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印度媒體:印度也許能實現印度製造,但可能永遠無法趕超中國!

印度媒體:印度也許能實現印度製造,但可能永遠無法趕超中國!

近日有印度媒體評論道:印度也許能實現印度製造,但可能永遠無法趕超中國。文章從各方面對比分析中國和印度的區別所在,下面一起來看看!

印度媒體評論:

「中國人在干實事的時候,印度人還在喊口號。」(環保局/迪瓦亞克特·索拉基)經常有人問,印度可以從中國的成功經歷中學到什麼?它們能被應用於印度嗎?如果不能的話,是兩國精英人才的區別還是種族基因的不同,導致的模仿策略難以奏效?當人們面對這些問題時,基於規模、比例和收入水平而假定的相似性的比較被認為是扶淺的。這兩個實體之間的歷史和文化差異,以及它們的政治和經濟選擇,才是更具實質性的因素。

幾干年來,中國的地理核心一直是一個中央集權的帝國,而印度的歷史主要由多個相互爭鬥的君主扮演。中國人絕大部分是漢族,而印度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具有各種各樣的多樣性:種族、語言、宗教、種姓。中國有一個擇優的官僚機構,對人才的篩選管理有足夠的經驗,而印度並非如此。中國是一個有著天命感、歷史感和延續賣性的國家,而印度的歷史則是當前政治競爭的根

源。中國的民族主義是統一的,而印度的一些民族主義卻是分裂的。

1978年,中國開始以國家使命感改革經濟,印度自1991年以來的改革只是三心二意,沒有多少政治信念。因此,兩個經濟體的最終結果截然不同,中國已然成為一個全球大國,給印度的地區地位蒙上陰影。兩國的發展道路幾乎是截然相反的,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認為中國的宏觀情況似乎好於微觀情況,也就是說,國家比單個企業表現的更好。相比之下,印度的國家部門表現不佳,未能提供良好的基本條件,而其企業家(通常來自傳統的貿易種姓)經營著業績更好的私營部。

因此,中國吸引引了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資,有更多創造就業的新工廠,而印度則只在現有公司中吸引了證券投資。近年來,在對公共部門進行全面改革之後,中國的微觀情況也有所改善,但總體而言,印度這方面更好。

大規模生產和極高生產率的結合似乎是東亞國家的專利,對印度來說則是個巨大的挑戰。中國工人受教育程度更高,伙食更好,他們也更樂於接受單調的重複性車間工作。相比之下,印度國家技能開發公司的負責人報告說,年輕的印度男性明顯傾向於接受培訓,這將有助於他們找到白領工作,即使製造業的工資更高。坊間證據表明,他們願意削減高達50%的薪酬,從藍領或棕色領轉向白領(這種偏好可能與種姓和地位有關,除此之外,它改善了婚姻市場的前景)。同樣,中國年輕的單身女性願意離家很遠,住在工廠旁邊的宿舍里,而印度的單身女性則更願意呆在家裡坐公交車上班。這樣的結果是速度慢、成本高、效率低,導致缺勤率較高!

中國的制度制衡較少,因此目標的協調更容易,需要採取協調是一致的行動。在印度,兩個主要政黨可以就制定新法律的必要性達成兩個政黨都會試圖阻止另一個政黨在議會上獲得通過。莫迪最初的立法主旨和政策立場大部分是針對他的政黨還是在野黨時所反對的問題(增加對保險部門的外國投資、與孟加拉國的邊界和解、商品和服務稅、對零售貿易的外國投資等)。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在執政之後,人民黨的主要政治鬥爭是試圖撤銷它在野時投了贊成票的東西(2013年《土地徵用法》)。

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權分立使得項目審批成為一項複雜的障礙競賽。當民粹主義很容易岀現在尋求選票的政客和通過不切實際法律的立法機關上時,情況尤其如此。行政部門是受規則約束的,而不是以結果為導向的,司法部門則被賦予了過分的權力,作出了籠統的判決,有時則會顯示出與經濟邏輯的節。正如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幾年前宣稱的那樣:「中國人在做事,印度人在喊口號」——這一言論在新加坡商業論壇李光耀的演講中引發了陣陣笑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濕騎驢看世界 的精彩文章:

英國:梅姨右邊拎著奶粉罐的人是誰?英網友:脫歐的英國賣奶粉!
國外問:中國朝鮮族更親近韓國還是中國?網友答:我們是中國人!

TAG:老濕騎驢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