太平洋戰爭期間,絕大多數生活物資都實行配給。如1942年,京都屬於配給的生活物資有糧食、醬油、豆醬、砂糖、鹽、食用油、火柴、衣料等,1944年配給種類又增加一倍以上。城鎮的糧食配給制,隨著戰爭的擴大,愈來愈難以維持,配給量愈來愈少,質量也在下降。副食品的缺乏更為嚴重,蔬菜、肉、魚類因短缺也逐漸實行配給制。到1944年,全部食品都實行了配給制,或實行票證制。圖為高知市市民排隊憑票購米。



根據《國內戰場化後的糧食對策》的宣傳,食物要「合理烹調」,提倡「完全咀嚼」,以攝取更多的營養。圖為1940年11月,營養學校的女學生在研究代用食品。〔今井清一編:《圖說昭和的歷史(6)?走向大戰之道》,第171頁〕


以東京配給的生活必需品為例:1940年6月,砂糖、火柴;11月,育兒用乳製品;1941年2月,大米;6月,木炭;7月,豆類、麵包類、麵條類;9月,小麥粉、食用油、食用肉;1942年1月,豆醬、醬油;2月,衣料類;11月,水果;1943年5月,木炭、燒柴;1944年11月,煙捲。憑票制實行後,最受歡迎的是海苔和腌菜。圖為排隊購買海苔的日本婦女。〔《朝日新聞》(夕刊)1941年7月9日〕



上述食品的配給量是微不足道的,例如:砂糖從1944年8月起完全不供應,食用油在 1945年每人一個月20克,魚五天供應一次,每次每個人一塊魚段,煙捲成年男人一天六支,衣料品1945年每人一年1.2磅(1磅平均為3.5米)。到1945年7月,糧食配給量又降至二 合一勺(300克),其中一半以上是高粱、大豆、玉米面。圖為東京都本鄉區人們利用空地種糧食。〔《畫報:近代百年史》(第十七集),第1328頁〕



戰時蔬菜不足,容易造成營養不良,松澤技師在研究成年人一天的維生素及蔬菜量。〔《朝日新聞》(夕刊)1941年8月1日〕


以上圖文選自《日本侵華圖志》第一卷《戰爭動員》,曹大臣編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日本侵華圖志》共二十五卷,南京大學資深榮譽教授張憲文主編。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山東畫報出版社有限公司合作項目,併入選「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國家新聞出版改革發展項目庫 2014 年度入庫項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本侵華圖志 的精彩文章:

「繁榮」的戰爭片市場,一組二戰時期日本拍攝的戰爭電影劇照
作繭自縛、困守孤島、被迫自沉:北洋艦隊最終葬身劉公島

TAG:日本侵華圖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