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讓我們的人生「無」用?

如何讓我們的人生「無」用?

(道德經)十一章之二

讀些「閑書」

交些「閑友」

養些「閑趣」

……

一天,儒、道、佛的三個修行人登上一個山頭,面對眼前的美麗景色,他們發出了不同的感嘆:

儒家人說:下面的小山村炊煙繚繚、雞鳴狗吠、牛哞馬嘶、清新整潔,小孩在房前屋後嬉笑打鬧,勞作的人在回家的路上有說有笑,好一幅繁榮、溫馨、富足、和睦、歡樂的畫面!

道家人說:小山村固然很美,卻沒有天邊的夕陽美,金燦燦的餘暉美輪美奐,灑滿整個天空大地、映照萬事萬物,天、地、人完美和諧、互相輝映,真是一幅「忘我」的景象!

佛家人說:這一切都是輪迴的幻影!夕陽曇花一現,小山村瀰漫著生老病死,他們的快樂和生命如此短暫!他們的苦難厚重如天地般長久!這一切最後都會歸於「空」!歸於死寂!

在儒家眼中,「有」是第一位,在佛家眼中,「空」(無)是第一位,而在道家眼中,既有「無」,也有「有」。毫無疑問,上面這段文字存在不完整、不恰當、片面的情況(筆者相信,無論採取何種方式修行,真正修行到一定境界都會趨向「同質」,都會超越自我、悲憫眾生萬物)。儒家的「有」讓我們體驗失去時的失落、無奈、焦慮、煩惱、苦悶……,佛家的「空」讓我們摒棄「有」帶來的歡樂,今生和肉體都是荒誕,人生無意義,我們心又不甘……,道家守「正」,以「有」為利,以「無」為用,既看到「有」,又注重「無」,強調在「有」的前提下把握住關鍵:以「無」馭「有」。

「人皆知有用之用,卻不知無用之用也」《莊子.人間世篇》。莊子曾用很多文字論證「無用之用,方為大用」。現在有的年輕人被成功學蠱惑,眼裡只有工作和財富、成就,而沒有生活,甚至把休假、陪家人也作為一項任務。道家認為:「無」是另一種形式的「有」,是比實體的「有」更高層次的「有」,「無」能夠開闊人的眼界,「無」提供人的發展空間和動力,「無」指引人生新的方向、路徑,豐富我們的生活。對於我們生活在當下的人,不再缺吃少衣物資匱乏,我們今天再也不需要為吃飽飯、為供給肉體的生存掙扎,「無」才是我們生命的關鍵。因為我們已經有「有」,即肉體,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無」,以「無」引領我們的人生,讓人生更豐富、更精彩、更有趣。具體而言,就是我們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滿、太緊張,不要讓「有」佔據整個生命,不要讓功利心吞噬整個人生,日常生活中做到有張有弛,學會放棄一些東西,接納一些「無用」的東西,主動給生命留一些「閑」的空間。

讀些「閑書」。我們生活在競爭激烈的功利時代,也許這個時代賦予我們的焦慮和壓力超過以前任何時期。對於很多人而言,專業書、與工作有關的書已經浩如煙海、讀都讀不完,哪有時間讀「閑書」?我小學時偷著收集了一箱小人書,被我父親發現後一把火燒了,還狠狠地責罵我一頓,說我不務正業,讀初中時,只好等爸爸媽媽睡下後,偷偷地在被窩裡用手電筒看《三俠五義》、《說岳全傳》……。在我看來,閑書並不「閑」,閑書給我們打開了另一個世界的大門,閑書讓我們與古今中外不同的先賢進行心的溝通與交流,能夠消解生存的壓力、焦慮和貪婪無止境的功利心,讓我們的人生更完整、更豐富。我們不應該把書籍完全當作工具,而應該把書籍當作我們人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寒夜讀書忘卻眠,錦衾香燼爐無煙」(袁枚《寒夜》),一本「閑書」足以讓我們遠離功利與喧囂,忘卻身前身後事,多麼愜意!

交些「閑友」。蘇軾和佛印乘船遊覽,佛印大師突然拿出一把提有東坡居士詩詞的扇子扔到水裡,並大聲說道:「水流東坡詩(屍)!」蘇軾愣了一下,但很快笑出聲來,指著河岸上正在啃骨頭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蘇軾和佛印大師的故事流傳千古,要放在當下,許多人會認為身在仕途的蘇東坡與方外之人交往是不務正業,並被貼上「無用社交」的標籤,但正是這種「無用社交」成就了一個完整的蘇東坡、一個千年天才的神話。「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閑友」能讓我們跳出原來的圈子,改變我們固有的思考模式和看問題的方式方法,讓我們的眼界更開闊、生活更豐富,會讓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自我,會給我們人生不一樣的啟示和歡樂。

養些「閑趣」。世上本無牢籠,牢籠皆由我們自造、心造。人作為萬物之靈,生活本應該多彩多姿,但被功利困擾後卻變得單調、乾癟、無趣。「花不可以無蝶,山不可以無泉,石不可以無苔,水不可以無藻,喬木不可以無藤蘿,人不可以無癖」(《 幽夢影》張潮)。鮮花需要蝴蝶,芬芳才會活靈活現;高山需要清泉,靈性才會鮮活;山石需要苔癬,才能給人以沉寂久遠的感覺;湖水需要藻類植物,才會賦予水之生機;高大的喬木需要藤蘿纏繞,才會給人豐富的質感;作為人沒有自己的癖好,可以說枉在世上走一遭。愛因斯坦離不開他的小提琴,丘吉爾喜好雪茄,王羲之喜歡鵝、法拉第喜歡看馬戲和喜劇、朱德痴迷蘭花、鄧小平研究橋牌、周恩來習慣吃花生米喝茅台酒……。閑趣實際並不「閑」,閑趣是一種「養心」的方法,閑趣能夠提高生活的品質、人生質量。

無論是讀閑書、交閑友、養閑趣,最終是給自己留些「閑心」。孔子說「君子不器」。作為人,不能把人生當作工具。我們都不希望自己成為他人獲取名利的工具,而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是否把自己當作工具?我們要學會把自己從「有用」中解脫出來,從目的、功利中解脫出來,從繁雜的人際事務中解脫出來,從生活的艱辛、奔波中解脫出來,忘記上司和老闆的「板磚臉」,忘記同事之間的不愉快,甚至猜疑、指責或者鄙夷和不屑,忘記自己的困頓和疲憊……學會照顧自己的人生,學會給自己的人生「留白」,學會給自己的「心」放假,學會做一個圓滿、完整的人。

(春節將至,預祝朋友們春節快樂!事事如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蜀三禾書院 的精彩文章:

TAG:西蜀三禾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