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平軍北伐:震撼清廷,一場可歌可泣的北伐戰爭

太平軍北伐:震撼清廷,一場可歌可泣的北伐戰爭

清朝末期,屢試不中的洪秀全憤而與清朝決裂,堅信「古來事業由人做」的他,決心自己開科取士,遂於1851年1月11日發動了金田起義,建國號太平天國。1853年定都南京,並將南京改名為天京。

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革命席捲了大半個中國,從1851年金田起義到1864年天京陷落,這場起義歷時十四年,勢力發展到十八省,先後攻佔六百多座城市,給清廷帶來了極大的震動。

但是,真正讓清廷上至皇帝、下至朝中大臣感到有瀕臨亡國之感的卻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太平軍北伐,一場可歌可泣的北伐戰爭。

咸豐三年(1853年)5月,洪秀全定都南京後不久,為了徹底打垮清廷,派天官副丞相林鳳祥、地官正丞相李開芳為主將,率兵兩萬,由揚州出師北伐直搗清廷京城,以奪取全國政權。

雖然這支從揚州出發的軍隊,人數不多,但卻是太平軍的精銳部隊:全是由從廣西出來的太平軍老兵組成,即太平軍常說的「老廣西」,這些老兵均身經百戰,作戰勇敢頑強,戰鬥力十分強悍。

這兩位統兵大將:林鳳祥和李開芳,名字雖然比較秀氣,在後代的知名度也遠不如太平天國里的那些「王」的名氣大,而實際上,在160多年前太平天國的戰場上,卻是最令清軍談名色變的厲害角色。

他倆都是廣西武鳴人,自幼練就一身硬功夫,從拳腿功夫到刀槍騎射等,樣樣都相當的精通,還沒參加太平天國的時候,已經在廣西江湖上打出了名號,人送綽號「武鳴雙雄」,後來跟隨在洪秀全的戰旗下,更是每戰身先士卒,從金田起義起就屢建奇功,號稱「軍鋒之冠」。

以當時清朝的軍中頂樑柱,後來與之對戰的清廷名將僧格林沁的形容:林鳳祥和李開芳,就是太平軍中的幹將莫邪倆把寶劍。

林鳳祥和李開芳率領的北伐軍,在初期進軍非常順利,僅幾個月,就經安徽、進河南、渡黃河,轉入山西,又折進直隸(即河北),北伐軍勢如破竹,銳不可當。

可惜的是在渡黃河的時候,由於船少人多,一個星期才渡過一萬多人,還有三分之一的軍隊在南岸受到清軍的阻擊,又退回天京。北伐軍沒有全軍渡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戰鬥力。

1853年10月底,北伐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連克臨洺關(今河北永年)、邢台,北上藁城,東占深州(今河北深縣),東進滄州,佔領靜海和獨流鎮,前鋒直抵天津西南數十里的楊柳青,清廷京城大震。

面對此危局,咸豐帝一面連調東北及蒙古的大批精銳清軍來抵禦,一面把貴重的財物裝箱運往熱河,準備逃跑。

而此時的清軍早已被太平軍嚇破了膽,比如前來增援的黑龍江騎兵馬隊,被太平軍一個衝鋒,立刻被打的作鳥獸散,有的人跑的積極,竟把馬匹武器全都扔光,連衣服盔甲都給扔掉不要了,這就是當時所謂的八旗精銳。

清廷治下的京城出現的慌亂局面,超乎後人的想像:當太平軍攻克距北京僅三百多里定縣的消息傳來後,京城頓時亂做一團,短短几天時間,就逃出了三萬多戶十幾萬人,最慘淡的時候,京城平日最繁榮的前門大街,滿目荒涼,沒有一個人影。

比起明朝滅亡前的凄風苦雨,當時清廷朝會上的悲慘景象,如同昨日重現:每次咸豐召集群臣開會,剛說了幾句嚴重形勢,大臣們馬上就是一陣哭嚎,一連幾天都是如此。

在此大好形勢下,北伐軍卻有一個重大的問題凸現出來:限於兵力的不足,北伐軍一路上雖然是戰無不勝,但卻只是攻城後即走,而不是佔領,所以進入直隸時,北伐軍其實已經是孤軍深入而陷入清軍的包圍中。

而這一年的嚴寒又比往年來的早了些,北方的天寒地凍,加上太平軍缺乏寒衣和糧草,因凍傷而減員的情況頻頻出現,給都是南方人的北伐軍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1854年初,北伐軍久攻天津不下,便南下阜城,等待天京的援軍。此時的咸豐帝調集兵馬,讓當時滿蒙貴族中最善戰的王爺僧格林沁出征,僧格林沁受命後改變以往與太平軍盲目死磕的打法,改成一路圍追圍困,跟已經強弩之末的北伐軍,打起了車輪持久戰。

當北伐軍在天津受挫待援的消息傳到天京後,洪秀全即抽調兵力,命夏官又副丞相曾立昌率領援軍,於2月4日從安慶出發,3月從豐工渡過黃河,進入山東境內。

當時山東災情嚴重,饑民遍野,太平軍到這裡時,災民紛紛參加進來。4月,他們就攻下山東北部重鎮臨清州,這裡離阜城只有200多里,兩軍會師指日可待。

然而,清軍在撤出臨清州時,燒毀了所有不能運走的糧食,援軍佔領臨清州後,又被勝保部清軍趕到後圍困,城中斷糧。

這時北伐援軍新參加的群眾沒受到過嚴格的整頓訓練,一見糧食不濟,馬上就動搖起來,紛紛逃散,太平軍的老戰士勸阻約束也無效,隊伍一時陷入混亂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曾立昌只好撤出臨清,選擇南下,在撤退的道路上,又被自己曾經一度擊敗的清軍各個擊破,被清軍和地主武裝截殺甚眾,曾立昌犧牲。

當北伐援軍抵達臨清州的時候,林鳳祥、李開芳等非常高興,他們組織兵力於5月初從阜城突圍到達直隸東光之東西連鎮,並決定由林鳳祥留守連鎮,李開芳率騎兵隊兩千餘人進入山東高唐州迎接援軍。

結果李開芳到這裡後才知道北伐援軍已經失敗,他們不但得不到支援,反而使林、李兩軍從此分開,各自孤軍作戰,力量更加單薄。

林鳳祥率領留守的幾千北伐軍在連鎮與僧格林沁進行了無數次的血戰,堅守連鎮11個月之久,北伐軍彈盡糧絕,最後以吃樹皮充饑。1855年3月,林鳳祥率殘部突圍被俘,後解送至北京,英勇就義。

之後,僧格林沁又移兵猛攻高唐。李開芳棄城南走茌平縣之馮官屯。僧格林沁又率數萬清軍趕到,圍攻兩月未克,最後只得在四周築起堤壩,從百里外引運河水灌入城內,馮官屯頓成澤國。6月,李開芳等被俘,在北京遭殺害。至此,太平天國的北伐軍戰至最後一人而全軍覆沒。

本文參考文獻:《中國歷史常識》 吳晗主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家之韻 的精彩文章:

袁世凱的權謀之術:任清廷內閣總理後,巧妙的把皇族逐出權力核心
徐世昌向張勳提出協助復辟三個條件,張勳鄙視其為當代「活曹操」

TAG:史家之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