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吞象的蛇在《山海經》竟然是這樣,原來吞的是宰相

吞象的蛇在《山海經》竟然是這樣,原來吞的是宰相

中國有句諺語叫「貪心不足蛇吞象」,這種說法其實是一種訛傳,最準確的說法應該是「人心不足蛇吞相」,所謂的「相」,是「宰相」的意思。

《山海經》修蛇

貪心的蛇本來應該吞的是宰相,為什麼到後來演化成了大象呢?這就要從《山海經》里的巴蛇說起。根據《山海經》的記載:

西南有巴國,又有朱卷之國,有黑蛇,青首,食象。

《山海經》巴蛇

《山海經》中並沒有指出這種蛇的名字,而是郭璞在此作了註解說:即巴蛇也。

巴蛇是怎麼吃掉大象的呢?同樣是在《山海經》里的《海內南經》,有了進一步的說明:

修蛇

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為蛇,青黃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我們把《山海經》中的這兩處記載對比之後,大致可以得知能吞掉大象的巴蛇是這樣的:

巴蛇出現在西南方的朱卷之國,黑色的身體,青色的蛇頭,能吃掉大象。

蛇吞象

巴蛇吃大象之後,過三年才會吐出象骨,有才能德品的人吃了巴蛇的肉,就不患心痛或肚子痛之類的病。

這種巴蛇的顏色青、黃、紅、黑混合間雜。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巴蛇是黑色身子青色腦袋,在犀牛所在地的西面。

蛇吞象

和巴蛇相似的,《山海經》中還記載了另一種蛇叫修蛇,也就是當年大羿射殺的上古神獸其中的一隻。記載是這樣描述的:

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於洞庭,擒封豨於桑林。

修蛇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巨蛇,據說體長達到180米。

蛇吞象

修蛇和巴蛇不同,修蛇是出現在洞庭湖,而巴蛇應在西南巴蜀之地。按說兩者並不是同一種神獸,但是從神話傳說來看,兩者又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據說,當年黃帝派遣后羿前往斬殺修蛇,后羿先用箭射中,然後一直追趕它到遙遠的西方,最終將其斬為兩段。修蛇的屍體變成了一座山丘,這就是巴陵的由來。

蛇吞象

正因如此,在人們普遍的認知下,貪吃的蛇就變成了吞象。那麼,「人心不足蛇吞相」是什麼意思呢?

傳說在很久以前,有個窮人救了一條蛇,這條蛇為了報恩,於是就讓這個人提出要求,滿足他的願望。

蛇吞象

這人一開始只要求衣食,後來慢慢的貪慾生起,要求做官,蛇也滿足了他。直到做了宰相,還不滿足,要求做皇帝。於是,這條蛇恍然大悟,人的貪心是永無止境的,一口就把這個人吞吃掉了,留下「人心不足蛇吞相」的傳說。

蛇吞象

從以上的這些說法綜合來看,對於「貪心不足蛇吞象」這個鍋,《山海經》里的巴蛇和修蛇是不背的。

【往期閱讀】

噴子祖師爺在山海經,結局慘不忍睹

龍和哪些神獸生九子?原來這麼回事

龍九子為何成四凶?這神獸做了啥?

山海經

¥76.8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葯 的精彩文章:

《山海經》這隻神獸是噴子的祖師爺,結局慘不忍睹
旅行青蛙的主角來自中國,源於日本文化的蛤蟆神獸

TAG:讀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