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怎樣和名聲顯赫的人交朋友?杜月笙結交吳開先,高水準三顧茅廬

怎樣和名聲顯赫的人交朋友?杜月笙結交吳開先,高水準三顧茅廬

在上海灘,青幫龍頭杜月笙有滬上春申君的美譽。

何為滬上春申君?

很多人會說,這是說杜月笙仗義仁厚,好施樂交,有古君子之風。

其實,這是個很膚淺,只看表面熱鬧的說法。

為什麼這麼說?

概是因為咱們平常都有這樣一個毛病,總是習慣性地只仰慕某個人的名聲,而不去深究這個人的行為。

怎樣和名聲顯赫的人交朋友?杜月笙結交吳開先,高水準三顧茅廬

就拿杜月笙這名聲來說吧,只要稍微深究一下,咱們就能立刻意識到,杜月笙的高明之處咱們其實並未觸摸到。要知道,杜月笙是以一個幫會頭子的身份實現的名流盡入杜公館,難道你不覺得這裡隱藏著一個很大的問題嗎?怎麼各界名流就這麼給杜月笙面子,就這麼願意和他交朋友呢?

失勢的,下了台的,需要幫會勢力庇護的好說;那些名聲、身價、權勢正如日中天的正宗大佬們怎麼說?這些人一般是看不上江湖黑色人物的,更何況民國還是個遺風很重的時代,不是說你杜月笙想當君子,人家就會成全的,說的更嚴重點,別說成全你的君子之願了,就是能簡單入入這些檯面大佬的法眼,像杜月笙這樣的人要做到其實都是很難的。

所以說,能讓這些檯面大佬抬眼相看,進而盡數請進瓮中,這才是杜月笙真正高明的地方,也才是真正值得咱們去體會的地方。

畢竟,別人的名聲一定是別人的,別人高明的行動才有可能變成自己的。

有人說了,這也不難,拿錢拿利益拉攏就完了嘛。這確實是個辦法,杜月笙確實也沒少用。

但這還不是杜月笙高明的精髓,非得遇到那種用錢用利拉不動的,方才是真正見著了真章。

怎樣和名聲顯赫的人交朋友?杜月笙結交吳開先,高水準三顧茅廬

咱們今天就來擺一段這樣的杜月笙,說實話,比起那些看起來很精彩、很熱鬧的杜月笙江湖軼事,這種很容易被忽略,看似平淡無奇的橋段才是真正有玄機,對人有啟發的。

熟悉杜月笙的可能都知道吳開先這個人。此人是杜月笙一生的摯友,兩人幾十年的交情,杜月笙香港病逝後,他也是杜先生身後事的主要料理人。

可大傢伙未必知道,吳開先早前對已經發跡的杜月笙是很不屑一顧的。

為何如此呢?這就得從吳開先當年的身份、地位說起。和杜月笙這種混江湖的人不同,深耕上海灘的吳開先一直走的是廟堂功名的路子,四大家族之一陳立夫、陳果夫兄弟曾是其後台老板,在杜月笙發跡的那階段,吳開先的權勢聲望絲毫不遜色於當時的上海市長吳鐵城。

攀交吳鐵城,杜月笙走的就是利益輸送的路子,那是因為兩人有交集,在當時上海灘的鴉片買賣上兩人有的談。但到了吳開先這就難了,一來,兩人沒有談利益的契機,二來,吳開先當時壓根看不上杜月笙這樣的幫會頭子。

那杜月笙究竟是怎麼結交到這位顯赫人物的呢?

第一步很稀鬆平常。就跟現如今咱們想攀上哪個大人物一樣,當時的杜月笙也只能托關係找人,看能不能搭上線。

尋來尋去,杜月笙找到了自己的一個門下弟子,剛好在吳開先手下做事的陳君毅。

電話召來陳君毅後,杜月笙說明了結交之意,並交待了一些江湖搭橋的說辭,無外乎怎麼挑選時機把杜月笙想宴請的話遞到吳開先耳邊。

幾日後,機會出現了。趁著向吳開先彙報工作,末了陳君毅把杜月笙的宴請之意說了。吳開先什麼反應呢?心裡很不屑,但嘴上沒表露,只簡單地應付了一下,沒說不去,但也沒說一定就去。

這就是典型的場面人物含蓄式的拒絕。

陳君毅到杜公館回信後,杜月笙能品不出其中的意味嗎?老江湖心裡一定跟明鏡是的,但其做法卻又是視而不見的。

對方的拒絕越含蓄,自己的邀約越熱烈,而且還要是第一時間的熱烈,這就是杜月笙當時的做法。

怎樣和名聲顯赫的人交朋友?杜月笙結交吳開先,高水準三顧茅廬

只見隔夜之後,杜月笙的宴請帖子就送到了吳開先手裡。杜月笙的這宴請帖子很講究,宴請地點不選他處,專設在杜公館,也就是說,杜月笙想讓吳開先登門。

換是他處,估計吳開先還不會那麼抗拒,但一看到這是要讓自己登門,吳開先的不屑心理隨即就強烈了,堂堂上海灘頭面大員怎麼可能放下身段去拜訪一個幫會頭子,豈不是笑話!

但鑒於杜月笙在上海灘的幫會勢力,吳開先依舊沒有破口拒絕,他心說,再敷衍一番,這姓杜的也就該知趣不請了。

於是吳開先對送帖的陳君毅說,最近公務實在繁忙,過些時日再說吧。

換一般人此時心裡可能就要打退堂鼓了,但到了杜月笙那裡,他又一次把這話很有耐性地接下了,好,你說過些時日,那就過些時日。

到這,杜月笙的一顧茅廬就算是完成了。這裡有啥名堂呢?接下含蓄的拒絕,送上過分的邀約,消磨你不屑的心理。

但啥是過些時日呢,杜月笙拿捏的很准。

就在吳開先覺得這事快涼又沒涼完的時候,杜月笙二次宴請的帖子又來了。這回,吳開先沒有猶豫,不屑加些反感讓他沒那麼含蓄地又一次拒絕了杜月笙。

這等於啥?杜月笙的二顧茅廬直接冷場,還不如第一次。

怎樣和名聲顯赫的人交朋友?杜月笙結交吳開先,高水準三顧茅廬

咱們遇事常說事不過三,但很多時候咱們卻是事不到三。

其實這從二到三不僅是自己心裡的一道坎,也是對方心裡的一道坎。自己心裡的這二三之坎一般是從熱到冷從順到逆,對方心裡的這二三之坎剛剛相反,很多時候是從冷到熱從逆到順。

混江湖怎能不知道三顧茅廬的真諦。於是很快,杜月笙第三次宴請的帖子又送到了吳開先手裡,與前兩次不同的是,這次隨帖送來的還有一封杜月笙的誠意簡訊。

接到這三邀之帖,再看這誠意簡訊,吳開先不好再拒絕了,再拒絕就有些壞江湖規矩了,一邀二邀拒叫拒,三邀再拒那就是辱了。

於是吳開先鬆口,接了這邀請。

可話又說回來,接受一次邀請不等於就此接納邀請之人,三顧茅廬而去最終變成逢場作戲、簡單應付的多了去了。

而杜月笙對此卻一點不擔心,在他看來,拿下吳開先,靠的就是他這三顧茅廬而來。

怎樣和名聲顯赫的人交朋友?杜月笙結交吳開先,高水準三顧茅廬

接著,值得大傢伙品味的細節登場了。

為了迎接吳開先的到來,杜公館提前收納一新,閑雜人等一概避去,宴請事宜由甚是能幹的大管家萬墨林統籌安排到位,總之一句話,杜公館不能有幫會的痕迹。

更主要的,杜月笙動用平日積攢的人脈,把能請來的名流全請來作陪了。

然而請人助威也是很有講究的,必須得會搭台唱戲,這事才算真正玩的漂亮。

杜月笙無疑是其中高手,瞧瞧他是怎麼玩的?

吳開先進入杜公館的直觀感受就不用說了,杜公館花了精力修飾一新,自然是給吳開先留下了不俗印象。

要害在入廳門口。當吳開先走到入廳門口的時候驚訝壞了,迎接他的竟然不是杜月笙,而是聞名上海灘的大律師秦聯奎,如此人物居然心甘情願地為杜月笙門前迎客,看來太小看杜月笙了,此人能和如此名流深交到這種程度,不簡單呀!

就這麼看似簡單的一筆,瞬間就讓吳開先的不屑心理徹底化開了。

等由秦聯奎陪著進到廳里,眼前的情景更讓吳開先感到不同凡響了。只見長衫在身的杜月笙被眾名流簇擁著,熱談著,儼然一派上座君子的派頭。

就在這個時候,杜月笙丟下眾人,滿面春風地走向吳開先。熱情寒暄後,杜月笙自然而然地鼓起掌來,眾人無不跟著附和——

這是在給吳開先面子!

又何嘗不是杜月笙安排給自己的場面!

有這樣一套場面,再來一場宴後的促膝而談,一個是自然而然地放下了架子,一個是自然而然地抬起了架子,平起平坐相見恨晚的朋友就這麼自然而然地讓杜月笙交上了——

聊到這,可能有人要問了,既然杜月笙有這麼多名流朋友,起初為何不讓這些人牽線搭橋呢?

這卻是杜氏三顧茅廬的又一個要義,從低處而來的三顧茅廬才能真正地讓別人心悅誠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句本 的精彩文章:

張宗昌繼任山東督軍,前任賴著不走咋辦?來硬的絕非高明的社會人
金蟬脫殼巧護門徒,勇擔大任重打天下!避難香港時杜月笙很不簡單

TAG:黑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