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一旦發現就是晚期 這個「怪圈」怎麼破?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不定期驚喜送給你
近十年來,腸癌患者不但明顯增多,而且一經發現多數為中晚期。這種情況與腸鏡篩查率不高有直接關係。提醒腸息肉應早檢查、早處理,不要等到癌變再追悔莫及。
腸息肉超過2厘cm就得處理
大多數中老年人中,只有極少數做過腸鏡檢查。50歲的王女士在兩年前體檢時發現一個0.5厘米大的腸息肉,並做了切除。她十分擔心複發癌變或者轉移,專門拿著檢查報告向醫生諮詢。醫生為她講解,超過40歲,有家族病史,患過腸息肉、腸癌,或者女性曾患過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的,屬於腸癌的高風險人群。
提醒,腸息肉分很多種,腺瘤性息肉屬於癌前病變,超過2厘米的有46%的癌變幾率,需要及時治療。一般情況下,在做結腸鏡時發現了息肉就應在鏡下給予切除,超過2厘米的息肉,需用腹腔或者用腹腔鏡與腸鏡雙鏡聯合進行手術。需要注意的是,腸息肉切除術後,仍有再發的可能,但是,未癌變的大腸息肉手術後不會發生轉移。
不要把直腸癌當痔瘡
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在我國,直腸癌多於結腸癌,而且中下段直腸癌比例高達70%。正是因為直腸癌多發於直腸中下段,所以,經常會有錯將直腸腫瘤當做痔瘡治療的患者。一般在檢查時,有經驗的專業醫生,可以通過肛門指診就能進行初步判斷,再結合腸鏡檢查來確診。
高齡老人做手術要看重要臟器功能
現在,越來越多的高齡老人患上了腸癌,由於老年人腸道反應不敏感而且疏於體檢,往往直到腸癌合併腸梗阻的階段才到醫院就診。這時,高齡老人往往身體各個臟器功能都在下降,能否承受得住大手術呢?
目前,腸癌手術越來越微創化,但是老年人是否能實施腹腔鏡手術,還要綜合考量重要臟器的功能水平,尤其重要的是心肺功能。微創手術需要人工氣腹,腹部充滿二氧化碳時,膈肌壓力增高,往往會導致血氧飽和度下降、心率加快,心肺功能弱的老年人無法承受。此時,醫生會選擇為患者開腹手術,用最短的時間切除腫瘤,腹壁造簍,避免二次手術對患者身體的打擊,延長生存時間。
結直腸癌肝轉移也不要放棄
結直腸癌排在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第三位,其中,大約40%的結直腸癌患者死於腫瘤轉移,而肝臟和胸部常常是最主要的轉移部位。
很多患者聽到轉移後,就像被判了「死刑」。通過普外科和腫瘤科合作進行的新輔助治療,幫助患者獲得了手術機會。通過先做放化療,消滅掉肉眼無法觀察到的微小病灶,並讓較大的腫瘤組織縮小到安全範圍內再手術切除,然後,再做放化療鞏固手術效果。即便有的病灶無法完全切除,還可以做射頻治療、無水酒精注射,進而延長壽命。新輔助治療方法在臨床上已經非常成熟,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千萬別放棄治療。
註: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談癌色變?越來越關注的結腸癌到底是什麼?
※大腸癌與遺傳的關係 明明白白告訴你!
TAG:腸癌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