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倪梁康:現象學美學的起步

倪梁康:現象學美學的起步

The Start of Phenomenological Aesthetics:The Interconnection of Thoughts Between Husserl and M.Geiger

作者簡介:倪梁康,中山大學 哲學系,廣州 510275 倪梁康,中山大學哲學系、現象學研究所教授。

原發信息:《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0173期

內容提要:儘管蓋格爾與胡塞爾兩人在現象學方法的理解上依然存在差別,在實際進行的現象學操作方面也風格迥異,但直接朝向內在心靈的本質直觀目光仍然構成蓋格爾與胡塞爾超越論現象學的方法路徑的交會點。用現象學的方法來研究心理學問題,這差不多是慕尼黑學派和哥廷根學派的現象學家的共同的總體訴求,無論這裡的心理學問題是指審美心理還是道德心理,是指個體心理還是社會心理。對於蓋格爾來說:現象學在審美學中發現了自己的特權領域。但審美現象學,即時審美體驗的研究,必須要獲得方法的支持,通向審美學的通道必須得到方法上的保障。這是蓋格爾的審美現象學的基本內涵和意義。

Despit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Geiger and Husserl in understanding phenomenological methods and that in the style of performing phenomenological operations,the eidetic intuitive sight directed upon the inner mind still constitutes the intersection between Geiger,on the one hand,and Husserl"s transcendental phenomenological method and path,on the other.It is virtually the common general appeal of the phenomenologists of the Munich School and those of the Gottingen School to apply phenomenological methods to psychological problems,be they aesthetic or moral psyche,individual or social psyche.To Geiger,phenomenology has found its own privileged realm in aesthetics.However,aesthetic phenomenology,which is the study of aesthetic experiences,must obtain methodological support,and the path to aesthetics,methodological security.This is the fundamental connotations and significance of Geiger"s aesthetic phenomenology.

關鍵詞:審美享受/現象學方法/胡塞爾/蓋格爾/aesthetic enjoyment()/phenomenological method/Husserl/M.Geiger

標題注釋: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胡塞爾文集》中譯」(項目編號:12&ZD124)。

如果要給早期的現象學運動做一個基本的時間劃界的話,那麼1902年約翰內斯·道伯特從不倫瑞克騎腳踏車赴哥廷根對胡塞爾的造訪是最初的起步,1905年應當可以算作是它的真正的開始。這一年是慕尼黑的特奧多爾·利普斯的學生到哥廷根與胡塞爾及其學生會面的一年,也是阿道夫·萊納赫在道伯特的建議下於夏季學期到哥廷根隨胡塞爾學習、最後在這裡完成任教資格論文的一年。自此現象學有了慕尼黑學派和哥廷根學派之分。哥廷根學派的代表威廉·沙普曾詼諧地將這個聚會稱作「來自慕尼黑的入侵」:「我想那是一個夏季學期。他們是萊納赫、康拉德、希爾德勃蘭特。蓋格爾時而會出現。我們利用每個機會與慕尼黑人進行日日夜夜的哲學交談。在我們看來,他們在每一個方面都遠遠超過我們。」①這個說法是比較客觀的,因為從1913年胡塞爾創辦的《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刊》的編委名單上可以看出,除了胡塞爾本人之外,早期現象學運動的領導成員全都是「慕尼黑人」,都是利普斯的學生,而且分別代表了不同的哲學心理學的研究方向,且此時已經轉換而成為現象學心理學的研究方向:舍勒的宗教倫理現象學與價值感受現象學;萊納赫的政治現象學與法權現象學;普凡德爾的意欲現象學與邏輯現象學;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還有蓋格爾的審美體驗現象學與感受現象學。

莫里茨·蓋格爾(Moritz Geiger,1880-1937)出生於萊茵河畔的法蘭克福的一個猶太家庭。他最初在慕尼黑大學學習法律、文學,1900年開始先後隨利普斯和馮特學習哲學和心理學。這兩位老師的特點都是既探討哲學心理學,也致力於科學心理學或實驗心理學的研究。普凡德爾曾將這兩種取向的心理學稱作「主觀心理學」和「客觀心理學」。②蓋格爾和普凡德爾一樣,更傾心於哲學心理學;此外,他們之間的另一個相同點在於,他們都關注現象學的研究方法問題。這兩個共同點之間有一定的內在聯繫:由於其哲學心理學的偏好,他們都受到來自科學心理學方面的抨擊,因而都需要對自己的研究方法進行反思和做出反駁。③

在與胡塞爾建立聯繫之後,蓋格爾曾於1906年夏季學期在哥廷根旁聽了胡塞爾的講座「普通哲學史」並擔任輔導助教。1907年2月他在慕尼黑利普斯那裡以《數量學說的方法論的和實驗的論稿》為題完成了任教資格答辯,他在任教資格論文的前言中同樣程度地感謝了利普斯和胡塞爾。④而對於蓋格爾在此期間的心理學研究,胡塞爾曾在1910年的著名長文《哲學作為嚴格的科學》中對蓋格爾在第四屆實驗心理學大會所做的報告《同感的本質與意義》⑤讚賞說:「作者以一種富於教益的方式力求對真正的心理學問題進行區分,這些問題在迄今為止關於同感的描述和理論之嘗試中有些是明確的,有些則相互混淆。而且他還討論了人們對這些問題解決的嘗試和得到的成果。」(Hua XXV,40,Anm.1)

在蓋格爾之後,他的同門師弟萊納赫也於1909年在哥廷根胡塞爾的指導下完成了任教資格答辯。他們二人隨後分別在慕尼黑和哥廷根擔任私人講師,成為現象學慕尼黑學派和哥廷根學派的核心成員。在1913年出版的首卷《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刊》中,蓋格爾作為編委也在編委的集體亮相中發表了他的重要著作《審美享受的現象學論稿》⑥。道伯特在給胡塞爾的信中對它評論說:「蓋格爾的論著是我至此為止在他那裡讀到的最好的東西。他對關於他的論題的各種理論的雜亂做了整理和澄清,以至於這些問題在科學上有了決定性的進展。」(Hua Brief.II,66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_哲學 的精彩文章:

魏燕俠:作為哲學家的凱恩斯提出信念概率論
福柯答覆薩特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_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