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堅持了八年抗戰的江南孤軍——兩淮稅警總團之上篇

堅持了八年抗戰的江南孤軍——兩淮稅警總團之上篇

橡樹

經「流浪的橡樹」公號授權轉載

摘要:說起抗戰時期的財政部稅警團,人們往往都會想到孫立人以及他所率領的由稅警團改編而成的新編第38師,但很少有人知道還有一支孤懸敵後的兩淮稅警團始終在困難的處境下依然堅持了八年的抗戰。

圖1:抗日名將陳泰運

曾經,我認識一些南通的朋友,偶爾,他們會說起家鄉的抗日的故事。南通,位於江蘇東南部,京滬杭和長江三角洲北翼 ,在抗戰期間,這裡隸屬魯蘇戰區。但是,日軍全面侵華之後,京滬杭和長江三角洲區域,客觀上已經淪陷為日軍仰攻長江腹地的重要基地。如此遠隔國軍戰線,深陷日軍勢力的險惡境地,居然也有抗戰?

確實有!

抗戰時期著名記者戈衍棣以寫戰地新聞、散筆見長。他在《記蘇北孤軍》里,唏噓:他們一定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還不為外人知道。

確實,外人不知道的太多。

比如陳泰運,也比如敵後苦戰近八年的兩淮稅警總團。

淞滬會戰之後,日軍順勢西犯,南京會戰、徐州會戰結束,京滬杭和長江三角洲區域,客觀上已經淪陷為日軍仰攻武漢的重要基地。在抗戰大戰略上看,無論最早的淞滬會戰,南口會戰,或者之後的保定會戰、漳河會戰,南京會戰到台兒庄會戰、徐州會戰,其目的,都是為遲滯日軍迅猛攻勢,以實現「空間換取時間」的持久戰法得以實現。

在國力、戰力完全落後日本的情況下,國軍不得不以悲壯、慘烈的犧牲,以爭奪寶貴的戰略機動。

現在回顧往事,無疑,這些大規模的會戰,國軍完全實現了這一戰略目標。

正是這些犧牲慘烈的會戰,保障了國軍在以武漢為核心,輻射大別山、洞庭湖暨長江中游腹地的廣袤戰區,較為成功實施了武漢大會戰。

武漢會戰後,僅僅一年有餘,中國便在險惡、被動態勢下,爭取到進入與侵華日軍正面相持戰略階段。之所以闡述這一過程,在於說明,在戰爭、戰略角度去看一個軍人是不是抗日軍人,往往,比在政治、課本角度去看,可能要更準確一點。

1938年上半年的台兒庄會戰和徐州會戰,無疑,是中國在武漢會戰中,取得戰略先機的重要保證。台兒庄會戰和徐州會戰,最為經典的故事,莫過於川軍王銘章死守藤縣,孫連仲、池峰城苦戰堅守台兒庄,以及湯恩伯軍團多路穿插、機動和決定性的總突擊。

之外,在徐州戰區向東連雲港一帶,國軍各部外圍作戰,阻擊日軍登陸,以及華中日軍北上馳援徐州,血戰累日,客觀上,保障了台兒庄會戰和徐州會戰。

其中堅守連雲港,阻擊板垣師團主力的參戰部隊,正是稅警總團一部和國軍第33師,東北軍第57軍等。

淞滬會戰和徐州會戰外圍作戰,國民政府財政部下屬的鹽務稅警總團戰力和戰鬥精神得到軍內外好評。

隨著戰事發展,財政部報經軍委會批准,除稅警總團一部,再將原兩淮各區隊分散的稅警武裝,集中編成了第八軍游擊隊。

這是一支不隸屬軍隊系統的抗日武裝。

這是一支抗戰時期,由中國稅警官兵組成的鐵血抗日武裝。

正因為這支武裝的特殊性,以及該部多次與新四軍有著恩怨交織的糾葛,在後來台海兩岸的記敘中,有關這支武裝的研究、記述都比較罕見你。

第八軍游擊隊(即兩淮稅警總團)編成之後的第一次實戰,便是保衛宿遷。

至今,宿遷,在近現代戰史上,人們可能僅記得粟裕的「七戰七捷」了。

1938年10月,武漢會戰正熾。為掣肘日軍後勤,戰略支援武漢會戰,國軍留在京滬杭戰區的各部,紛紛主動開始對日軍展開襲擾、阻擊作戰。第八軍游擊隊保衛宿遷就是當時這一系列作戰中,有較大影響的戰事。

這一戰事,現在海峽兩岸少有記載,唯有當年軍委會專文表彰,以及該部由戰前8000餘官兵,減員到4000人左右的記載,可以窺見宿遷保衛戰的慘烈。

宿遷保衛戰第八軍游擊隊傷亡慘重。是以戰役結束後該部便選擇在京滬杭戰區日軍盤踞的空隙——江蘇南通海安一帶,進行休整。

此後,第八軍游擊隊就一直在這一地區活動,其在敵後作戰的卓越表現,很快就引起了財政部和軍委會的高度重視。

1938年冬季,軍委會和財政部會商,由重慶向第八軍游擊隊派出陳泰運擔任司令。

圖2:陳泰運將軍委任狀

陳泰運,黃埔一期畢業。北伐勝利後,被調到蔣介石侍從室工作,頗得蔣先生信任。抗戰爆發,素來求將甚嚴的湯恩伯將軍點名,要陳泰運來到赫赫有名的第十三軍,任少將高參,贊畫軍事。隨後,陳泰運調任該軍主力第八十八師副師長。

蘭封會戰,第八十八師在日軍土肥原師團機械化部隊的衝擊下,戰線潰亂,形勢險惡,陳泰運多處負傷,仍堅守不退。在他的指揮下,第八十八師在花園鎮車站與日寇展開了殊死的爭奪戰。是役,第八十八師官兵用命,傷亡慘重。然而,正是在此戰中,中國軍隊以步兵正面同日軍甲種師團的步炮坦合成部隊展開野戰,近乎兩敗俱傷,堪堪打成平手,極大震懾了日軍。

抗戰之中,日軍野戰素來忌憚第十三軍,花園鎮激戰則是第十三軍在抗戰期間,中日兩軍最精銳的王牌之間進行的野戰戰鬥之一。

陳泰運因此受到重慶和湯恩伯將軍慰勉、嘉獎,被當時重慶的報紙美譽為抗日名將。傷愈不久,陳泰運辭別妻子和周歲幼兒,由重慶前往日軍盤踞的蘇北地區。

在後來很多記載中,對於稅警總團各部記載中,有一個標誌性的共同點,即為練兵。比如一代名將孫立人將軍,最早便有江蘇東海南城練兵佳話。他親自整備教材,設計設施,在編訓稅警總團第四團的工作顯見成效。該部在國軍比較訓練成果多有記載。孫立人在弗吉尼亞軍事學院畢業,在練兵上,卻非常重視基本劈刺、應用劈刺、近戰劈刺。後來的實戰中,中日兩軍肉搏,非軍隊系統的財政部稅警第四團對日軍肉搏拼殺,毫不吃虧。

陳泰運同樣如此。在南通海安一帶,抗戰爆發後,當地堅持抗戰的武裝便創辦了一所服務於抗日的學校。陳泰運到任之後,便成為此校主要負責人。該校用黃埔軍校教材,包括《步兵操典》、《野外勤務》、《射擊教案》,是所有學員的必修課。《黃埔校歌》每天早晚飄蕩日軍盤踞的蘇北上空。因為課程、校歌、校訓等沿襲黃埔軍校,主要教官都是黃埔生,所以當地人稱這所學校為「蘇北小黃埔」。

陳泰運在抗戰的故事,便在蘇北小黃埔重新開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度軍事 的精彩文章:

芳華已去,歲月無痕,但神龍護衛的傳奇卻依然永恆
自動步槍、突擊步槍、戰鬥步槍、卡賓槍,這麼多名堂,到底怎麼區分?

TAG:深度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