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是中國的「國門」:全國僅有三人能通過,如今已被拆除再見不到

這是中國的「國門」:全國僅有三人能通過,如今已被拆除再見不到

導語:在過去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統治中,整個社會等級制度森嚴,皇權至高無上,而其他人也要被分成三六九等。社會地位的高低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連最基本的走路也要受到限制,比如北京曾有一座「國門」,全國上下僅三人可從此通過,其餘閑雜人等則是可望不可即。

中華門

中華門這座門就是北京的中華門(即故北京皇城的正南門),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由於它位於皇城的正南方,而古人以南為尊,它便得到「國門」的尊稱。為了體現它的國門之尊貴,平日里非特殊節日不得輕易開啟。早在明朝時期,門內設有皇家御道,僅供皇帝、皇后和皇太后的龍車鳳輦通過,隨行者只得步行通過;清朝時期,僅在皇帝舉行大婚時,皇后乘坐的轎子才能從此通過進入紫禁城,其餘妃嬪需繞到神武門通過;除此之外,中了新科狀元者也可通過此門,這也成為許多科舉考生的夢想。

大清門

隨著朝代的更迭,它的名稱也隨之變更,明朝時叫做「大明門」,大學士解縉還曾為它題了一副門聯——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1644年改為「大清門」;辛亥革命後又1912年改名為「中華門」。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欲將此門改為「大順門」,然而沒過多久他的願望還沒實現就戰敗離開了。

王冶秋

中華民國成立後,同樣遵循了改國門之名的傳統,這次打算換成「中華門」,定於1912年10月9日換下門匾。由於大清門匾是用青玉石琢製成字、鑲嵌在石中,他們便打算將「大清門」拆下來,直接在背面刻上「中華門」即可,誰知拆下來才發現,背面竟是「大明門」三字,看來清朝人早在200年前就想到了這個方法。隨後由京兆尹王冶秋題寫「中華門」三字,製成一個木匾,而之前拆下的門匾則交由文化部社會文化事務管理局保管,後又移交給首都博物館。

毛主席紀念堂

本以為這道門可以永遠存在,誰知最後為了擴建天安門廣場,1954年,在蘇聯專家的建議下還是被拆除了,1976年毛主席逝世後,在原址建起了毛主席紀念堂。如今國內也有一座與它同名的「中華門」,位於江蘇南京,它是當初中華民國政府遷都南京後改的名,也算是「大明門」的前身。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轉發、關注以及在評論區盡情的發表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喵仔愛讀史 的精彩文章:

隋煬帝睡覺時夢見一場洪水,醒來後立馬將開國第一功臣滿門抄斬

TAG:喵仔愛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