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化東北——傳承歷史記憶展現黑土風采黑龍江省博物館

文化東北——傳承歷史記憶展現黑土風采黑龍江省博物館

龍博概況

黑龍江省博物館是省級綜合性博物館,位於哈爾濱市南崗區紅軍街50號。它是黑龍江省收藏歷史文物、藝術品和動、植物標本的中心,是地方史和自然生態的研究中心之一,也是宣傳地方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的重要場所。

早期館舍全貌

黑龍江省博物館主樓始建於1906年,是一座歐洲巴洛克式建築,為原俄羅斯商場舊址,現為國家I級保護建築,他就像一位歷經滄桑的百歲老人,見證著黑龍江省博物館的歷史變遷。

1929年黑龍江省博物館主樓正門

1923年6月12日,東省文物研究會陳列所在現址舉行成立典禮並對外開放。此後的30年間,曾歷經東省特別區文物研究會博物館、偽北滿特別區文物研究所、偽大陸科學院哈爾濱分院博物館、哈爾濱工業大學常設運輸經濟陳列館、松江省科學博物館、松江省博物館等幾個階段。1954年8月,隨著松江省併入黑龍江省,松江省博物館與黑龍江省博物館籌備處合併,從此,黑龍江省博物館正式宣告成立。

今天的黑龍江省博物館

黑龍江省博物館是黑龍江地區最早最大的文物事業機構。現有各類藏品約11萬餘件。饒河小南山墓葬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玉器、寧安渤海上京城遺址出土的唐代渤海鎏金銅佛和金佛、阿城齊國王墓出土的金代絲織品服飾等均為精品。更有我館的鎮館之寶——金代銅坐龍,還有與其同時代的人物故事銅鏡、胡里改路之印等,一路連科銅盆,明代朵顏衛左千戶所百戶印等珍貴文物。我們還有極具研究價值的書畫類藏品,主要有:《蠶織圖》、《九歌圖》、《斗漿圖》、《瑤池醉歸圖》、《西域輿圖》等一級藏品,以及鄧散木、潘天壽的宏幅巨作和及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北大荒套色版畫等現代畫作精品。而黑龍江省嘉蔭縣龍骨山出土的距今6500萬年的白堊紀晚期平頭鴨嘴龍和從青岡縣一次徵集到的距今2萬年的第四紀披毛犀、猛獁象三具大型化石骨架也最具特色。這些珍品在國內外多次展出,蜚聲海外。

參觀導覽

黑龍江省博物館建築面積7000多平方米,陳列面積包括臨時展覽為30000平方米,庫房面積近3000平方米。館設有自然部、歷史部、保管部、群眾工作部、陳列製作部、辦公室、業務技術室、集體企業科,附設一個文博服務社。

藏品展示

黑龍江省博物館有各類藏品108584件(套),其中歷史文物、藝術品29341(套),自然標本79243件(套)。一級文物83件(套),二級文物898件(套),三級文物4151件(套)。其中歷史文物、藝術品藏品的來源,主要是上級有關部門調撥,自然標本一部分是早年收藏,一部分是該館挖掘、採集和徵集的。此外有圖書4萬多冊,館藏自然標本較多。岩石、礦物、土壤、動植物和古生物化石標本共7萬多件。歷史文物、少數民族文物及繪畫等共有3萬多件。

南宋《蘭亭序》圖卷

此圖為南宋作品,全長 141.1厘米,寬37厘米。引首為元代著名書畫家趙孟頫題寫的「曲水流觴」四個字。整幅圖卷描繪了東晉時期,以王羲之為首的42位文人雅士,在浙江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於溪水邊飲酒賦詩、觀山賞水的情景。睹畫思人,讓人很容易想像出當年蘭亭集序的盛況。

畫面上,以王羲之為首的42位文人分坐在溪水兩畔,他們神態各異,生動逼真。有的執筆賦詩,有的起身取酒,有的靜觀山景。在文人雅士中間,一條清靈靈的溪水蜿蜒而行,溪水中飄流著一朵朵碧綠的荷葉,每朵荷葉上都放有一盞東晉時期一種名為觴的酒具。荷葉載著觴在溪水裡流轉,停在誰那兒,誰就起身飲酒,然後賦詩,作不出詩的,要罰酒三斗。畫面上就有一位大概因為作不出詩來,已經喝得酩酊大醉了。

除了42位文人雅士,還有17名服侍他們的童子,童子們分工有序,有的負責倒酒,有的負責把酒具從水裡取上來,還有的在照顧沉醉不醒的人,他們的面部表情生動活潑,看上去非常喜歡這場有趣的聚會。

這場有趣的聚會名為「蘭亭修禊(xì)」。修禊,是源於中國周代的一種古老習俗,人們在農曆三月三日「上巳節」這天,相約到水邊沐浴、洗濯,藉以除災去邪,古人稱之為「祓(fú)禊」。因為正值春暖花開之時,後世文人便常常相約在這一天踏春郊遊或飲酒賦詩。

南宋《蠶織圖》

《蠶織圖》,捲軸,絹本、線描、淡彩。全長1100厘米,畫心縱518厘米、橫27.5厘米,跋縱460厘米、橫28.7厘米,繪製時代南宋。作者樓璹(1089—1162)

畫卷前半部由「臘月浴蠶」到「鹽繭瓮藏」,畫的是養蠶過程,後半部所畫除「蠶蛾出種」和「謝神供絲」兩段外,其餘七段畫的是繅絲織帛的過程。畫面前半部注寫的比較詳細,在畫面上難以表現的,如清明日暖種,幼蠶至成蠶每眠所需時間、所應節氣、色澤變化,如何切葉餵養,如何拾巧上山等,都配合畫面,用小楷標出內容並加註解。後半部所畫的紡織過程,包括紡織機具和技術,畫的比較詳細,但註解比較簡單,只有標題而無說明。所繪生繅、絡垛、經靷、挽花、做緯等繅絲用具,織帛機具和操作技術,後世雖有改進,其原理相近。特別是「挽花』』一段中的機具,畫上的挽花部分所繪提花機,有高起花樓,提花工正在忙於挽提經線,織機中間托有衢盤(目板),下面垂吊衢腳(鉛錘),上有兩老鴉翅(提刀),並有卷布軸等等。整個結構相當複雜。提花機自商周以來雖有古文獻記載,但對花機的機件結構都記錄不詳,更難得圖像記載,我館《蠶織圖》上第一次詳細繪出提花機的機體、結構和操作方法,比《天工開物》、《農政全書》所記載提花機早400餘年。

長卷的布局,以一長廊式的長屋貫穿畫卷始終,以所繪蠶織24事為尾。長屋用簡明的界筆畫出屋瓦、斗栱、樑柱、窗牖,以長廊式為背景,結構簡單重複,易有呆板枯燥之感,畫家在摘葉、大眠、約繭、瓮藏等場面的長屋外部,綴以忙碌的人物,消除呆板枯燥的感覺。畫家又將長屋中部斷開,畫入「忙采葉」的場面,使人在展卷觀賞時,破除了大長廊從頭至尾給人的單調之感。全卷共繪74人,形神兼備,對比鮮明。婦女41人,中老年男子23人,少年3人,少女5人,嬰兒兩人。在中老年男子中除「謝神供絲」一節,有一頭帶東坡巾、身穿綠袍者外,其他22人皆頭上裹著低短的黑色巾子,這是《宋史?輿服志》上所記載限制庶民襆頭、巾子尺寸的反映。中青年和老年婦女除「謝神供絲」中有一披粉帛者外,其她40人都不披帛,但服裝花色多種多樣,不盡相同,服飾均為宋裝。在繅絲織帛部分畫面中,有一粉衣藍裙束腰的女子,曾出現於「生繅」、「挽花」和「織作」等操作中,此女應該是有專門技術的女工。在「忙采葉」中,一中年男子,袒露左臂,自肩至腕刺一青色蟠龍圖案,反映出當時宋代江浙一帶尚有謝神、紋身的社會風俗習慣。

此卷包首是宋代鳥獸繁華地緙絲,引首與前隔水騎縫鈐「蕉林書屋」印。前隔水鈐「長宜子孫」和「孫承澤印」。前隔水與畫心騎縫上有一印不識,下鈐「清河私印」,又下一印不識。畫首鈐有「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御書房鑒藏寶」、畫尾鈐有「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蕉林梁氏書畫之印」、畫尾與後隔水上部壓押縫章不清,中鈐「乾隆鑒賞」、「宣統鑒賞」、「無逸齋精鑒璽」、下有押縫章兩個,不清。後隔水鈐有「蕉林鑒定」、「北海孫氏珍藏書畫印」。後隔水與卷尾押縫章有「棠邨」、「蕉林居士」二印。另在卷尾三個接縫處也鈐有「棠邨」、「蕉林居士」印。  卷尾有元代鄭子有、鮮於樞、明代宋濂、劉崧、清代乾隆帝、孫承澤等九家跋語。此卷先後收藏於元代余小谷,明代吳某家,清為梁清標、孫承澤。乾隆時入內府,著錄於《石渠寶笈?初編》、《故宮已佚書畫目》。20世紀30年代,該畫卷由愛信覺羅?溥儀攜至東北。1945年後散落民間,1947年大慶市民馮義信購得,1983年他將此畫捐獻給黑龍江省博物館收藏。

清《西域輿圖卷》

《西域輿圖卷》是清代乾隆時期宮廷畫家徐揚在乾隆征服西域時所創作的一部繪畫作品。款署「臣徐揚」,下鈐作者陰文篆書印章一方。這幅長卷原收藏於清宮內府,後流散在外,1958年由收藏者哈爾濱市民楊德軒捐贈給黑龍江省博物館珍藏。《西域輿圖卷》為設色紙本,手卷,全長18.2,寬0.52米;畫長15.1,寬0.485米;紙地保存完好,裝裱整潔;畫面布局恰當、構圖繁複精到,工筆細膩、勾勒點皴、敷染得宜。整個畫面以淺赭調為主,用筆蒼勁、色彩濃淡有度、古樸自然、氣勢恢弘。

畫家以采玉為主題,自卷首至尾,描繪了嘉峪關經玉門縣,到新疆哈密向天山路經奎蘇、奇台各地到達和闐之間壯麗的采玉及運送情景。沿途各地的山川景勝、奇闕險隘、荒漠沙丘、車馬行旅、水草牧放、垂釣射獵、和闐美玉、河西坦途,以及漢、維各族生產生活情景,無一不盡收筆下,精心描繪。畫面上分別蓋有「石渠寶笈,石渠定鑒,寶笈重編,嘉慶御覽之寶,乾清宮鑒藏寶,宣統御覽之寶,乾隆鑒賞,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等清宮廷內府印章。可見,作者是通過實地考察,才繪製出如此精美畫卷的,其自然景觀及風土人情,賓主互應、安置得地、穿插有情。畫線一絲不苟,用筆巧密而精細,是一幅內容豐富、人物生動的歷史地理風俗畫。可見,《西域輿圖卷》是一件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兼備的珍品,這幅長卷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反映出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和人民生活的各種情況,堪稱不可多得的盛世之作。

唐代渤海天門軍之印

天門軍之印於1960年4月在黑龍江省寧安縣渤海上京龍泉府遺址出土。原收藏於渤海文化館,1963年8月11日調歸黑龍江省博物館。

該印為青銅質,銅片鑲成,印紐扁平,中穿一圓孔,呈橋狀 。通高4.3厘米、邊長5.25厘米X5.3厘米、厚1.4厘米、柄高2.9厘米。印面略呈正方形,印文為漢字篆刻「天門軍之印」;印背楷書「天門軍之印」,印文筆畫細挺有力,圓潤活潑。印文凸起,筆畫之間形成0.9厘米的溝槽。

歷史文獻對唐朝職官制度有較為詳細的記述,但不見天門軍之設。遼金兩朝亦無天門軍之制,歷年出土的遼金銅印亦無此種形制。這方銅印在渤海上京遺址出土,渤海仿唐制建立了一整套政治、軍事制度。《舊唐書?文宗本紀》記載:「大和六年十二月,內養王宗禹渤海使回,言渤海置左右神策軍,左右三軍一百二十司,畫圖以進。」雖然此處將渤海建置與唐中央政府的神策軍相混淆,但至少表明渤海設有同類的禁兵組織。

天門軍印出自上京皇城內,可作為研究渤海設有與唐朝中央禁軍類似的軍事組織的重要線索,是國內現存唯一的一方渤海印,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清雕靈芝白玉水丞

清《粉彩西廂人物故事套碗》

清碧玉佛像

清素麵白玉碗

清乾隆粉彩藩蓮八吉祥觚

"劉海乘槎(chá)」玉雕

唐代胡人覲見跪像

金代秋山玉雙鹿紋玉佩

明瑞獸鎏金銅熏爐

明平雕乳釘碧玉簋

遼代三彩瓷枕

唐代渤海金佛

羊紐牙黃壽山石章

新石器時代三聯玉璧

三聯玉璧,尚志市亞布力遺址出土。通長9.4、最寬5厘米,形體似三個玉璧串聯而成。璧孔均呈橢圓形,內外皆有刃,兩面加工,是一種佩飾。同類器物在紅山文化中也有發現。此物造型奇特,加工精細,反映了當時審美觀和雕琢技藝。

現代蘭地如意紋折枝梅花景泰藍高足盤

《中東鐵路大畫冊》

穿山甲標本

蓮葉標本

棕熊標本

金錢豹標本

馴鹿標本

兔猻標本

參觀須知

開放時間:

每周周二至周日,周一全天閉館,節假日除外。

黑龍江省博物館全年實行免費開放,觀眾可憑身份證等有效證件在博物館正門的發票處排隊領取免費門票,憑門票通過安檢後進入館內參觀。

夏令時:4月1日—10月7日 9:00至16:30

(下午15:30停止發票)

冬令時:10月8日—3月31日 9:00至16:00

(下午15:00停止發票)

免費講解時間:上午09:30開講

下午14:30開講

開講展廳地點:博物館二樓自然陳列展廳

免費服務:

1、針對殘障人士,在博物館內憑身份證免費租借輪椅,方便參觀;

2、為觀眾提供免費寄存服務。

區位交通:

一、黑龍江省博物館地址:哈爾濱市南崗區紅軍街64號

二、乘坐公交車路線:

乘101路、103路、108路、109路、115路;2路、6路、7 路、8路、13路、14路、16路、18路、21路、28路;32路、33路、64路、74路、89路;888路到博物館站下車;

乘104路、107路、110路、111路、112路、118路、119路、120路;10路、11路、16路;31路、55路、63路、81路、82路到省博覽中心站下車。

三、乘坐地鐵路線:乘地鐵1號線到博物館站下車。

圖片及介紹資料來源於黑龍江省博物館官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星座塔羅月運:二月份12星座塔羅運勢播報
雷語:也說解憂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