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春節里孩子犯這些錯,我會和娃站一邊!
育兒陪娃我們是專業的,搶沙發點贊你們是最快的
GIF
早教好歌曲,和寶寶一起聽吧~
過年家長肯定要帶孩子走走親戚,但孩子正是鬧騰的年紀,在親戚家「犯錯誤」怎麼辦?
中國人過年講究和和氣氣,但「大過年的」就必須強迫孩子打招呼、分享、受委屈嗎?
今天堂媽告訴各位家長,春節假期孩子各種「犯錯誤」,我們如何處理才能做到「雙贏」。
孩子不打招呼
面對不喜歡打招呼的孩子,家長為了挽救尷尬局面可能說:「這孩子真沒禮貌!」
嬰兒見到陌生人就哭鬧,大點兒的孩子見了陌生人就躲起來,這是孩子的自然反應。
孩子從不能區分所有人到逐漸分清熟悉的人和陌生人,而且開始對陌生人躲避和抗拒,這代表孩子的成長發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錯誤的應對方式
如果家長從負面角度看待孩子的反應,甚至直接強迫孩子叫人,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壓力,使其更抵觸陌生人。
正確的應對方式
如果孩子不打招呼,家長可以跟對方說:「寶寶還沒準備好叫嬸嬸,準備好了就會叫的。」
或給孩子適應的時間,家長先自然地交談,而不是直接把孩子推到生人面前,更不強迫和責備孩子,讓TA 在一旁有觀察和熟悉的過程。
當孩子覺得交談是安全、有趣、輕鬆的,TA 自然會放下緊張的心理,開始接納這個「陌生人」。
兩個孩子起爭執
兩個孩子吵架,家長要先安撫,然後問清楚原因,最後解決問題。
有些家長一看見孩子打架,就直接認為自己孩子調皮,或對方孩子故意惹事。然後不問青紅皂白地責怪孩子,甚至強迫孩子認錯。
安撫孩子的情緒
家長抱著孩子問:「哪裡疼,媽媽揉揉。」受委屈的孩子可能大哭或大叫,家長不要跟著孩子的情緒走,而是照顧孩子受到傷害的地方。
問清楚原因
孩子的情緒被安撫得差不多後,家長就要需要弄清楚事情發生的經過。
請一個孩子先講,然後另一個講,兩個孩子講完後家長也基本弄清楚了事情經過。
3~4歲孩子的感覺系統和平衡能力發育得不完善,一不小心就可能撞到別人,被撞的孩子條件反射地反推一把,兩個孩子就打了起來。
或者孩子不小心踩到了另一個孩子的玩具,孩子不能判斷對方意圖,很可能直接打起來。
解決問題
家長可以跟施加傷害的孩子說:「你跑得太快撞到哥哥了,快給哥哥揉揉吧。」
弟弟給哥哥揉過後,家長可以跟哥哥說:「你也打了弟弟,弟弟這裡好疼,你給弟弟揉揉吧。」
兩個孩子照顧過彼此之後,家長就可以跟孩子強調規則了。
比如不能在室內快速地跑,走路要看腳下的東西,被撞到後可以叫媽媽。
當孩子握手言和、了解規則後,很快家長就會發現,兩個孩子又高高興興地在一起玩耍了。
孩子不分享玩具
孩子最在乎的就是玩具,家長要先弄清孩子不肯分享的原因,然後解決問題。
孩子不分享的原因
孩子不想跟不熟悉的小朋友一起玩,玩具是孩子的「依戀物」而不願意分享,小朋友要玩具的方式讓孩子感覺到對方想搶自己的東西。
無論哪一種原因,家長都要讓孩子知道——只要我不同意,沒有人可以拿走我的東西。
是否分享、如何分享,分情況引導
如果被搶的是孩子特別重視的玩具,那家長就不要勸說孩子分享了。
可以跟親戚的孩子說:這個玩具弟弟從小玩到大,阿姨再買個一模一樣的送給你吧。
如果被搶的是食物或其他玩具,家長可以用下面的兩個方法勸說孩子分享一部分。
家長告訴孩子,餅乾或玩具以後還會有。
「你喜歡這個餅乾嗎?媽媽可以買一袋放在家裡,現在你分一塊給弟弟吧。」
讓孩子意識到,弟弟是玩伴或好朋友。
「你和弟弟是好朋友,你們可以一起玩。你給弟弟玩你的小球,弟弟給你玩他的小車,這樣你們可以一起玩小球和小車。」
家長這樣說後,大多數孩子會同意分享。
如果有親戚逗孩子「你太小氣了」,家長要堅定地站在孩子這一邊,告訴親友「孩子不是小氣,她只是沒準備好分享而已」。
不傷害親朋好友之間的和氣,孩子也不能受委屈!歡歡喜喜過大年吧!
好文章先點贊後分享!


※開團|皮膚衰老有時間表,如何應對肌膚「缺水」危機,教你幾招
※姐姐讓弟弟留齊劉海,原因竟是……
TAG:家庭育兒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