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年獸」揭秘,《山海經》的神秘上古未知生物:山魈

「年獸」揭秘,《山海經》的神秘上古未知生物:山魈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可不知何時,爆竹被杜撰成了驅趕「年獸」這一怪物的武器。這種以訛傳訛的說法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有沒有歷史根據呢?今天就來說下。

傳說在古代,有一種凶獸叫「夕」,生性殘暴,愛吃人,它在每年年關都要出來傷人,所以人們到了三十這一天都不敢睡覺,害怕被夕獸吃掉,第二天還能活著的人為了慶祝就挨家挨戶送祝福。為了除掉「夕」,民間的守護神灶王爺就上天請來一位叫「年」的神童,「年」用爆竹和紅綢趕走了「夕」,從此,百姓每到過年,就會放爆竹和貼對聯來驅趕「夕」,後來爆竹和對聯就成了過年的元素。

這個傳說不知何時流傳,只記得1984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成了這部動畫片。不過關於過年,大眾媒體里一個叫「年獸」的版本更為流行,認為三十晚上出來害人的凶獸是「年」。那麼你認為哪個版本才是正統而古老的傳說呢?如果翻閱古籍,就會知道,無論是「夕」獸還是「年」獸,在古籍中都找不到,辭典里也沒有記載,並非我們認為的從古至今的流傳。根據兩個版本出現的先後順序推測,夕獸稍微早一些,而「年獸」是2000年後才開始流行,興許是哪個童話大咖根據夕獸的版本二次改編而來。

就算沒有年獸和夕獸,然而過年的這一傳統卻實實在在的流傳了幾千年,用爆竹嚇跑怪獸也確實存在,這個怪獸就是山魈。

其實山魈,並不只在過年才出現,在古代,它是經常被提到的一種不明生物,他到底是人是鬼,是獸是怪,眾說紛紜,與現代辭典定義的那隻像猴一樣的靈長類動物有很大不同。山魈還有「山都、山操、山魅、山魁」等稱呼。

最早關於山魈的記錄是《山海經》,裡面記載了一種名為gan贛巨人的不明生物,同時還記載了一個叫「梟陽」的國家。

《山海經·海內經》曰:「南方有贛巨人,人面長臂,黑身有毛,反踵,見人則笑」。

《山海經·海內南經》又曰:「梟陽國在北朐西,其為人,人面長唇,黑身有毛,反踵,見人則笑,左手操管。」

在兩段文字中都提到他們的樣子像人,嘴唇長可遮過額頭,渾身黑毛,腳掌朝後,披髮。他們喜歡抓人,抓住人後就大笑,大笑的時候長唇會蓋住額頭。郭璞注曰:「《爾雅》雲,拂拂。…海內經謂之贛巨人。」郭璞對贛巨人的活動地點進行了確切的記錄,今交州南康郡深山中皆有此物也。長丈許,腳跟反向,健走、披髮、好笑,雌者能做汁,灑中人即病,土俗呼為山都。在《贛州府志》里曾記載:「安遠縣仰天湖山,在縣東三十里,中有靜去庵……又有三伯山……舊傳有狒狒即贛巨人也,今無。」通過《贛州府志》可以明白,三伯山上曾經有贛巨人,他們身材高大,而現在已經沒有了,至於是什麼時候消失的則沒有說。很顯然,郭璞和府志認為贛巨人是獸而非人,所以有一種說法就認為贛巨人是一種類人的動物,可能是南方的古猿。

山海經將贛巨人大量聚集的地方稱之為梟陽國,說明這種不明生物,喜歡群居,而且具備人一樣的思維,這就絕不是動物可以相提並論的。在諸多史料中,山都與木客分不開,但古籍中都把木客作為鬼怪一類來看。如《述異記》記載:「南康有神,名日山都……此神能變化隱身,罕睹其狀,蓋木客、山摻之類也。」在北宋《太平御覽》和《太平寰宇記》關於木客的記載,則說木客,乃鬼類也,他們具有人形和語言,不僅能勞動做交易,還有住所、葬俗和歌舞,但不願與外人見面接觸。於是山魈由原來的不明野獸變成了鬼怪一類。

出於對鬼怪的忌憚,古籍中記載下對付鬼怪之法,《異物志》中說,山魈抓人,一般是扯住人的手臂,所以先拿大竹筒套在手臂上,靠近山魈,趁山魈大笑之時,人從竹筒里抽出手來,用刀把山魈的長唇扎在額頭上,即可擒住山魈。到了《神異經》中發展成:「人嘗以竹著火中,爆烞pò而出,魈皆驚 」,從竹筒套手臂變成了以爆竹驚走山魈,這應該可以看做用爆竹趕走野獸的原型。

在楚地風物筆記《荊楚歲時記》中寫道:「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魈惡鬼。」這本書成書於南北朝時期,而在此前漢武帝已將正月初一定為新年,這應該是古籍里關於新年除祟最早的記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九的異世錄 的精彩文章:

古屍千年不腐之謎?辛追老太太還能「活」多久?

TAG:花九的異世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