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德年譜/二曲先生學問簡譜

大德年譜/二曲先生學問簡譜

二曲先生學問簡譜

先生姓李,名顒,字中孚,嘗自號慚夫,別署「二曲土室病夫」,學者因稱之為「二曲先生」。世居盩厔,先世無達者。

明天啟七年正月二十五日未時,先生生於西安府盩厔縣。

九歲(崇禎七年),始入小學,二旬而輟。

十五歲(崇禎十四年),喪父。

十八歲(崇禎十七年,冬十月為順治元年)後,向道自學。

十九歲(順治二年),始精研儒學,旁及九流百技。

二十六歲(順治九年),閱《道藏》。

二十七歲(順治十年),閱《釋藏》。

二十九歲(順治十二年),究心經濟,嘗著《帝學宏綱》、《經筵僭擬》、《經世蠡測》、《時務急著》。後歸隱,原稿悉焚去。

三十歲(順治十三年),究心兵法。夏河南嵩縣王所錫、劉鑛走謁先生,退而錄其答語為《盩厔問答》。

三十一歲(順治十四年),夏秋之交,先生患病靜攝,深有感於「默坐澄心」之說,於是一味切己自反,以心觀心。久之,覺靈機天趣,流盎滿前,徹首徹尾,本自光明。太息曰:「學所以明性而已,性明則見道,道見則心化,心化則物理俱融。躍魚非鳶,莫非天機;易簡廣大,本無欠缺;守約施博,無俟外索。若專靠聞見為活計,憑耳目作把柄,猶種樹而不培根,枝枝葉葉外頭尋,惑也久矣。」自是屏去一切,時時返觀默識,涵養本源,亦閱濂、洛、關、閩及河、會、姚、涇論學要語,聊以印心。其自題有云:「余初茫不知學,泛濫於群籍,汲汲以撰述辯訂為事,以為學在是矣。三十以後,始悟其非,深悔從前之誤。自此鞭辟著里,與同人以返觀默識相切砥,雖居恆不廢群籍,而內外本末之辨,則析之甚明,不敢以有用之精神,為無用之汲汲矣。」

三十三歲(順治十六年),邑宰駱鍾麟始以師禮事之,隨時請益。約略於此時撰寫《悔過自新說》。

三十五歲(順治十八年),當道多有標榜,以進後學,先生深以為恥,以為有妨闇修。

三十六歲(康熙元年),七月,天水蔡溪岩年倍先生,托其仲弟,遙肅贄受學。

三十七歲(康熙二年),四月,蒲城王省庵來學,王隱於醫,以年高師事先生。十月,東吳顧亭林來訪。

三十八歲(康熙三年),先生不堪煩擾,斂跡罕出,謝絕應酬。

三十九歲,十一月,先生母卒,哀毀幾不起。

四十歲(康熙五年),十月,葉太守重建關中書院,欲延先生開講,先生不答。十二月葬母。

四十一歲(康熙六年),駱鍾麟升北城司馬,因餞駱侯東行,登華岳,與王省庵、黨兩一、白含章游同城、蒲城。新宰馬芝以其才傲先生,先生遜謝,益增其怨。

四十二歲(康熙七年),四月,白、王迎先生東行,七月返鄉里,門人趙之俊為《東行述》,白含章錄先生安身立命之微言而為《學髓》。是冬,馬芝因群小暗構明織,票拘先生,後經諸方營救而解,先生不以為意,反而返身引咎,痛自淬礪。

四十三歲(康熙八年),春,忌者凶焰正熾,深居寂處,多不見客,後駱公自北城轉本郡司馬,賴以寧息。九月游麗山、太華,張敦庵(珥)迎至同州,朝夕親炙,錄為《體用全學》,李文伯則錄為《讀書次第》。

四十四歲(康熙九年),春,因感時務,稍悟當務之急,莫先於明學術、醒人心,自是絕口不提經濟,惟與士友發明學問為己為人、內外本末之實,以此變化人心,移風易俗。冬十月,貸金鄉里,赴襄城為父招魂;駱公迎先生倡道於南。駱公錄先生語為《匡時要務》。

四十五歲(康熙十年),正月至姑蘇,從者錄為《兩庠匯語》;二月至無錫,宰邑請講於明倫堂,錄其語而為《錫山語要》,後講於東林書院,錄為《東林會語》,又有《梁溪應求錄》;其後,至澄江,為後學立《學程》,再至靖江,門人錄語為《靖江語要》,另錄《傳心錄》;四月,返陝。

四十六歲(康熙十一年),春糧絕,幾不能生,王省庵自蒲來為之辦三月薪米而還。八月至長安,謁馮少墟墓。

四十七歲(康熙十二年),總督鄂善修關中書院,因鍾提學郎而迎請先生至西安講學三月。立《關中學規》、《會約》。鄂善合同撫揮阿席熙上疏康熙帝,舉薦先生。十一月,督撫促先生起程,先生再三以疾辭。

四十八歲(康熙十三年),有旨復徵,先生以死自矢,堅不入朝。

四十九歲(康熙十四年),春,為謝世言,以逆拒來者。八月,舉家避兵富平。冬,顧亭林來書問訊。

五十歲(康熙十五年),張參戎有疾而逝,富平宰郭丞一力擔任先生起居所需。

五十一歲(康熙十六年),五月弟子駱鍾麟逝。冬,顧亭林來訪。

五十二歲(康熙十七年),兵部主政房廷禎以「海內真儒」推薦,朝廷復促起程,後以滴水不入口者五晝夜而作罷,後部覆「奉旨,痊日督撫起送」,一時訝為「鐵漢」,顧亭林寄書盛讚先生德行。

五十三歲(康熙十八年),八月返鄉。流寓富平四載,其答人問學之語,門人錄為《富平答問》。

五十四歲(康熙十九年),建母祠,營堊室,避世其間。

五十五歲(康熙二十年),二月,聞弟子郭丞卒。

五十六歲(康熙二十一年),七月,岐山縣令茹儀鳳刻先生《堊室錄感》。十月,王心敬來學。

五十七歲(康熙二十二年),邑宰張涵擬為先生建書院,先生卻之。

五十八歲(康熙二十三年),旱荒,并日而食,玩易不輟。

五十九歲(康熙二十四年),西蜀楊愧菴弟子傅良辰、張子達來學。冬督學許孫荃捐俸梓布先生《四書反身錄》,擬進呈,先生貽書力阻乃止。

六十二歲(康熙二十七年),李汝欽來學,先生授以肘後牌,汝欽錄之,名曰《授受紀要》。

六十五歲(康熙三十年),高學使爾公、鄭同寇重捐俸為刊《二曲集》。

六十七歲(康熙三十二年),《二曲集》刊竣,高、鄭二公各為之序。

六十八歲(康熙三十三年),九月二十五日,四川楊愧菴先生自京來訪,至十月初二日乃別。先生與之坐論夜分,相互引為知音。

七十一歲(康熙三十六年),無錫倪大令雝梧來謁,先生出示十九年前所輯《司牧寶鑑》,倪即序而梓行。

七十七歲(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帝西巡,欲召見先生,先生以老病未見,因其子慎言進呈《二曲集》、《四書反身錄》二書。帝賜書「操志高潔」扁額。帝一再檢閱,隨即發南書房,令諸學士閱看。

七十九歲(康熙四十四年),夏四月十五日,先生卒,葬於貞賢里南先塋之次(今周至縣二曲中學對面)。

(本學問簡譜為澄觀先生依據《二曲先生年譜》精簡整理而成,以供有緣人參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陸王心學 的精彩文章:

澄心觀學之十二:心易

TAG:陸王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