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實踐出真知——遣方用藥之法

實踐出真知——遣方用藥之法

選方新穎

我臨床治療用方,講究用成方。成方是指有文獻記載的名醫方劑(包括古今名醫)。因為這些方劑均為歷代前賢臨床經驗的結晶,絕大部分迄今用之有效,可謂「道真千古更光輝」。

我運用成方絕不限於傳統成方,所謂傳統成方,即指中醫院校教材所用之方劑和臨床醫者常用方劑。因為在這些成方中,有些成方效果並不理想。追求療效是我永恆的主題,因此,我博覽精研百家醫籍及學說,覓求更高療效而又不為當代醫者所常用之方劑,再經臨床反覆觀察,確有卓效的方劑。我在臨證時經常使用。再加之我在臨證使用這些成方時,所加之品,遣葯奇特,所以觀之,選方新穎。下面將我常用方劑,介紹如下。

如脾胃虛弱者,我用開胃進食湯(《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肝胃不和兼有痰者,我用爽胃飲(宋向元經驗方);治療冠心病,我常用冠心6號;肝膽濕熱,我常用清肝利膽湯;補腎清補法,我常用地龜湯類方(又稱大補陰丸類方);治療諸般疼痛,我用疼痛三兩三(江南鈴醫秘方);治療麻木,我常用麻木三兩三(江南鈴醫秘方);治療高血壓病以眩暈為主症者,我常用滋生青陽湯(《醫醇賸義》);治療腎陰虛、虛火旺的病證,我常用導火湯(《辨證錄》);治療風寒痹證,我常用陽和湯;治療沖任虛寒之痛經,我常用本事琥珀散(《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治療肝鬱氣滯、經前乳脹,我常用加味烏葯湯(《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治療癥結、腫塊,我常用消瘰湯;治療肺系痰多吐血證,如支氣管擴張,我常用加味千金葦莖湯(方葯中經驗方);治療因痰而導致的癲癇等神經系統疾病,我常用加味礞石滾痰丸(王文鼎經驗方);產後乳汁不通,我常用下乳神效湯(《濟陰綱目》);治療乳暈、乳炎、乳腺增生,我常用神效瓜蔞散;治療皮膚病,我常用五皮五藤飲;治療不寐徹夜不眠者,我常用黃連阿膠雞子黃湯(《傷寒論》);治療陰陽失調的偏乖病證,如左側寒右側熱,一面出汗一面無汗等症,我常用當歸六黃湯。諸如等等,不能一一列舉。

遣葯奇特

我選葯奇特,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 擅用蟲蟻葯。

2.擅用毒麻藥,如附子、烏頭、制馬錢子、細辛及蟲蟻葯。

回陽救逆,我常重用附子15 -30g;治風寒痹證,以寒為主,我常用制川、草烏15 -30g; 治療麻木,我常用制馬錢子0.3-6g;治療風寒痹證,特別是上肢冷痛,我常用細辛10-20g。 我用馬錢子治麻木,為了了解其毒性,曾親自服用,從0.3g逐日遞增到6g,無不良反應。 臨床運用毒麻藥,要以證為主,自己經驗為準,嚴防中毒和出現不良反應,望讀者牢記。《本經序錄》云:「用毒藥療病,先起如粟粒,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之為度。」這說明使用毒藥應從小量開始,逐漸增加,中病即止,慎之慎之。

3.因為我慣用成方,某些方劑中不免有些不為人常用之葯,如土茯苓、乾漆、硫黃等等。

4.我用成方加藥,有方或有法,常用合方。如主方合用逍遙散,我只取主葯白芍、當歸、柴胡3味,主方合用三仁湯,只取其薏苡仁、杏仁、豆蔻仁,主方合用三石湯,僅取其主藥石膏、寒水石、滑石,諸如此類等等。

5.我加藥注意有法。

補氣: 人蔘、黃芪

補血: 黃芪、當歸

溫陽: 黃芪、桂枝

固表: 黃芪、防風

斂汗: 黃芪、山萸肉

理氣和血止痛:金鈴子、延胡索

調氣: 佛手、枇杷葉;

理血:當歸、白芍

豁痰: 橘紅、半夏;

解郁: 蘇梗、香附

疏風: 防風、川羌活

暖寒: 乾薑、烏葯

消暑: 扁豆花、藿香

除濕: 蒼朮、薏苡仁

潤燥: 麥冬、天花粉

清火: 生地、玄參

安神: 罌粟殼、甘松

固本: 乾薑、附子

補腎:杜仲、巴戟天

開肺: 貝母、杏仁

運脾: 白朮、石斛

宜胃: 麥冬、 半夏

和營衛:桂枝、白芍

通經絡:防己、木通

緩急止痛:芍藥、甘草

開胸痛:瓜蔞、桔梗

利三焦:黃芪、厚朴

解肌:蘇葉、薄荷

清表: 浮萍、薄荷

化滯: 枳實、萊菔子

清里:梔子、黃萍

解穢: 菖蒲、澤蘭

消毒:連翹、金銀花

利水: 豬苓、澤瀉

清熱解毒利濕:土茯苓、土大黃

通便: 郁李仁、火麻仁

清肝: 龍膽草、青蒿

鎮驚: 龍骨、牡蠣

瘧疾: 龍膽草、青蒿

痢疾: 黃連、木香

熱嗽:前胡、瓜蔞仁

寒嗽: 紫菀、款冬花

虛喘: 人蔘、附子

實喘: 厚朴、杏仁

吐血: 丹皮、半夏

便血: 槐花、地榆

大便初頭硬:皂角子、晚蠶砂

消脹、放屁: 香附米、台烏葯

尿血: 白茅根、側柏葉

諸血: 桑白皮、茅根

胃痛: 金鈴子、延胡索

腹痛: 白芍、烏葯

腰痛: 續斷、杜仲

腿痛: 牛膝、桂枝

頭痛: 甘松、菊花

咽痛: 桔梗、青果

眼痛:桑葉、菊花

雲翳: 密蒙花、決明子

發頤:梔子、夏枯草

止嘔: 砂仁、半夏

止瀉:白豆蔻、半夏、茯苓

安蛔: 川椒、黃連

除疸:茵陳、梔子

乳腫: 橘葉、瓜蔞

安胎:黃芩、砂仁

骨蒸: 青蒿、地骨皮

崩漏:阿膠、艾葉

止帶: 茯苓、澤瀉

▍版權聲明:

本文摘自《神醫怪傑張炳厚》,由大象醫友會校編髮布,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

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方研究 的精彩文章:

古代中醫名家論治腰痛病
中醫良方治「腰痛」

TAG:經方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