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愛德華·蒙克:讓肉體死去,但拯救靈魂

愛德華·蒙克:讓肉體死去,但拯救靈魂

Edvard Munch, At the Coffee Table, 1883

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以印象主義起家,但在浪跡天涯時期真與幻、靈與肉的強烈矛盾衝突之下,印象主義已不能讓他酣暢地表達內心的感受、表現觸動靈魂的東西,認識小漢斯·霍爾拜因(Hans Holbein the Younger)後,蒙克的需要得到了滿足。

Hans Holbein the Younger, The Abbot, woodcut from the Dance of Death series, 1523–26

小漢斯·霍爾拜因是歐洲北方文藝復興時代的藝術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木版畫《死神之舞》系列和肖像畫,他曾說過:「描畫你自己的生命。」

Edvard Munch, The Sick Child, 1885–86

蒙克第一次與印象主義決裂的是《病孩》,這幅作品是他為了哀悼姐姐所作。他說:「當我用慣常的印象主義勾勒病孩形象遇到困難時,我嘗試了表現主義。在重畫了大約二十次之後,畫仍未完成(好在日後經常重返,我自覺已經絕望只好放棄追求的地方),這是我最終離開了印象主義或寫實主義的標誌。」蒙克終於尋找到了表現主義,卻創造了挪威繪畫史上最受譏諷的記錄。

Edvard Munch, Spring Day on Karl Johans, 1890

蒙克第一次客居巴黎時,嘗試了幾次精細的點彩主義——只用色點作畫。那是他的一次短暫地回歸印象主義,對此他只是這樣解釋:「那幅畫其實只是法國繪畫的一個常用的動機,我當時在巴黎身不由己。」

Edvard Munch, The Storm, 1893

Edvard Munch, Moonlight, 1893

Edvard Munch, Starry Night, 1893

Edvard Munch, Death in the Sickroom, 1893

Edvard Munch, Anxiety, 1894

1893年12月,蒙克在柏林著名的菩提樹下大街開畫展。和其它作品一起,蒙克出展了題為「愛的研究系列」,由六幅畫所組成。這是他此後命名為「生命的飾帶」組畫的起點。

Edvard Munch, Vampire, 1893

它包括深深地沉浸於大氣的主題:《風暴》、《月光》和《星夜》。其它主題有揭示愛的陰暗面的,比如《玫瑰與阿美莉》和《吸血鬼》。《病室里的死亡》則以死亡為主題,基於蒙克對姐姐蘇菲之死的回憶。在這幅畫中,蒙克的全家都在列,畫面的焦點聚集在蒙克的背影上。1894年,「生命的飾帶」加進了《焦躁》、《灰燼》、《聖母(Madonna)》和《女人三階段》作品集。在世紀之交之際,蒙克完成了他的「生命的飾帶」組畫系列。

Edvard Munch, Madonna, 1894

蒙克最知名的作品《吶喊》正屬於《生命的飾帶》組畫系列,他還記得創作《吶喊》的源起:「一天傍晚,我出門行走在一條山路上,在克里斯蒂安尼亞附近,和兩個朋友一起。那是一段我的靈魂讓生活剝開的日子,夕陽正在落山,已浸入地平線以下的火焰之中。它就像一柄火紅的血劍,划過天穹。蒼天如血,遭條條火舌切割,群山漸成深藍,海灣分割成紫藍、黃與紅色。那輪噴薄的血紅,照在山路與扶欄上,我的友人轉瞬變成炯炯發亮的赤白。我感覺到了一聲極向的尖叫,並聽到了一聲強烈震蕩的尖叫。自然界的色彩,頓時打碎了自然界的線條,隨那聲波一起震顫。這些生命的顫動,不僅把我的眼睛激發,也把我的耳朵調動,我著實聽到了一聲尖叫,之後,我便畫出了油畫《尖叫》。」

Edvard Munch, Ashes, 1894

Contact Us

如果你有任何問題,請email我們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T藝術雲圖 的精彩文章:

米原康正對話池磊:預謀一場全是壞人角色的電影
消失千年的宋代花箋紋樣首次公開

TAG:YT藝術雲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