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真怕最後,把家人活成了客人的模樣

真怕最後,把家人活成了客人的模樣

馬上就過年了,大城市的空巢青年、空巢壯年們都紛紛踏上了與空巢老人團聚的返鄉之途。看著窗外倒著飛奔的房屋、綠樹、水田,聞著身邊老壇酸菜和紅燒牛肉混雜的速食麵味道,方才真切感受到,這一年,終於是又過去了。

01

「人們都說山的那一頭,有棵棗樹結的棗特別甜,爸爸媽媽去摘回來,給你和奶奶吃。」

全國2.3億的空巢壯年,背後是1400萬的留守兒童。在稍微經濟發達一點的地方,基本都可以發現很多外來務工的人,他們每年正月十五後回到奮鬥的城市,一直到年二十左右才會回到他們生根的地方。而其中大部分的人,沒有周末,一天工作十個小時以上,很多甚至連法定節假日都沒有。他們除了工作以外,個人娛樂的時間少的可憐。這一群人,我們國家叫做「民工」。他們對城市的發展獻出了自己一生中最充沛卻廉價的勞動力,但他們的城市大多都還沒法給他們足夠的生活條件,有時甚至是尊嚴。

有另外一群人,他們的工作,關乎著蒼生的衣食住行,當人們停下忙碌的時候,也是他們工作密度最大的時候。前段時間,陳可辛導演的《三分鐘》在朋友圈裡傳遍。其實這些故事都很細小,但真實得讓人起雞皮疙瘩。把真實的生活情景,放到鏡頭裡,把平日里被忙碌充斥得幾乎沒時間顧及的脆弱情緒,釋放得淋漓盡致。

如果有更好的路,沒有人會選擇和老人孩子天各一方。但生活,常常讓人別無選擇。或因為生存,或因為責任。讓每一次和家人見面的時間,都是如此珍貴的存在。

來日方長的事情有很多,但如果可以,多點時間陪陪老人。

02

「遠方是兒時的戲言,那些說著想要流浪遠方的人,多半是沒什麼去過遠方的經歷,如果有,他們不會這麼說」(引用)

對於「離家」這兩個字,早已習慣了十多年。但哪知道,離得越來越遠,離得越來越久。離開家鄉求學的人,畢業之後卻也發現再也回不去了,故鄉成了他鄉。

以前上學的時候每次返校,老媽子都會強制霸佔我一半的行李箱,塞滿各種她覺得這世界其他地方絕對不可能買到的零食,比如我愛吃的海苔,比如我愛喝的奶茶。其實,老媽,學校小賣部真的有。老媽:不存在的。有也不可能比家裡的好吃。

後來學乖了,自動把行李箱留一半空間,讓老媽充分揮灑她壓抑已久無處釋放的母愛。裝吧,回去沒有分給同學吃算我輸。後來她知道我一定會把零食分給舍友,對一些「好東西」會再三囑咐,這個你真的要自己吃,其他可以分。而那些東西,往往不好吃。

而老爸呢,是那個擔當了十幾年送我離開的人。送我去學校,送我去動車站,送我去機場。同時,從動車上下來,見的第一個人也是他。有段時間,其實特別害怕讓他來接我。因為總是會發現,他比上次見到的,好像又老了一些。而他老去了這些時間裡,我又做成了什麼呢。

工作了之後,每年只有國慶和過年兩個長假可以回家。14天的時間,串起了一整年的思念。但作為女兒,也得有穿越距離表達的方法,好比平常也會給兩位老人買點東西。雖然他們嘴上總說不用,但收到快遞的時候,便會興高采烈拍個照片給我,樂呵呵。

我媽前天說,別人說讓她再生一個像我這樣的女兒,我虎軀一震,萬萬使不得。

小時候過年,換上新衣服之後,老爸就說,一家人還是我們芋頭妹的新衣服最好看。可能那種感覺,就像現在我給他們買衣服,回去後看到他們穿著的那種幸福感吧。

03

對於很多人來說,也許回到那座小縣城裡已成了概率越來越低的事。我們奔向不同經緯卻相同目標的城市,揮霍著自己也是家人不可回頭的歲月。相信通過努力可以換回想要的生活,儘管努力的方向,與家的方向,是那麼的背道而馳。

但不管我們離家多麼遠,也總有一百種方法,可以離家人很「近」,讓他們感受到你對他們的挂念。

比如,拚命搶到回家的車票,打個電話告訴他們:

爸,媽,我快回家過年了。

-END-

真的很感謝你們的陪伴

雖然我很懶

但每次有話想說的時候

發現你們都還在

馬上過年了,預祝各位

新年快樂,闔家團圓

文 斯坦利

圖 來源於網路,侵刪

斯想與說

分享世間溫暖的人和故事

個人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

斯想與說

Hell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斯想與說 的精彩文章:

TAG:斯想與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