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周末讀首詩:姜白石《秋宵吟》詞及歌

周末讀首詩:姜白石《秋宵吟》詞及歌

秋宵吟

古簾空,墜月皎。坐久西窗人悄。蛩吟苦,漸漏水丁丁,箭壺催曉。引涼颸,動翠葆。露腳斜飛雲表。因嗟念,似去國情懷,暮帆煙草。

帶眼銷磨,為近日、愁多頓老。衛娘何在,宋玉歸來,兩地暗縈繞。搖落江楓早。嫩約無憑,幽夢又杳。但盈盈、淚灑單衣,今夕何夕恨未了。

此又為白石自度曲。寫秋夜不寐,獨坐達旦,思念舊情,不勝傷感之狀。作於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該年秋季,白石寓居合肥。合肥正是其情人所居之地,也是他二十餘年夢繞情牽之所。

上片為雙拽頭體,自「古簾空」至「箭壺催曉」,及「引涼颸」至「暮帆煙草」,為兩段,句式全同,樂曲也全同。首句「古簾空」之「古」字,不僅點染居處之古色斑斕,亦隱隱刻畫其人戀舊之品性。「墜月」與「箭壺催曉」,皆與「坐久」相呼應,「蛩吟」與「漏水丁丁」,則以凄苦、單調的聲音烘托秋夜不眠,通宵思念之苦。上片下半段,前三句「引涼颸,動翠葆。露腳斜飛雲表。」則先寫涼風動草,濕氣飄浮的清曉景象,既緊承上句「箭壺催曉」,又暗示凄清恍惚心境。然後用「因嗟念」三字引出上片情境總結,而總結也依然是暗示性的,絕不直說。「似去國情懷,暮帆煙草」 -- 一種遠離家鄉,天涯孤旅,若有所失,迷離恍惚的心境。其中「去國情懷」形容失意、失戀心情絕妙,這是一種「沒著沒落」的感覺,即離家、失所,亦即「去國」之感。「暮帆煙草」則與賀鑄「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同一機杼。

上片多用暗示,側面烘托的手法,致使懷人主題還不是那麼明朗,下片則正面描寫,使這一主題得以清晰展開。「帶眼消磨,為近日、愁多頓老」,借柳永「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點出所懷之人乃「伊」也,情人也。「衛娘何在,宋玉歸來」二句,則寫出人去樓空,所愛之「衛娘」已他適矣。同年秋天寫成的《摸魚兒》有「自織錦人歸,乘槎客去,此意有誰領」之句,可以相互印證。至此,需略敘白石與此女交往梗概如下:

白石二十多歲時,在合肥與一琵琶伎相戀,「衛娘」即指此女。此後因四處漂泊,兩人別多會少。而思念之情,往往見諸詞句,如《浣溪沙》「恨入四弦人慾老,夢尋千驛意難通。」,首次道出此女善琵琶(琵琶為四弦)。寫於1187年即此詞之前四年的《踏莎行》,則通篇皆寫兩人相思之情狀:

燕燕輕盈,鶯鶯嬌軟,分明又向華胥見。夜長怎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別後書辭,別時針線。離魂暗逐郎行遠。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上詞末二句,「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為千古傳誦之名句,700多年後,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仍讚不絕口。

作於與《秋宵吟》同年即1191年正月的《浣溪沙》「 釵燕籠雲晚不忺。擬將裙帶系郎船。」則寫重會後旋又相別的依依惜別之情。

從上面這一首《浣溪沙》可以看到,當年正月兩人還再次相會,依依惜別,而到秋天白石作此詞時,已是「衛娘何在,宋玉歸來。兩地暗縈繞。」了。說明兩人本相約這一年秋天再會,而到秋天白石重返合肥時,已是人去樓空。「搖落江楓早」,則用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進一步抒寫失落、蕭索落寞之感。「嫩約無憑,幽夢又杳」(按,「嫩約」即不堅固之約)則道出遭遇情人爽約,連夢中相會也飄渺無期的絕望之情。結以「但盈盈、淚灑單衣,今夕何夕恨未了。」其情益悲,讀罷唯有掩卷太息而已。

五年後,白石又有《浣溪沙》一闕,再敘相思之苦: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裡忽驚山鳥啼。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

「人間別久不成悲。」--長痛之後,由失望而絕望而麻木,大抵如此。

此詞宮調注為越調,即無射商,亦即宮音在無射律的商調式。樂曲多婉轉之音,極富餘韻,與今人一些聲大直吼型的歌大異其趣。需要慢慢品,才能品出其悠遠的韻味。賞古辭古畫古音,皆需謹記一個慢字訣。

註:有關白石行跡,皆參考夏承燾先生《姜白石系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不知齋 的精彩文章:

TAG:知不知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