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你吃的麵包,中世紀歐洲人有太多意想不到的含義

你吃的麵包,中世紀歐洲人有太多意想不到的含義

文|艾栗斯

蠻族入侵、古羅馬時代結束,公元五世紀起歐洲拉開了中世紀的序幕。兵荒馬亂中,繁瑣的麵包製作工序幾近奢侈,歐洲人多以燕麥粥和餅充饑,直到公元六世紀,鄉間才陸續有簡陋的爐火被支起,麵包開始在家庭中烹飪作為主食。與古羅馬時代相比,歐洲人採用的是一樣的爐火(大部分時候更為簡陋)、一樣的酵母(啤酒花酵母極其珍貴);不一樣的是麵包的供給關係:城市消亡了,變成零星散落的鄉村,羅馬城市公共基礎的麵包提供被鄉間小作坊或家庭手工替代。負責麵包粉的磨坊與烘烤麵包的作坊店常常是一家,閑暇時麵包作坊的烤爐以收費形式,向家中無力搭起爐火的村民開放。

你吃的麵包,中世紀歐洲人有太多意想不到的含義

不一樣的還有羅馬市民難以體會到的飢餓感。在水稻、玉米、小麥這三大穀物中,小麥的產量最低,而從9世紀起到14世紀,日益增長的歐洲人口又越來越依賴穀物,這就意味著中世紀的麵包往往成分複雜:大麥、燕麥、黑麥、栗子以及其他穀物豆類,只要是能想到的,都會被拿來磨粉做成麵包充饑,哪怕最終成品是堅硬無比、難以下咽的「黑麵包」。黑麵包堅硬到什麼程度?今天東歐國家還有一道叫做Gulash的湯,就是以堅硬的烤麵包殼當做湯碗,這種粗糧麵包不僅飽腹還可以長期儲存,哪怕不新鮮,也會被磨碎或捏碎加入醬汁或湯中起到增稠飽腹的效果。而對於富裕家庭來說,無論現烤現賣,吃的都是小麥製成的新鮮白麵包。吃什麼樣的麵包,就代表什麼階級。

你吃的麵包,中世紀歐洲人有太多意想不到的含義

由於關係到國計民生,麵包師是中世紀最早誕生的行業,歐洲各國對於麵包價格的管理也都非常嚴格。公元630年,法國達戈貝特一世出台了第一條控制麵包價格的法令;1266年英國的「麵包與麥酒」法令里規定了每便士能買到的麵包數量。缺斤少兩、以次充好的麵包師會受到嚴厲懲罰,輕則處以四五十倍的罰金,重則封閉爐門、終身禁入麵包行業。

你吃的麵包,中世紀歐洲人有太多意想不到的含義

從世紀起,麵包不僅是一日三餐果腹必須,更是極具西方文化的象徵意義,一方面,麵包與宗教緊密聯繫,在《聖經》里提到麵包,有一半與神靈有關。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上說:「麵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因此在天主教的聖餐儀式中,麵包必不可少。《福音書》的《主禱文》里,人們在基督教的禮拜儀式上祈求「Give us this day our daily bread」(願主賜予我們每日飲食)。

你吃的麵包,中世紀歐洲人有太多意想不到的含義

另一方面,麵包也成了日常物質生活根基的指代,超越了食物的概念,指代生存的物質必需品,如我們熟悉的「愛情與麵包」,「麵包」即象徵了脫離了感情層面的日常生活。在英語同伴「companion」一詞的組成中,「com」意為「和、陪伴」,而「panion」的拉丁文變體 「panis」意思就是「麵包」。「sliced bread」表層含義是分割(享)麵包,也有同甘共苦之意。在英語里的領主」lord」一詞來自盎格魯-撒克遜語,原意是「麵包儲藏者」。

你吃的麵包,中世紀歐洲人有太多意想不到的含義

1666年,倫敦普丁大街上的一個麵包作坊里,小夥計在臨睡前忘記熄滅零星的爐火,火苗順著風勢躥出爐門,釀成倫敦歷史上最大一次火災——三天三夜的大火將倫敦80%的建築毀於一旦,但倫敦也在火災上進行徹底重建。又一次與麵包有關的陰差陽錯,將以英國為首的歐洲國家帶入了新時期。

你吃的麵包,中世紀歐洲人有太多意想不到的含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亞歐研究寮 的精彩文章:

趙武靈王懂得「胡服騎射」,羅馬人為什麼卻不愛穿褲子招滅亡?
有一種飲料曾溫暖了無數人的童年,外國人只會喝,而中國人會吃

TAG:亞歐研究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