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記·食堂」1983,父母愛情是一碗豬油拌飯

「古記·食堂」1983,父母愛情是一碗豬油拌飯

時拾史事

「古記·食堂」1983,父母愛情是一碗豬油拌飯

▲ 【古記·食堂】專欄 | 17


本文及美食圖片為時拾史事獨家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搬運

歡迎轉發朋友圈

年少時

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成熟後

美食不可辜負,愛沉澱在心上

記憶深刻的美味

從來都是質樸且沒有技術含量

生活越是艱難

你越要認真吃飯

一碗豬油拌飯

舊時光呼嘯而來

「古記·食堂」1983,父母愛情是一碗豬油拌飯

P1

「當年有一碗雪白的飯吃已感到幸福,能淋上豬油更是絕品。」香港美食家蔡瀾曾經在《死前必食》,裡面列數天下美食,豬油撈飯入選其一:「在窮困的年代中,那碗東西是我們的山珍海味。」作家鄧賢回憶文革時期下鄉當知青的歲月里,有一次一口氣喝下了一碗「散發出陣陣香味」的豬油。對於很多生於七八十年代的人來說,一碗豬油炒飯、一碟豬油渣就是世間美味。

1983年,下午。想不起哪月哪天,鍾美女聽到廣播喊,讓大家到禮堂看電影《焦裕祿》, 蘭考,防風樹……看得大家的眼淚稀里嘩啦,完了聽講話,北京首都、解放軍……

電影放映結束後,老趙騎自行車帶她回家,中途在張家溝口子上老趙用他積攢了幾個月的肉票稱了2斤肥豬肉。這2斤肥豬肉被老趙煉成了一小罐細膩如玉般的豬油,偷偷塞到鍾美女的提包里。

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鍾美女去單位食堂打飯時,會先鬼鬼祟祟地挖一小坨豬油埋在飯盒裡,再把盒子蓋上等豬油融化後攪拌均勻再吃。

鍾美女一直是緊跟時尚前沿的時髦女性,她心中的定情信物,最起碼也是跟她在1981年參加工作時,借來照相的那一塊手錶那樣。那時的她還不知道,她會為了吃而嫁人。(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古記·食堂」1983,父母愛情是一碗豬油拌飯

▲1981年的鐘美女(在我盆友圈見過這張相片的總以為是我,我哪兒有她漂亮啊?!)

老趙能娶到鍾美女,是因為老老趙---也就是他爹的一次英明果斷大手筆。這是在鍾美女把一罐豬油吃完後的事。每次在食堂面對清湯寡水,她就開始想念有豬油拌飯吃的日子---這微妙的情緒被老趙看在眼裡。

在一個假日里,老趙邀請鍾美女跟他回鄉下老家玩。他當時的打算是從家裡拿點糧食和雞蛋,去鎮上換點豬肉招待她。這個想法被老老趙一口否決,事後證明姜的確是老的辣。

老老趙吧嗒吧嗒地抽著葉子煙,看著未來兒媳一臉局促地坐在院壩里,穿的毛衣裡面還露著最時髦的假領子。他抽完了煙,起身就開始招呼我爹幫忙---殺豬。父子倆一個揪豬耳朵,一個揪豬尾巴捉住後腳,拎空,掀翻,那豬嗷嗷直叫。

鍾美女看到這一幕,心跳開始加速。

傍晚時分,在一大幫來幫著殺豬煮飯和看新媳婦的鄉親矚目下,鍾美女美滋滋地吃了一頓全豬湯。這事兒讓她傲嬌了大半輩子---頭次見家長,就殺了一頭豬來招待她。在30年後的某天,某位鄉下的親戚在跟我講述這事時砸著嘴感嘆:真是捨得喲!還不到10月就殺年豬,可是得虧好多錢的喲。。。

吃完了全豬湯,鍾美女看著老趙把肥肉和豬板油切成小塊,放在鐵鍋里慢慢地熬。敞口的灶膛里,柴火正旺,油在油塊的邊緣興奮地沸騰著。肉塊飄浮起來泛出賞心悅目的金黃色,油脂的肉香味在昏暗的灶房裡迅速飛揚。煉完了豬油,老趙夾了一塊絲絲作響的油渣灑了點白糖往她嘴裡送,輕輕一咬,『咔嚓』一聲,小小一團油渣吃得鍾美女眼睛都亮了。

第二天下午離開時,老老趙裝了滿滿一飯盒豬油渣讓她帶回去當「零嘴兒」。2個月後,她嫁給了老趙。據老趙所講是因為他風度翩翩才高八斗,據鍾美女講是因為受不了老趙的死纏爛打,但我一直認為是因為老老趙殺的這頭豬---雖然當時我還沒被他們生出來。

那個年代像我媽這樣對豬油拌飯有如此濃厚的熱愛,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我爸用積攢的糧票肉票買到2斤肥豬肉的確叫做真愛。

上世紀60--80年代,買糧要糧票,買布要布票,賣肉要肉票……甚至,買火柴也要票。食用油憑油票每人每月只供應四兩。這點油當然是不夠吃了。不夠吃怎麼辦?買肉煉油來補充。肉也是需要憑票供應的—一每人每月半斤。 肥膘肉成了那個年代最搶手的肉。肥膘肉以指論等級,一指膘的肉最差,二指膘的中下等;三指膘的,算是中等;四指膘的,算是好肉;一巴掌寬的肥膘肉,那是最好的肉。

「古記·食堂」1983,父母愛情是一碗豬油拌飯

▲票證年代

那個年代,做菜放油的多與少是待客厚薄的標準。

汪曾祺寫過他在西南聯大讀書時一次飯局的情形。「我和朱徳熙吃了一盤肉炒菠菜,當吋叫絕,至今不忘。菠菜極嫩,油極大,味甚鮮。」有一次,梁實秋和胡適走進一家徽菜館,老闆一看到他們,就用方言對後面的廚房大吼一聲。梁實秋聽不懂績溪話,便問胡適,他吼什麼呀?胡適笑著告訴他,老闆在說:「績溪老倌,多放油! 」多加油是老闆的特別厚待,「捨得油水好茶飯」。

今天,專家們喋喋不休地告誡我們:「不要再吃多油的食物了。」其實這和豬油沒關係,關於飲食健康的問題,不是吃了什麼,而是怎麼吃和吃多少。

本期食堂要做的是---

「古記·食堂」1983,父母愛情是一碗豬油拌飯

▲豬油拌飯

最早的天子就吃過豬油拌飯。《禮記》中周代專供天子之食的「八珍」,其中佔頭把交椅的「淳熬」,其實就是與豬油拌飯相類的東西, 「煎醢加於陸稿上,沃之以膏。」即將肉醬煎熟之後放在米飯上,再澆上豬油。

▲首先需要煉出細膩如玉般的豬油。

豬油古代又叫做脂膏,李時珍說「凡凝者為肪為脂,釋者為膏為油,臘月煉凈收用」。脂膏二字均從肉會意,說明它們是從動物類肉中產生出來的。《說文》脂字云:「戴角者脂,無角者膏。」就是說,動物有角如牛羊之類,其油叫脂;無角如豬狗之類,其油叫膏。古書中一般把未經煎煉的稱為脂,經過煎煉的稱為膏,由於煎煉過的動物油冷卻後多呈糊狀,故後來膏也兼指糊狀物質。

豬油能治療皮膚病,各種瘡瘍,「入膏藥,主諸瘡(蘇頌)」、「殺蟲,治皮膚風,塗惡瘡(《日華》)」使手腳不皸裂。古時面脂類護膚品的主要賦型成分就是豬油,可悅澤容顏,柔嫩肌膚,舒展皺紋,有助於防止皮膚的衰老。唐代名醫張文仲的面脂秘方里,最重要的原料就是「豬脂2升」。

點心要好吃,更少不得豬油。《齊民要術》卷七餅法:「髓餅法:以髓脂、蜜合和面,厚四五分,廣六七寸,便著胡餅爐中令熟,勿令反覆,餅肥美,可經久。」相當於今天的豬油餅或「雞仔餅」;元周同齋《武林舊事》中有豬胰胡餅、油酥餅;宋吳氏《中饋錄》做酥餅需「油酥四兩,蜜一兩,白面一斤,搜成劑入印作餅,上爐,或用豬油亦可,蜜用二兩尤好」。

「古記·食堂」1983,父母愛情是一碗豬油拌飯

請點擊此處▲新鮮的肥豬肉或者豬板油洗凈切塊輸入圖片描述

「古記·食堂」1983,父母愛情是一碗豬油拌飯

▲熬制豬油不宜用大火,當油溫超過200℃時,其營養物質將會發生變化,不僅產生異味,而且食入後影響消化

「古記·食堂」1983,父母愛情是一碗豬油拌飯

▲豬油不宜貯存過久,當豬油變質並有酸味的時候,切忌食用,因為其中含有膽固醇,能夠使人患動脈粥樣硬化

我上小學時,冬天特別流行一個取暖的遊戲「擠油渣」,就是找一個牆角,排成一排拚命往裡面擠,被擠出去的就是油渣---如此無聊的遊戲我居然熱衷了很多年。

「古記·食堂」1983,父母愛情是一碗豬油拌飯

▲金黃酥脆的油渣兒,可灑上點鹽或者白糖當零食。油渣炒白菜或與蘿蔔同燉也特別好吃。

「古記·食堂」1983,父母愛情是一碗豬油拌飯

▲一碗清香軟糯的熱米飯,一勺豬油就讓它珠圓玉潤,幾滴醬油和一點蔥花就讓它活色生香

「古記·食堂」1983,父母愛情是一碗豬油拌飯

▲被香味吸引的喵喵

真正的美食就是簡潔而順應著人的天性,豬油拌飯接近於本質。唯有吃過這碗飯,才能領會那份噴薄而出的香味可以直抵靈魂,才會懂得蔡瀾先生為何會因為一碗豬油撈飯而感激涕零。各位親,有沒有跟豬油拌飯或者豬油渣相關的童年回憶呢?

點擊標題【古記·食堂】往期回顧用味覺解讀歷史

古法酸梅湯玫瑰花餡餅

西門慶府打滷麵殺氣騰騰雞尖湯

文天祥蛤蜊湯潘金蓮肉餃兒

西門慶壯陽菜金甌螃蟹斗

黯然銷魂餛飩雞流油鹹鴨蛋

探官繭占卜孔子學費柏丫臘肉

野竹筍鵝湯麻辣冷吃兔兔

川味至尊辣醬大明神仙粥

搜索微信號:historytalking 關注

想看輕鬆有趣的歷史?

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

想知道歷史中的各種稀奇古怪?

時拾史事讀者群號3042833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中世紀英國貴族的家僕都是從哪兒來的?
「殺母立子」真的能防止女性專權嗎?

TAG:時拾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