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表形態都有啥
最新
02-11
來到石花洞,除了給光怪陸離的石鐘乳拍照
還可以了解到相應的地質知識
帶你走進奇妙的地質世界
大家都知道石花洞是北方稀有的大型溶洞之一
是十分典型的岩溶地貌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
岩溶地貌的地表形態
來幫助大家了解石花洞
岩溶作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對可溶性岩石進行以化學溶蝕作用為主,機械侵蝕和重力崩塌作用為輔,引起岩石的破壞以及物質的帶出、轉移和再沉積的綜合地質作用。由岩溶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形態、地下洞穴系統和沉積物,稱為岩溶地貌和岩溶堆積物。
岩溶作用示意圖
岩溶地表形態:
溶溝:地表水沿可溶蝕岩石的節理裂隙進行溶蝕和侵蝕,形成縱橫交錯的凹槽成為溶溝。
石牙:凹槽之間殘存的突起岩石稱為石牙。
石林:由密集林立的錐柱狀、錐裝、塔狀岩體組成的地貌景觀。期間多為溶蝕裂隙,隙窄而直,坡壁上有平行的溶溝。一般認為是由土壤水沿質純厚層緩褶皺石灰岩表面積節理裂隙溶蝕產生的,是由石牙進一步發展而成的。
岩溶漏斗:呈碟狀或倒錐狀的封閉窪地。直徑一般在幾米到百米,深幾米到幾十米,常成群出現。
峰林:成群分布的山體基部分離的石灰岩山峰群。
峰叢:山峰基部相聯的峰林,峰與峰之間常形成「U」性的馬鞍地形。
溶蝕窪地:峰林、峰叢同期形成的一種負地貌類型。
孤峰:兀立在岩溶平原或盆地上的孤立的灰岩山峰。峰體低矮,相對高度由數十米至百餘米不等。孤峰進一步受溶蝕、侵蝕,當相對高度更小,僅有十數米至數十米時,稱為石丘。
岩溶平原(坡立谷):比溶蝕窪地更為寬廣的地面平坦的岩溶地形。
而石花洞是通過岩溶作用形成的地下岩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