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藥基礎知識-平肝熄風葯(2)

中藥基礎知識-平肝熄風葯(2)

微信ID:SEERUI

中藥基礎知識 -平肝熄風葯

平肝熄風葯是以平肝潛陽、熄風止痙為主要作用的一類中藥。

此類藥物多為咸寒之品,主入厥陰肝經,有平肝潛陽、緩和或制止肝陽上亢,及熄風止痙、制止或緩解痙攣抽搐的作用。部分葯兼有清泄肝火和明目退翳的作用。


根據藥物作用的不同,平肝熄風葯主要分為平肝潛陽葯和熄風止痙葯2類。平肝潛陽葯。主要用於肝陰不足,陰不維陽、肝陽亢逆於上所致的頭暈頭痛、耳鳴耳聾、煩躁不安,以及驚悸癲狂等症。常用藥有石決明、珍珠母、牡蠣、代赭石、山羊角、紫貝齒、刺蒺藜、羅布麻、決明子、穭豆衣等。熄風止痙葯。主治溫熱病的高熱神昏、驚風抽搐、熱極生風,或肝血不足、筋失濡養、虛風內動,或風陽夾痰、風痰上擾、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吐白沫、四肢抽搐的癲癇驚狂,或口眼歪斜的面癱中風,或風毒內襲、外風引動內風的角弓反張、攣急抽搐的破傷風症,以及中風後遺症的半身不遂等證。常用藥有羚羊角、鉤藤、天麻、珍珠、玳瑁、全蠍、蜈蚣、白僵蠶、地龍、馬寶、蛇蛻、壁虎等。此外,部分藥物兼治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翳膜障睛、視物不清等症。

珍珠

歷史功用

珍珠藥用在中國已有2000餘年歷史。三國時的醫書《名醫別錄》、梁代的《本草經集》、唐代的《海葯本草》、宋代的《開寶本草》、明代的《本草綱目》、清代的《雷公藥性賦》等19種醫藥古籍,都對珍珠的療效有明確的記載。

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經集》中說,珍珠「有治目膚翳,止泄」等作用。唐代的《海葯本草》認為,珍珠可以明目、除暈、止泄。在元朝,商人們常在水中加蜜糖和珍珠粉飲用,認為它既可以滋補,又可以防暑。元好問在《續夷堅志》中記載:「洮水冬日結小冰……圓潔如珠……盛夏以蜜水調之,加珍珠粉。」

明代李時珍更加重視珍珠的藥理作用,認為珍珠的藥效在美膚,因而在《本草綱目》中特別寫道:「珍珠味咸甘寒無毒,鎮心點目;珍珠塗面,令人潤澤好顏色。塗手足,去皮膚逆臚;墜痰,除面斑,止瀉;除小兒驚熱,安魂魄;止遺精白濁,解痘療毒。……令光澤潔白」等。同時,它還記載了珍珠藥用的多種方法。

明代陳繼儒轉引《獨異志》說,唐武宗李炎在位時,宰相李德裕以珠寶粉、雄黃、硃砂煎汁為羹,每食一杯約耗錢三萬,過三煎則棄其渣。當時流行煉丹術,人們認為,珍珠粉、雄黃等物,經過提煉後服用可長生不老,鶴髮童顏。

現代功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及《中藥大辭典》均指明:珍珠具有安神定驚、明目去翳、解毒生肌等功效,現代研究還表明珍珠在提高人體免疫力、延緩衰老、祛斑美白、補充鈣質等方面都具有獨特的作用。

安神定驚,清熱滋陰,明目,解毒。

1.鎮心定驚,適用於驚悸怔忡、癲癇驚風。

2.清肝除翳明目,用治目赤腫痛、翳膜遮睛等眼科疾病,多外用。

3.收斂生肌,適用於咽喉腐爛、口舌生瘡、潰瘍久不收口,宜外用。

中醫藥文化

袁德雲中醫內科主治醫師

袁德雲大夫少年時患強直性脊柱炎,多方求醫無效致殘,為自救、救人在自己身上做藥物實驗,終於創出一條成功之路。2004年畢業於天津中醫藥大學,中醫本科、學士學位,中醫內科主治醫師,主治風濕等疑難雜症。98年獲中殘聯、教育部頒發的全國自學考試一等獎。

從中醫本科畢業至今十幾年,期間對多種疑難雜並展開了豐富而卓有效果的臨床實踐。

袁德雲認為:對於疑難病如果仍是常規的思路,一定是常規的療效。中醫之奇在於用平常的藥物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銳享 的精彩文章:

楊健君:倉頡(上)

TAG:銳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