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期食素會造成七種疾病,介紹幾種營養科學的食物方法

長期食素會造成七種疾病,介紹幾種營養科學的食物方法

不管素食還是葷食,都是人類不可缺少的食物,正確的飲食並不是在於揚素棄葷或揚葷棄素,而應該是合理的搭配。由於飲食結構不完善,長期食素存在著一些不科學性,會造成某些營養的缺乏,甚至導致一些疾病的產生。

1.容易引發缺鐵性貧血

植物食品只含非亞鐵血紅素的鐵,不如肉食中亞鐵血紅素的鐵容易吸收。人體對來自植物食品鐵的吸收情況較差所以雖然素食的含鐵量比葷食高,但素食者體內鐵的存量卻較低。

2.容易缺乏維生素B12

維生素B12幾乎只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螺旋藻類、海生植物、大豆發酵食品和日本豆面醬所提供的維生素B12是缺乏活性的,而不是有活性的。因此,素食者應該使用維生素B12補充劑。

3.容易缺鈣

不利於骨骼健康。奶蛋素食者的鈣的攝人量與非素食者相當或比他們高。但完全素食者的鈣攝入量則比奶蛋素食者和雜食者都要低。因此,完全素食者應該適當補鈣。

4.容易缺鋅

素食者鋅的攝入量比非素食者低,由於植物鋅的生物利用率低,又由於鋅水平變化的邊際效果還不清楚,所以素食者應該努力達到或超過鋅的推薦食入量。

5.攝入蛋白質的質量低

素食者完全可以通過植物獲得與非素食者一樣多的蛋白質,但是植物蛋白的質量比動物蛋白要差一些,賴氨酸等必需氨基酸要少些。不過,只要注意選擇大豆製品和堅果類富含蛋白質質量較好的食物,一般在吃素的同時不需要另外補充蛋白。

6.熱量低

由於蛋白質與脂肪嚴重不足,容易引發營養不良,蛋白質是建造和修補人體組織的主要原料,長期缺乏則對機體的抗病能力影響極大;脂肪產熱量高,不飽和脂肪酸更是「人腦的食糧」,對促進大腦智力發展極為重要。所以長期素食對生長發育迅速的青少年危害更甚。經常吃素的少女往往月經來潮推遲。

7.容易引起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缺乏症

素食中鋅、鈣、鐵含量少,且含有較多的植酸和草酸,反而會阻礙鋅、鈣和鐵等元素的吸收。根據我國國情,選擇葷素結合的飲食結構為宜。對於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者,可適當多吃點素食,而對於生長發育期的兒童及營養不良、微量元素缺乏者,不妨多吃點葷食。

科學合理的飲食調配是健康的關鍵。吃食素對身體有很大的益處,但是不注意搭配、一味吃素也並非是福,營養而科學的選擇素食才能保持良好的健康,下面介紹幾種營養科學的吃素食方法

1.多吃新鮮蔬菜

新鮮的青菜,買來存在家裡不吃,便會慢慢損失一些維生素,如菠菜在20℃時,存放24小時

維生素C損失則達84%。因此要盡量多吃新鮮蔬菜。

2.不應捨棄的營養部分

例如豆芽菜,有人在吃時只吃上面的芽兒而將豆子丟掉。事實上,豆中含維生素C比芽兒

的部分多2~3倍。再就是做餃子時把菜汁擠掉,維生素會損失70%以上。正確的方法是,切好

菜後用油拌好,再加鹽和調料,這樣油包菜就不會出湯了。

3.炒菜用旺火

據測定,大火快炒的菜,維生素C損失僅17%,若炒後再燜,菜里的維生素C損失則為

59%。因此炒菜要用旺火,這樣炒出來的菜,不僅色美味好,而且營養損失少。炒菜時加少許

醋,也有利於維生素的保存。

4.炒好的菜趁熱吃

有人為節省時間,喜歡提前把菜炒好,然後在鍋里溫著等人齊了一起吃或下頓熱著吃。其

實,蔬菜中的維生素B1在炒好後溫熱的過程中會損失25%。炒好的白菜若保溫30分鐘會損失

10%,若長到1小時,就會損失20%。

5.吃菜更要喝湯

許多人愛吃青菜卻不愛喝湯,事實上,炒菜時大部分維生素溶解在菜湯里。以維生素C為

例,小白菜煮好後,維生素C會有70%溶解在菜湯里;新鮮豌豆放在水裡煮沸3分鐘,維生素C

有50%溶在湯里。在洗切青菜時,若將菜切了再沖洗,大量維生素就會流失到水中。

6.用菜炒肉菜更吸油脂

有些人為了減肥不食脂肪而偏愛吃加在肉里的蔬菜,其實含水分豐富的蔬菜,其細胞之間

充滿空氣,而肉類的細胞之間卻充滿了水,所以蔬菜更容易吸收油脂,吃了之後反而不利於

減肥。

7.生吃蔬菜多泡洗

蔬菜的污染一是農藥,二是黴菌。進食蔬菜發生農藥中毒而見諸報端的事件已經屢見不

鮮。蔬菜還是黴菌的寄生體,大都不溶於水,甚至有的在沸水中也安然無恙,它能進入蔬菜的表

面幾毫米深。因此,蔬菜必須用清水多洗多泡,去皮,多丟掉一些老黃腐葉,特別是生吃時更應

該如此,不然,會給你的身體健康帶來危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養 的精彩文章:

給孩子補充營養的3個錯誤觀點,媽咪們千萬不要有
香蕉的營養很不錯,不過香蕉不能和這些一起吃,不知道的快看看

TAG: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