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洲曲》:好詩如酒,必以相思入之

《西洲曲》:好詩如酒,必以相思入之

渾融如酒,相思入葯,臻之上境。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

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

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

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杆頭。

欄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捲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

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一首好詩是怎樣的呢?我曾經以圖片的形式說過,最最上層,當然是以渾融取勝,除此之外,皆失之技法。

《西洲曲》就是這樣一首好詩,雖然與《古詩十九首》相比,仍有些距離,但已經超越中國古代絕大部分詩歌了。

《西洲曲》出自《樂府詩集雜曲歌辭》(最早收錄在徐陵編的《玉台新詠》),作者姓名已佚,大約在南北朝時期,很可能是經過文人潤色過的南朝民歌。這類無名氏的詩歌非常有趣,其一是很可能不是一人所作,其二它一出現在人們面前,就展現了極高的藝術境界。令人不得不佩服。

《西洲曲》講的是什麼呢?我以前說,讀詩要有「三讀法」,即讀其事,讀其情,讀其境,層層深入,方能解妙義。

我們不妨看:

一位著杏紅色衣衫的少女,想要去西洲採摘梅花,她真的要去採摘梅花嗎?她只是想折下一支,寄給遠在江北的那個他。西洲在哪裡呢,很近,坐上船劃幾槳就到了,可是他呢?想起他呵,心思忽然亂了,傍晚時分,伯勞鳥撲著翅膀飛走了,它是不是與它的愛人幽會去了呢,烏桕樹忽然呼呼作響,呀,是他回來了嗎?

少女輕輕開了一條門縫,露出頭上的髮釵,她望呀望,見不到人,直到門全部大開,依舊不見人呢。這時有一鄰居路過,狐疑地望了望她,少女低頭,怕是自己的心思被人看出來了吧,便假裝出門採蓮子。天氣已經入秋了,少女穿著單薄的衣衫感到微微發冷,南塘的蓮花已經比人都高了。

少女低頭撥弄著蓮子,湖水清澈照出自己孤單的影子,她將一些蓮子藏在袖子中,那蓮心真是紅的通透呀,就像當年見他時紅著的臉龐。可是他現今在何處呢,抬頭看看天,一群鴻雁飛滿西洲,她不禁上了高高的樓台尋覓,這樣倚欄杆遙望已經很久啦,她嘆息,垂下明潤如玉的雙手。

天那樣高,海水一片空泛泛的綠色;海水像夢一般盪悠悠,憂愁的內心無處傾訴,也許只有南風知道我的心思,請把我的情思吹滿整個西洲吧。

對於詩歌翻譯,一向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像《西洲曲》這樣的詩,若要翻譯,沒有一些篇幅是不行的,因為它每詞每句中留下許多空白,要把它合理補充出來才算好,否則,一般的直譯不如不譯。

詩是用來品的,就是好酒一樣,愈品愈醇,愈品愈醉。

《西洲曲》的美,在於兩個方面。其一是情思百轉,含渥躊躇。像是一幕話劇,我們見到這位少女聽「風吹烏桕」,以為郎至,一起相思;「採蓮南塘」,蓮子懷袖,二起相思;「仰首飛鴻」,樓高不見,三起相思。相思三起三落,本以為可以於結尾傾訴,卻只是付與「南風」,言不盡情亦不盡。這確乎是一個懷春少女真實的心理寫照。

其二是四句一韻,連珠相綴。開頭四句一行的列法正是基於四句一韻,在音韻效果上,造成若即若離的效果,不要小看韻腳的作用,因為音韻直接感觀就是感受詩歌的氣脈,氣脈一暢,則通體精爽;氣脈不暢,則怏怏若病,這同人是一個道理。其次是用了連珠格的修辭,這一點一般解讀都會說到,其實就形如頂針,前尾即後首,顯得如行雲流水。清朝沈德潛在《古詩源》評論說「續續相生,連跗接萼,搖曳無窮,情味愈出」,意思是一樣的。

在迴環往複的相思之情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可憐可愛的少女形象;但是值得注意一點的是,這麼美好的背後,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要知道,《西洲曲》畢竟是文人潤飾過的,其早先的原型民歌是怎樣的呢?恐怕和《衛風伯兮》差不多,其思念對象,可能陷在戰爭中,永遠回不來了。從背面看,則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

詩中有幾句詩廣為傳唱,「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但是,本著「以此我化彼我」的原則,「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更能觸動我心,相思之情,亘古不變,他一日,或許你我也要借「南風吹夢」呢,而這才是經典詩歌的魅力所在。

冷齋評此詩:愁思百轉,如荷露圓珠,晶瑩剔透;而渾融如酒,相思入葯,臻之上境也。

--END--

圖片來源:網路

版權聲明: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文賁說(wenben01)

左手紅塵

右手冷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賁說 的精彩文章:

《十五從軍征》:東向沾衣,不知所言

TAG:文賁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