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揚州:一件禮物溫暖「候鳥」歸途 一份問卷聽聽孩子心裡話

揚州:一件禮物溫暖「候鳥」歸途 一份問卷聽聽孩子心裡話

2月8日,是農曆臘月二十三,北方的傳統節日「小年」。「萌蒙繪」兒童品德春運宣講暨「一度微光」高質量家庭陪伴諮詢活動,在揚州汽車西站、火車站候車廳舉行,來自揚州一度微光社工事務所的數十位心理諮詢師、大學生志願者等,向外來務工家庭子女贈德育繪本、讀啟智故事、做問卷調查,通過行為示範向家長分享如何高質量陪伴育兒,為孩子們構築一個美好的童年,為外來務工家庭開啟一場暖意融融的歸途。

「小候鳥」展示新春禮物。庄文斌 攝

大學生志願者為春運「小候鳥」贈送少兒讀物和春節禮物。新華社發 庄文斌 攝

一份特殊的新年禮物

志願者哥哥姐姐陪「小候鳥」講德育故事

春節,沭陽女孩華蓉蓉盼了很久,不僅是為了紅色新棉襖和粉色電話手錶,還因為,她終於能和在外打工的父母待上20天了。

候車廳里,8歲的華蓉蓉有些無聊,揚州一度微光社工事務所志願者、山東大學學生孫汝銘上前遞給女孩一本書,華蓉蓉低眉羞澀,眼裡藏不住好奇。輕輕坐下、翻開繪本,孫汝銘聲情並茂地講起了「屈原投江」的故事,小姑娘聽得聚精會神。

「放假在揚州玩了幾天,爸爸媽媽還在打工,晚兩天回來。」華蓉蓉和孫汝銘聊得開心,說自己期末考試語文考了97分。看著這個小妹妹,孫汝銘也笑了。

環顧整個候車廳,五組大學生志願者分布在各個角落,趁著「等車時間」為許多外來務工子女送上精心編繪的德育課本,陪他們一同閱讀、體會故事背後的內涵。來自宿遷的12歲女孩張靜,捧著書本看得入了迷,要上車了也捨不得放下,把書攥在手裡。

「春運是一個特殊時期,很多家庭在忙碌、奔波中度過,但也恰恰是外來務工家庭子女和父母接觸最親密、聯繫最牢固的時間段。揚州一度微光社工事務所公益組織發起人之一劉佳說,希望通過行為示範,告訴城市流動家長們,講好的故事,就是一個高素質的陪伴教育。這個過程中,既有德育概念的滲透、知識建構的過程,最重要的是又有情感的交流互動,從而幫助孩子更好成長。

志願者指導「小候鳥」良好的閱讀方法。新華社發 庄文斌 攝

一份沉甸甸的問卷調查

「從不」「一直沒有」,聽聽流動兒童心裡話

現場,每一個流動家庭都被邀請參與填寫兩份問卷調查,一份名為「父母陪伴和父母勝任力」調查對象是家長群體,另一份名為「兒童感知服務陪伴的量表」調查對象是流動兒童。

「十道題的問卷調查,孩子們輕輕划上的勾,卻讓我的心沉甸甸的。」志願者、蘇州大學學生陳智偉認真讀著一名蘇北地區流動兒童的調查結果:「我母親一直沒有足夠的時間和我交流」「父親節假日從不帶我外出遊玩,如逛公園、博物館、去書店等地方」「我母親經常不想知道我正在做什麼」……在十道子女與父母關係調查題中,九道顯示「從不」「一直沒有」的字樣。

「在前期調研中,我們發現很多打工家長早出晚歸,即使孩子在身邊,交流也很少,也有的孩子在城市之間『遷徙』,造成了流動兒童存在部分心理健康狀況問題和家庭教育缺失現象。」志願者、心理諮詢師郭兆雲說,貧困的對立面不是富足,而是反貧困,需要在物質和精神上「反擊」。父母和孩子一同成長,才能真正阻斷缺失。

劉佳說,本次問卷調查是「童心蒙萌繪」城市隨遷子女兒童品德教育項目系列活動之一,我們依託於揚州大學教科院姜子云博士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流動兒童家庭教育父母參與研究」的研究內容。調查將持續半年時間,預計調查1000個家庭,報告在今年年底「出爐」。

「孩子就是未來,家庭陪伴和德育教育採用趣味性、童話性的方式,讓孩子聽得懂、易接受,才能在他們心中播下正能量的種子。」陳智偉說,我們大學生應該承擔起更多的公益責任,因為這些孩子們更需要青年志願者的精神服務。(揚州日報 記者 趙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文明網 的精彩文章:

寒冬「激戰」環瑪湖
蘇州醫務人員一年內兩次出手捐獻救人

TAG:中國文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