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難以衝破的「西方奇蹟」:這座山為何是法蘭西象徵?

難以衝破的「西方奇蹟」:這座山為何是法蘭西象徵?

文 昭楊

昭楊,網易歷史專欄作者,自由撰稿人,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博士候選人,用歷史照亮現實的寫作者。

本文為網易歷史頻道獨家稿件,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米迦勒的劍是從天神武庫中取來的,鋒利剛勁無比,那劍一經猛力砍下,便把撒旦的劍,劈得截然兩斷;但還沒有停止,鋒刃急速一轉,便深深地劈入撒旦的右肋。」——彌爾頓《失樂園》

米迦勒也譯作米歇爾,在天主教信仰里,他是天國的天使長,是守衛天國和教會的忠誠勇士。中世紀歐洲人在山巔為他建立聖殿,只為得到他神力的保護和英勇精神的鼓舞。在獻給他的所有的聖殿中,只有徜徉于海天之間的法國聖米歇爾山,在潮汐變換中享有「西方奇蹟」的美譽。

聖地初建:從「墓山」到「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是法國諾曼底地區阿夫朗什海灣中的一塊高地,形似一座墳墓,因此最初被稱作「墓山」(Mont-Tombe)。漲潮時,墓山被海水環繞,就成為了蒼茫大海中的一粒孤島,落潮時僅有一條狹窄的小路和大陸相連。墓山與世隔絕的地理位置很早就吸引了隱修者。公元五世紀,隱修者在山頂修建了最早的小禮拜堂。然而,墓山變成聖米歇爾山,並成為天主教朝聖地則要等到公元八世紀。

最早記載聖米歇爾山歷史的《聖米歇爾教會的啟示》(Revelatio ecclesiae sancti Michaelis)講述了墓山華麗轉身的故事。八世紀初,阿夫朗什地區的主教奧貝爾(Aubert d』Avranches)在夢中看到天使長聖米歇爾向他顯現,命令他在墓山之巔修建一座獻給聖米歇爾的教堂。接連兩次,奧貝爾都以為這是惡魔讓他產生的幻覺,並不當真。到第三次,聖米歇爾莊嚴的聲音迴響在剛剛入夢的奧貝爾主教耳旁 「我命令你在墓山之顛修建一座敬獻給我的教堂,這座教堂要仿照加爾加諾山頂敬獻給我的教堂修建。」就在奧貝爾試圖擺脫這個聲音的時候,聖米歇爾狠狠地將大拇指壓在奧貝爾的頭上,一個拇指印深深地印入了奧貝爾的頭顱。第二天一早,奧貝爾發現了頭上的指印,這才相信了夢中聖米歇爾的啟示。

見證奇蹟的奧貝爾很快落實新教堂的修建工程。同時,奧貝爾派遣兩位使者前往義大利的加爾加諾山,獲取相傳是聖米歇爾遺留在當地的兩件聖物,為教堂增添神聖的光彩。709年10月16日,隨著工程的完成,墓山也正式改稱為「聖米歇爾山」,這標誌著聖米歇爾崇拜從此在西北歐紮下根來。山巔修行的僧侶在聖米歇爾的庇佑和鼓舞下,一次次書寫了堅守抵抗的歷史奇蹟。

第一次抵抗:抗擊維京人,諾曼底公爵改革修道院

公元九世紀,維京人乘坐輕盈而靈活的龍頭戰船席捲歐洲,他們四處搶掠,擁有眾多金銀祭器和珍貴聖物的教會和修道院成了首要目標。因此,許多瀕河臨海的教堂及修道院為了躲避維京人不斷的侵擾,紛紛攜帶貴重財產逃奔內地。847年,維京人搶劫了聖米歇爾山,教堂和修道院遭受了嚴重的損失。但是,驚恐和混亂過後,聖米歇爾山的僧侶們仍然拒絕到內地避難,而是繼續依託天險守護教堂和修道院。

然而,聖米歇爾山的抵抗並未能阻止維京人的殖民活動。911年,西法蘭克國天真者查理與維京殖民者(也就是諾曼人)的首領達成協議,准許他們定居在王國北部,形成了諾曼底公國。933年,聖米歇爾山也變成了諾曼底公爵的下轄之地。

此時,克呂尼修會負責管理聖米歇爾山修道院,長期獨立於世俗統治者的權力之外。為了鞏固統治,諾曼底公爵決定清洗曾經頑強抵抗的聖米歇爾山。965年,諾曼底公爵理查一世驅趕了曾經和諾曼人作對的克呂尼修會的僧侶,並把修道院交給本篤會。為了避免聖物落入野蠻的諾曼人手中,聖物看守者在逃跑前偷偷地將奧貝爾的遺骨藏了起來。直到十一世紀,奧貝爾的遺骨才又被重新發現。人們驚奇地看到,奧貝爾的顱骨上確實有一個拇指的印記,聖米歇爾向奧貝爾啟示的傳說更加深入人心。

相較於之前的克呂尼修會,本篤會與諾曼底公爵的聯繫更為密切,修道院院長的選舉長期受到諾曼底公爵的影響。同時,聖米歇爾山也贏得了諾曼底公爵更多的重視和支持。時至理查二世(966-1026),這位被被讚譽為創造「諾曼底歷史上第一高峰」的諾曼底公爵,也開啟了聖米歇爾山的第一個輝煌時代。

992年的一場大火毀壞了聖米歇爾山的老舊建築,在理查二世的支持下,聖米歇爾山大興土木,重新修建了氣勢恢宏的教堂和修道院。整個工程採用當時最為流行的羅馬式建築風格,歷經百年方才完工。新的教堂以廊柱和穹頂為框架,既確保教堂的穩固,又增加了採光。建成的修道院一共分為三層,底層接近入口處用來迎接朝聖者,第二層的迴廊主要供修士們日常活動之用,最高的一層是修士的宿舍,方便修士們到達同在一層的教堂進行禮拜活動。這基本奠定了後來聖米歇爾山整個建築群的基礎。

第二次抵抗:拒絕易主,抵抗法王

隨著與諾曼底公爵聯繫的日益密切,聖米歇爾山越來越多地參與到諾曼底公國的政治事務中,成為諾曼底公爵的重要「智庫」。十一世紀初,諾曼底公爵威廉二世,即英國歷史上的征服者威廉,成功征服了英格蘭。從此,諾曼底公爵兼領英格蘭國王。聖米歇爾山修道院院長派四位僧侶協助征服者威廉之弟管理英格蘭的事務,將聖米歇爾山的影響擴大到了英格蘭。而征服者威廉非常佩服修道院僧侶的博學,經常向他們諮詢管理英格蘭教會之法。

諾曼底公爵既當英國國王又做法國封臣的雙重身份,造就了聖米歇爾山處於英法兩國勢力交匯處的獨特地理位置。十二世紀,托里尼的羅貝爾(Robert de Torigni)任聖米歇爾修道院院長之際,聖米歇爾山自然肩負起彌合諾曼底公爵和法國國王裂痕的重任。同時,作為重要的宗教聖地,它還成為緩和英王與羅馬教宗衝突的中介。

然而,1199年法王腓力奧古斯都攻佔諾曼底地區,剝奪英王對諾曼底的治權。聖米歇爾山堅決拒絕承認法王對諾曼底地區的統治,成為諾曼底反抗法王統治的據點。法王盟友圖阿爾的居伊(Guy de Thouars) 不斷的侵襲也無法降服聖米歇爾山。直到1214年布汶戰役法國的輝煌勝利使法王對諾曼底的統轄成為不可質疑的現實,聖米歇爾山才最終歸降法國。

鑒於聖米歇爾山的地位和影響力,法王腓力·奧古斯都深知,要想贏得諾曼底臣民的忠誠和愛戴,首先必須贏得被奉為抵抗象徵的聖米歇爾山的支持。持續十年多的武力脅迫顯然沒有達到目的。因此,法國國王開始轉變策略,用多種懷柔手段感化那些被聖米歇爾勇武堅貞所鼓舞的修道士。

腓力·奧古斯都給聖米歇爾修道院院長送去了大筆金錢,資助修道院在戰後的重建。1256年路易九世親自將一個裝有金幣的袋子獻給了聖米歇爾山的教堂祭壇。1311年,美男子腓力親臨聖米歇爾山朝聖,並獻上了一座鍍金的聖米歇爾雕像。從此,前往聖米歇爾山朝聖逐漸成為法國國王的傳統。除了經濟支持和親自朝聖外,法國國王還給予聖米歇爾山更大的自主權力,很少干涉修道院的內部事務,特別是院長的選舉。

在法國國王的懷柔政策下,聖米歇爾山迎來了第二次發展高峰。新興的哥特式建築風格讓山巔教堂的尖頂看起來與天堂更加接近,形成了後來被稱為「奇蹟」的聖米歇爾建築群。眾多的聖物、神秘的奇蹟和國王朝聖的光輝,將聖米歇爾山造就成了西歐最重要的朝聖地之一。

第三次抵抗:百年戰爭,聖米歇爾奇蹟

當英法百年戰爭拉開序幕時,聖米歇爾山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了兩軍反覆拉鋸爭奪的焦點。1364年,查理七世任命聖米歇爾山修道院院長塞爾翁的若弗魯瓦(Geoffroy de Servo)為統帥,指揮周邊所有的居民和修道院的僧侶嚴守聖米歇爾山。從此,聖米歇爾山修道院院長開始兼任軍事統帥,籌措周邊地區的防禦事務。

1415年,法軍在阿金庫爾戰役中慘敗,元氣大傷。英軍乘勝攻克諾曼底絕大部分地區,聖米歇爾山成了諾曼底地區唯一抵抗英軍的據點。英軍對聖米歇爾山展開了一次次的圍攻,此時的聖米歇爾山修道院院長羅貝爾?若利韋(Robert Jollivet)臨陣變節,轉而效忠英國。但是,聖米歇爾山的僧侶們堅守抵抗的傳統、拒絕拋棄聖地。他們一方面收容願意抵抗的法國騎士,另一方面向法國王太子查理求援。查理任命阿爾庫爾的讓八世(Jean VIII d』Harcourt)為聖米歇爾山的軍事統帥,繼續堅守聖米歇爾山。

軍事強攻無法迫使聖米歇爾山屈服,於是英軍改變戰略,從1424年開始採用圍城戰術,阻斷聖米歇爾山的物資供應,企圖用飢餓摧毀抵抗者的意志。龐大的英軍在海灣周圍駐紮下來,在聖米歇爾山的對面修建要塞,監視山上的動靜,同時派遣艦隊封鎖海域。英軍萬事具備,坐等聖米歇爾山的臣服。然而,一群布列塔尼貴族從聖馬洛港出發,突襲了英軍,並開闢了一條海上補給路線,暫時解除了聖米歇爾山的危機。

當時的英軍銳氣正盛、攻佔了包括巴黎在內的大半個法國,卻在孤立無援的聖米歇爾山前一次次品嘗失敗的苦酒。因此聖米歇爾山的勝利大大鼓舞了屢戰屢敗的法軍的士氣。人們認為這次勝利來自於聖米歇爾對法蘭西的眷顧,對聖米歇爾的崇拜不斷高漲。

越來越有利於法軍的戰勢似乎也印證了聖米歇爾的庇佑。「我是米歇爾,法蘭西的保護者,站起來,去幫助法蘭西的國王。」十三歲的牧羊女貞德聲稱她聽到了聖米歇爾的啟示和鼓舞,她披上戎裝,跨上戰馬,帶領法國軍民將查理王太子送上了王位。聖米歇爾從查理七世開始被尊為法蘭西王國的守護神。

1424年的勝利並沒有解除英軍對聖米歇爾山的包圍。1433年,聖米歇爾山發生火災,房屋和城牆遭到毀壞。英軍趁此良機,在潮落時分,從陸路猛攻聖米歇爾山。聖米歇爾山守軍在戰役中頑強抵抗,與英軍展開了肉搏,英軍不敵,被迫撤退至內陸,徹底放棄了對聖米歇爾山的圍攻。聖米歇爾山以孤島彈丸之地,抵抗數十倍敵軍圍攻將近三十年,始終屹立不倒,堪稱戰史上的奇蹟。連親歷戰爭的岩間修道院(l"abbaye des Roches)院長都說:「聖米歇爾為我們戰鬥,敵人才被擊退。」

1453年,百年戰爭終於結束,戰後的法蘭西滿目瘡痍。然而,面臨戰火的洗禮,西方的奇蹟——聖米歇爾山用英勇堅貞的聖米歇爾精神真正地演繹了一場抵抗的奇蹟。聖米歇爾山從此之後不僅宗教聖地,更是法蘭西民族的聖地。

百年戰爭後的法國國王將王國的存續與來之不易的和平歸功於聖米歇爾的庇佑,更頻繁地前往聖米歇爾山朝聖。1469年,路易十一創建聖米歇爾騎士團,並親自擔任團長。騎士團章程規定,每位新騎士都必須在騎士團駐地——聖米歇爾山修道院大堂內宣誓效忠。以國王為首的所有騎士團成員,都要佩戴象徵聖米歇爾山的貝殼項鏈。在聖米歇爾山,對天使長的崇拜,對抵抗奇蹟的紀念,和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完美地融為一體。

歸於平靜,聖米歇爾價值的再發現

十六世紀開始,文藝復興的浪潮從義大利湧入法國,聖米歇爾山偏僻的位置使它在政治和文化上逐漸邊緣化,重新回歸平靜的修道生活。歷史宛如潮汐,寧靜後往往是更加洶湧的波濤。在接下來的四百年里,宗教改革的戰火、法國大革命的衝擊、世俗化改革的洪流接踵而至,聖米歇爾山也一度被革命者改名為「自由山」,而修道院也被轉為監獄,開始被用來囚禁那些依舊效忠於羅馬教廷的法國僧侶,後來則用來關押反對七月王朝的共和主義者阿爾芒·阿爾貝斯和巴黎公社領袖路易·奧古斯特·布朗基。直到1874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在編列法國歷史遺迹目錄時重新發現了聖米歇爾山的歷史價值,並對其進行了修復。

1904年,曾任美國歷史學會主席的亨利?亞當斯在其《聖米歇爾山修道院和沙特爾教堂》一書中高度評價聖米歇爾山上這座「信仰時代的紀念碑」:「待人們回首凝望,它是一幅畫;是團結的象徵;它宣告了上帝與人之間更為大膽,更為有力,也更為緊密的結合,這是其他藝術品所難以企及的。」他還認為"教堂和政權、靈魂和身體、上帝和人類,全都融合在聖米歇爾山裡。而所有的目的都是為了不停的爭戰,好用自己的方式來守護其他的人。"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儘管聖米歇爾山位於巴黎的西北方,遠離主戰場,但是聖米歇爾反而迎來了更多的朝聖者,因為大敵當前,法國天主教會和世俗政權從大革命時代開始的矛盾正在同仇敵愾的氣氛中悄然化解。作為法國抵抗精神的象徵聖米歇爾山成為法國信徒和公民共同為國家和民族命運祈禱的地方。也許正是因為聖米歇爾寄託了太多的民族情感,1940年納粹德國雖然佔領了法國半壁江山,也沒有對這個西方人眼中的聖地帶來太多破壞和改造,只是在修道院的穹頂上安裝了一部飛機導航定位儀來輔助空戰而已。在1940年至1944年的淪陷年代,聖米歇爾山修道院成了德國人最喜愛的法國景點之一,大約有35萬名德國遊客到訪此地,而同時期的法國遊客不過寥寥數千而已,也許此時的法國人大多無顏面對祖先抵抗精神的象徵。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後,很快在1944年7月進駐聖米歇爾山,讓印有聖女貞德抵抗入侵的象徵——洛林十字的自由法國國旗重新飄揚在峽灣之上。很多隨軍前往歐洲的美國名人——如作家海明威,戰地記者羅伯特·卡帕等人都曾經專門前往聖米歇爾山參觀。聖米歇爾山的光復意味著二戰期間法國海內外的抵抗運動正在迎來黎明時刻的曙光。

法國人在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的艱難困苦的抵抗鬥爭後,也逐漸認識到聖米歇爾山作為中世紀抵抗聖地,在法國歷史文化中具有獨一無二的價值。正如法國前總統蓬皮杜在1965年的評價:「聖米歇爾山,是天主教會的榮耀,是西方的奇蹟,也是我們法蘭西文化、精神及我們民族歷史的總概括。」

編輯 安梁

掃一掃二維碼

關注網易新聞歷史頻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溯流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揭秘軍統嚴酷紀律:濫殺無辜者一律槍決
聖雄甘地的污點:曾被日軍利用成為棋子

TAG:溯流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