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誰人識得桃花巷

誰人識得桃花巷

楊勇散文

誰人識得桃花巷

文/ 楊勇

杭州登雲橋邊有桃花巷,河南固始城也有桃花巷。而我所說的,是哈爾濱的桃花巷,一個已經成為歷史的名字。初一提到哈爾濱的桃花巷,多數人以為是煙柳之地,香艷之街。就連網上也是這麼說。其實不然,作家唐飈的長篇小說《桃花巷》里提到,闖關東的人們懷有思鄉之情,便把桃樹移植到松花江畔的黑土地上來,家家門前都種植桃樹,儘管桃子又小又硬,卻形成一條街的桃林。桃花巷因而得名。

清朝末年,松花江畔的桃花巷十分熱鬧,傅家燒鍋、田家燒鍋、朱記香坊、王家漁行,當然還有典當行、妓館和煙館等,林林總總的店鋪在桃花巷或臨近的街巷繁盛起來。而俄羅斯人的進入,更應該叫做侵入,使這裡徹底發生改變。19世紀末,沙俄在哈爾濱建設中東鐵路,包括桃花巷、傅家店在內的幾個村莊和街巷聯成一片,使這個3萬人的大鎮向著城市化邁進,形成了哈爾濱的雛形。而桃花巷無疑是當時的主城區所在地,現在的桃花巷也是離鐵路很近。

我認為,作家遲子建的小說《白雪烏鴉》,勾勒出桃花巷以及傅家店由盛轉衰的情形。從天災看,1910年冬開始的那場奪去5萬餘中國人生命的鼠瘟疫,徹底改變了哈爾濱的格局;從人災看,沙俄的入侵,改變了這座舊中國的北方小鎮。今天,哈爾濱的現代化,無不遺留著俄羅斯的風情,人們也已經接受了這異國的情調。許多大型建築都保留著歐式格調,新改造的哈爾濱火車站也是重拾初建時的影子,突出展現歐式的尖頂。

如今的桃花巷,改叫做南勛街,是一條不甚寬闊的小街道。為了紀念那段歷史,政府在道里區建設了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景區,仿照的便是當年桃花巷的年代。中西方文化在這裡交錯,有小腳老太太,也有歐洲的時裝模特,有冰糖葫蘆和大塊糖,也有胭脂和琺琅。小小的桃花巷,濃縮的是古老的東方文明和時尚的西方文明。啤酒、麵包和紅腸成為人們的日常美食,燒鍋的經營則日漸衰落。

桃花巷,是一個被這座城市和現代人所遺忘的名字,它早已淹沒在眾多的大街小巷之中。也許因為它的不入流,也不願被人提及。但是,它確確實實存在過,在真正的北大荒上興盛過,在「車、馬、郵件都慢」的清朝末年紅紅火火過。桃花巷裡的故事,沉澱成燒鍋里的老酒,幻化成玻璃窗上一朵朵的冰花,或者,至今還留存於輪椅上老翁老嫗的嘮叨里。

今天的我們,在這座城市裡繼續繁衍生息,有一天,也會被遺忘。就如同桃花巷一樣。

作者簡介:

楊勇,1975年12月生人,黑龍江省哈爾濱人。業餘愛好詩歌、散文創作等。謙虛好學,雖常與名家一起探討詩文,仍踏實行文,絲毫不見浮躁之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桃花源文藝 的精彩文章:

TAG:桃花源文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