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終於找到防血栓的方法了!我先喝口水再告訴你……

終於找到防血栓的方法了!我先喝口水再告訴你……

一聽「多喝水」就皺眉頭的人,八成沒聽過斯洛伐克這句諺語:純水是世界上第一重要的藥品。

熊小知(微信內搜索「生命時報」關注,每周日準時更新)今天就告訴你,怎麼通過喝水化解「血栓危機」。

血栓是如何「堵」住健康的?

血栓,通俗地說就是血管里形成的「血塊」。它最初可能「長」在血管壁上,或是人的心房裡,一旦脫落,就會像塞子一樣堵塞血管。

血栓性疾病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其導致的死亡人數已達全球死亡總數的51%。

根據發生的部位,血栓分為靜脈血栓和動脈血栓。

動脈血栓 「知名度」比較高,主要包括腦梗(中風)、心梗等,通常來勢洶洶,被堵塞的部位會出現疼痛,如頭痛、心前區壓榨痛等。

靜脈血栓大部分時候比較「低調」,比如最常見的「下肢靜脈血栓」,可能會表現為單側腫脹、疼痛或壓痛,也可能沒有癥狀;它發威的時候也很可怕,比如「肺栓塞」發生、發展過程中並沒有什麼癥狀,但肺栓塞一出現,病情往往很兇險,可能威脅生命。

人體血液中存在著凝血系統和抗凝系統,正常情況下這兩者是動態平衡的。

舉個例子,如果手被割破了,凝血系統負責凝一個血塊來止血,抗凝系統負責從旁監督,以免凝血系統矯枉過正,讓血液沒法流動。

但是,當血流變緩、凝血因子病變、血管受傷時,會讓凝血功能變強或抗凝功能減弱,打破了這種平衡,使人處於「高凝狀態」,容易形成血栓。

需要警惕的是,大多數血栓形成後、發病前,是沒有任何癥狀及感覺的,甚至到醫院檢查血脂、血壓、心電圖等指標都顯示正常。

血栓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任何時間,久坐族、肥胖者、吸煙者、長期服用雌激素藥物人群、孕婦等高危人群,要格外警惕。

5個時刻缺水易得血栓

血液黏稠的時候更易「凝結」形成血栓。下面這5個時刻喝一杯白水,不但能解渴,還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栓風險。

1

起床後

清晨是人體生理性血壓升高的時刻,血小板活性增加,加之睡了一夜的覺,排尿、皮膚蒸發及口鼻呼吸等均使不少水分流失,血液黏稠度增高。

起床後飲水有助於降低血黏度,從而降低血栓風險。一般來說,牛奶、果汁、冰水以及鹽水,都不適合作為早上第一杯水飲用,溫白開水才是最好的選擇。

2

晨練前後

不少人都習慣晨練後喝水,其實晨練前就應少量飲水,這能降低運動引起的脫水、血液黏稠的風險,從而有助預防血栓。

尤其是氣溫較高時,身體缺水速度也會加快,此時最好少量多次喝水,每次喝150毫升~200毫升。喝水不要太急太快,以免加重心臟負擔,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

3

下班前

上班族常常會因忙碌而忽略喝水,從而給血栓提供了可乘之機。

如果你也是這樣,建議養成下班前喝幾口水的習慣,一紙杯的量就足夠了,別喝太多,否則容易在下班路上「尿急」。

4

飯後半小時

飯後不要立刻喝水,否則會沖淡、稀釋唾液和胃液,使消化酶的活性減弱,影響消化吸收。

可在飯後半小時小口喝200毫升水,有助於緩解餐後的血黏度升高。

5

睡覺前

人體熟睡時,體內水分會丟失,造成血液中的水分減少,血液黏稠度變高。臨睡前喝一杯不超過200毫升的水,可以緩解該現象,從而降低發生腦血栓的風險。

如果怕起夜,可以睡前抿兩口水再睡覺。另外,老年人睡前最好在床邊常備一杯水,感覺口渴時馬上喝幾口。

正常人每天大約需要喝1600毫升的水,有腎病或心臟的人建議聽從醫生的建議。

為不同人群定製的「防栓」攻略

除了缺水導致的血液「黏稠」,血栓風險還可能藏在久坐不動等習慣里。下面幾個方法,能幫不同人群把血栓風險降到最低。

出行者

選靠過道的座位

春節回家,靠窗的座位沒搶到?恭喜你,心血管專家推薦靠過道的座位。

靠窗坐,很多人會少喝水,從而減少起身上廁所的麻煩,這也會給血栓提供可乘之機。

例如長途飛行時,由於空間比較狹小,腿部活動區域有限,可能發生深靜脈血栓,這種情況被稱為「經濟艙綜合征」。

久坐族

勾腳尖抬腳跟

旅途中座位空間受限,或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久坐,都可以做「前翹翹腳尖,後抬抬腳跟」的動作,讓肌肉收縮推動血液回到心臟,避免血栓形成。

吃貨

多吃紫色洋蔥

洋蔥中含有的前列腺素A,可擴張血管、降低血液黏度,從而降血壓、防止血栓形成,有益於預防心血管疾病。

好動者

經常踢毽子

踢毽子時的盤、拐、繞等動作需要肌肉一緊一松,可促進下肢血液迴流,對預防一些血液迴流障礙性疾病,如下肢深靜脈血栓、靜脈曲張等很有好處,且有助於預防頸椎病,特別適合久坐族。

睡美人

平躺做踝泵練習

踝泵練習就是通過踝關節的運動,起到像泵一樣的作用,增強下肢的血液循環,預防血栓的形成。

平躺時,雙膝自然伸展,用盡全力勾腳10秒鐘後再用盡全力綳腳,反覆進行,在不引起疼痛加重的前提下不限次數,越多越好,雙腳同時做效果更佳。

最後,熊小知要提醒的是,已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除飲水和運動外,應定期去醫院作血液黏度的相關檢查,如發現血液黏度已增高,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降低血液黏度的藥物。

本期編輯:張傑 美編:靳豐華

致讀者:每次都是我在這兒講,也不知道你們聽得還滿意不,如果你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問,可以在評論里留言,票選前列的問題都有機會被我翻牌子哦。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立春後還要冷40天!男女各有一個最該「暖」的部位
《筆墨傳神》2017灕江畫派人物展在花橋美術館開展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