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即將來臨,向「中國式」逗孩子說NO!
春節即將來臨,寶爸寶媽們在帶娃的時候,身邊是不是總有一些大人親戚喜歡逗孩子?灌酒、故意嚇唬、慫恿孩子做「壞事」……中國的熊大人們似乎總愛以逗孩子為樂,有時候逗弄小孩的方式甚至近乎惡作劇。其實,這些往往都會在無意間給孩子帶來傷害。
如果有以下情況,父母們可要堅決地說「NO」!
不要對孩子說「你媽不要你了」的話
我想不出除了開玩笑,還有什麼理由讓一個成年人對小孩說出這樣的話,除非他和這個小孩的媽媽真的有仇。作為大人,你有想過這樣的玩笑對一個孩子的仿害嗎?因為他分不清玩笑和事實,他天真的世界觀就會認定你說的是真的,這樣莫名加深孩子的恐怖真的很不好!
如果你和我一樣特別反感聽到這樣的,就越要在第一時間站出來。儘管內心可能咬牙切齒怒火攻心,但覺得翻臉得罪別人不好意思,可以笑眯眯地說:「您可真會開玩笑,孩子和錢一樣都是寶貝,你捨得把錢扔垃圾桶嗎?」除此之外最關鍵的是眼神堅定地望著孩子,明確地說:「媽媽永遠不會不要你,因為媽媽愛你!」然後抱抱孩子,親親孩子,緩解孩子內心的恐慌。
不要強迫孩子表演才藝
老人家都喜歡讓孩子表演,哪怕根本沒去學個什麼班,也是不停跟孩子說,來唱個歌來跳個舞......唉!有時候,孩子明明自個玩的好好的,卻被大人起鬨表演,臉上自然一萬個不情願。即使孩子真擅長能歌善舞,學才藝也不過是增長見識,陶冶性情,何必嘩眾取寵博君一笑呢。
如果你是位明智的媽媽,你一定不會強迫你的孩子為你的面子就範!尊重孩子的內心,他不想表演,沒關係。告訴大家:孩子今天只顧著玩了,完全沒狀態表演。如果孩子要求我們和他一起表演,那就與孩子同樂,這也是認可鼓舞他的一種方式。
不要認為孩子不打招呼就沒禮貌
成人的世界,見面打招呼是一種禮貌的表現,不打招呼就是不禮貌,但在寶寶的世界裡並不是。當寶寶見到陌生人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我從來都沒見過這個人,不熟悉……這就是每個寶寶都會有的「陌生人焦慮」,對陌生人的抗拒是他們與生俱來的保護能力。當陌生人靠近寶寶的時候,強迫寶寶叫人好;又或者允許陌生人去摸孩子,這讓本來就焦慮的寶寶更是雪上加霜。
見到陌生人時,聰明的媽媽會把朋友介紹給孩子,也把孩子介紹給朋友,然後提醒寶寶打招呼,比如「寶寶和叔叔say hi!」但是,不要期待寶寶立即做出具體行為,只是單純的提醒而已。如果不選擇提醒的方式,媽媽可以假扮寶寶的身份,以寶寶的語氣跟陌生人打招呼。比如「叔叔好,我們來和叔叔打招呼啦『』。即使孩子什麼都不叫,也沒啥大不了,尊重他們的感受最重要。
不要當著孩子和鄰居家的對比
我們都是被比過的一代,從小活在鄰居家的孩子陰影下。我們知道大人是想通過誇讚別的孩子來激發自家孩子奮起直追。可是,這樣根本就沒有任何意義,因為被這樣對待的孩子不僅感覺不到鼓勵,甚至也感覺不到親人的愛。
因為懂得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所以聰明的媽媽也不會隨便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較。有親戚朋友開起玩笑來,咱也可以調侃下:都是爹媽生養,你和人家李嘉誠又怎麼比!或者乾脆自我嘲笑:咱兒子投胎時候偏了,否則就是下個馬雲啊!
不要問孩子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
媽媽好,還是爸爸好,這種排斥性選擇往往讓孩子左右為難,如果選擇其中一方,寶寶就會擔心另一方不理自已了。嬰幼兒時期孩子對父母的依戀程度都是一樣的,所謂的親子關係本身就少不了爸爸或者媽媽任何一方。作為家長,我們真的不需要你們為我們爭寵,謝謝!
不要問媽媽喜歡你,還是喜歡弟弟
如果遇到親朋好友這樣問,還沒等寶寶說出口,聰明媽媽可以立馬接上話茬:當然是兩個都愛啊!然後用開玩笑的語氣說:否則生兩個幹嘛,花錢當擺飾啊?記住拉著大寶的手,告訴他媽媽很愛他和弟弟。對於所有的二寶媽媽來說,二胎,並不會讓我們的愛一分為二,只會雙重複制!
不要上來就抱孩子親嘴捏臉
孩子小的時候,大入看著歡喜搶著抱能理解,但是強吻、捏臉這種,真是有點讓親媽受不了。成人攜帶的病菌,都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孩子免疫力弱,輕易地被傳染,有些還會造成致命危害。
不要笑話孩子膽子小
越是危險的事清就越需要膽大的人去做,孩子對事物安全性缺乏判斷,難道都讓他們一一體驗嗎?常常見新聞說學齡兒童獨自玩耍煙花瀑竹致炸傷,可見孩子膽大未必是好事,該子膽小也不見得是壞事啊。
聰明的媽媽會在自己的「監控『』範圍內對孩子進行引導與督促。只要不影響正常溝通與交流,孩子適當的自我保護不是也挺好嗎?
如 何 正 確 的 逗 孩 子
每個小朋友都是天使,對於小孩控來說,逗小孩玩更是天性,但是逗小孩玩也是得把握分寸,不然就很容易釀成新聞中常見的悲劇,那麼平時要如何正確逗小孩呢?
第一、尊重小朋友,每個小朋友都是有獨立人格的個體,逗小孩玩不是把小孩當做一個玩具或者玩物,而是讓孩子在逗趣中學到知識,健康成長。
第二、逗小朋友玩,要出於一種愛護心理,因此必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第三、逗小孩,就是要以給孩子快樂為準則,而不是把孩子弄哭,大人看著覺得有趣。
當孩子遭到戲弄式的挑逗時,家長要及時提醒孩子,正確引導孩子,用智慧來面對,並且引導孩子如何去面對發生類似的問題。


※孩子本該愉快在寒假運動、玩耍、長知識,卻只一人捧著手機玩。要怎麼辦?
TAG:寶貝成長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