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1世紀前18年,離我們而去的10位幻想作家們

21世紀前18年,離我們而去的10位幻想作家們

2018年1月22號,厄休拉·勒古恩去世了。

作為第一位獲得雨果獎和星雲獎的雙獎女作家,作為影響了眾多科幻作者、電影從業者的幻想文學大師,她去世的消息一出來,一下子就有很多人出來悼念。

看到新聞的時候是在豆瓣,我當時剛到辦公室坐下,隨手點開一些網頁看,沒想到卻看到了這樣一條消息。

有些不知所措,又有些傷感,可是要去表達什麼,卻又感到詞窮。

還記得幾個月前自己寫了一篇紀念菲利普·K·迪克的文章,在裡面我還提了一下勒古恩跟迪克是高中同班同學。

當時我在心底還有些感慨,迪克去世三十多年了,不知道現在的勒古恩看到新上映的《銀翼殺手》,會不會想起自己的老同學。

沒想一轉眼間,她自己也離我們而去了。

之前我曾在一個知乎回答上說,我喜歡的那些科幻作家們,道格拉斯·亞當斯,羅伯特·謝克里,特里·普拉切特……在我正在讀或者開始讀他們的這些年裡,一個個的都走了。

現在這個名單上又加上了一位勒古恩。

二十一世紀才走過了十八個年頭,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而在這18年里,離我們而去的幻想文學大師,卻可以列上已長長的一串的名字了。

有時候默念他們的名字,或者再去翻看他們的書,就彷彿他們還在一樣。

在這裡,我就列了10位在這18年之中去世的在幻想文學作家。

讓我們再一次回顧一下他們的輝煌。

10、2018 -厄休拉·勒古恩

代表作品:《地海傳說》、《黑暗的左手》

出生日期:1929年

逝世日期:2018年1月22日

介紹:

Ursula K. Le Guin,美國科幻、奇幻女作家,也是女性主義與青少年兒童文學作家。

終其一生,她一共著有小說20餘部,以及詩集、散文集、遊記、文學評論與多本童書。

她最著名的奇幻作品是《地海傳說》系列,一舉奠定她在西方奇幻文學上的經典地位。

她有兩部科幻作品同時獲得了雨果獎和星雲獎,這在幻想文學界是無可比擬的,這兩部作品是《一無所有》和《黑暗的左手》。

她除了創作之外,還花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翻譯老子《道德經》的英譯註解工作之中。

迄今為止,勒古恩共獲得五次雨果獎、六次星雲獎、一次美國國家圖書獎和十八次《軌跡》雜誌讀者票選獎。

2003年,勒古恩被美國科幻奇幻作家協會授予「大師獎」。

個人評價:

在豆瓣看到一篇文章說,宮崎駿父子就是勒古恩的忠實粉絲,所以他的很多作品,從《風之谷》到《哈爾的移動城堡》,就一直受到《地海傳奇》的影響。

當然受她影響的作家和導演還有很多,比如村上春樹也曾經說過自己很喜歡她。

去年有一段時間我專門閱讀科幻小說,還重看了她的《一無所有》和《黑暗的左手》。

我不知道其他的讀者是不是也是如此,但是我知道,自己在讀她的時候,是滿懷敬畏的,很難想像一個女性作家的筆下,居然有著如此深邃的幻想。

《地海傳說》也在自己想讀的書單中卻一直沒有看,沒想到斯人已去,不知道今年再去看還來不來得及。

9、2015 -特里·普拉切特

代表作品:《碟形世界》

出生日期:1948年4月28日

逝世日期:2015年3月12日

介紹:

Terry Pratchett,英國著名幻想小說家,有「幻想小說家超級巨星」之稱。

自1983年開始,他創作供成人閱讀的「碟形世界」 (TheDiscworld)系列。

這部作品以諷刺、幽默的筆調塑造了一個神奇卻又真實的幻想世界,截止他去世一共寫完了四十本,他因此獲得「英國最佳幻想小說獎」。

並因其「為文學做出的貢獻」於1998年在英國女王的生日慶典上,被授予英帝國的「四等勛爵士」稱號。

個人評價:

我曾經寫過一篇紀念普拉切特去世的文章。

在2011年,患了阿茨海默症的普拉切特,拍攝了一部59分鐘的紀錄片,標題叫著《特里·普拉切特:選擇死亡》。

在片中,他走訪了曾經選擇過或正在決定安樂死的幾個對象。

他記錄下自己跟採訪對象們的一些交流,記錄下那些採訪者對生命作出的選擇,記錄下剛認識的朋友卻又要馬上訣別,記錄下他們安樂死的整個過程。

他一邊拍攝,一邊自己也在思考到底要不要選擇安樂死。

片子里讓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他採訪的人問他,什麼時候會是他自己的盡頭呢?

他回答說,應該是他不能再奉獻自我、不能再做一個作家、不能再清晰交流的時候。

那時候的他,其實無法打字了,只能由助手把他的口述記錄下來,但他還是堅持寫碟形世界的第三十八本《鼻煙》。

在片子的結尾,他說,如果他要死去,他希望在陽光中死去。

他最後還是沒有選擇安樂死,因為在2014年,他還寫完了這部書的第四十本,直到2015年底,他才真的離去了。

我相信,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是沐浴在陽光下的。

8、2013 -傑克·萬斯

代表作品:《瀕死的地球》、《最後的城堡》

出生日期:1916年8月28日

逝世日期:2013年5月26日

介紹:

Jack Vance,1916年8月28日生於美國舊金山,以《瀕死的地球》一書開始了自己的寫作生涯。

他的作品《龍主》在1963年獲得雨果獎,《最後的城堡》獲得雨果和星雲雙獎。

他還獲得了1975年的土星獎、1984年和1990年的世界奇幻獎,1996年的科幻協會大師獎和埃德加獎(1961年《籠中人》)。

1984年被授予世界奇幻獎終身成就獎,1997年被授予科幻大師獎。

其最著名的作品是《瀕死的地球》系列,此外還有《Lyonesse》三部曲、《惡魔王子》系列、《Big Planet》等。

個人評價:

萬斯的作品我看的不多,只看過《瀕死的地球》和《龍主》。

怎麼說呢,他的小說在我們現代人看來,可能會覺得過於沉悶和老派,但是他所描繪的那種末世的景象,卻是很多後來者的靈感來源,比如著名的《龍與地下城》,裡面的規則就是參考了《瀕死的地球》。

我也已經記不清自己曾經看過的內容了,但是我卻還是一直記得,那科幻與奇幻奇妙的融合在一起的寫法。

其實很多科幻小說我們說它是奇幻小說一點都不為過,但是我想的是,既然都是幻想小說,何必分得那麼清楚?我們只需要記住,自己曾經沉迷其中的那股樂趣。

這才是幻想小說應有的魅力。

7、2012 -雷·布拉德伯里

代表作品:《火星編年史》、《華氏911》

出生日期:1920年8月22日

逝世日期:2012年6月6日

介紹:

Ray Bradbury,出生於美國伊利諾斯州的沃基甘,一九四三年起當專業作家,三年後獲得了「最佳美國短篇小說獎」。

他是世界聞名的科幻小說家,主要以短篇小說著稱,迄今已出版短篇小說集近二十部,其中較著名的有:《火星紀事》(1950)、《太陽的金蘋果》(1953)、《R 代表火箭》(1962)、《明天午夜》(1966)等。

當然他也寫過《華氏451 度》這樣的中長篇著作,同樣影響深遠。

個人評價:

布拉德伯里是我最喜歡的科幻作家之一,《火靈編年史》是我買過的第一本科幻小說,也是我看過最富有詩意的科幻小說。

聽起來非常大氣的書名,其實書裡面只有一些短小的故事,雷·布拉德伯里以溫婉柔和的筆觸,把科幻寫出了文學的美感,讀來彷彿置身於夢境。

在大學的時候我把這本書放在床頭,偶爾翻上一篇,都能夠一下就沉浸其中。

那鬱結繚繞的的孤獨,那時隱時現的鄉愁,那若有若無的失落,無一不充斥在他那淡淡的敘述之中。

6、2008 -阿瑟·C·克拉克

代表作品:《2001太空漫遊》、《與拉瑪相會》

出生日期:1917年12月16日

逝世日期:2008年3月19日

介紹:

Arthur Charles Clarke,英國作家、發明家,尤其以撰寫科幻小說聞名。

他與艾薩克·阿西莫夫、羅伯特·海因萊因並稱為二十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家。

克拉克最知名的科幻小說作品是《2001太空漫遊》。本書由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於1968年拍攝成同名電影,成為科幻電影的經典名作。

1974年,他的作品《與拉瑪相會》獲星雲獎、雨果獎、約翰·坎貝爾獎。

1986年,榮獲象徵終身成就的星雲科幻大師獎。

同時他還成立了阿瑟克拉克獎,頒給在英國出版的最佳科幻小說。

個人評價:

作為「科幻三巨頭」之一,阿瑟·C·克拉克在科幻史上的影響已經無處不在了。

庫布里克在1968年根據其小說《2001太空漫遊》拍攝而成的電影,是科幻電影史上無法超越的巔峰,每個人在每個不同的時刻去看,都會有不同的感悟。

這是電影的魅力,也同樣是科幻的魅力,它深邃又神秘,它遙遠又觸手可及,它讓人震撼到心悸,它又讓人著迷到深思。

克拉克最讓人稱道的是他的小說非常具有預言性,很多在他書中描述的場景,一一變成了現實。

也許科幻就是這樣,可以把未來展現在我們的眼前,也許它是錯的,但是它也可能是對的,它只是所有可能變成現實的未來中的一條分支而已。

而我們正在迫近的未來,不也是其中的另一條分支嗎?

5、2007 -羅伯特·喬丹

代表作品:《時光之輪》

出生日期:1948年10月17日

逝世日期:2007年9月16日

介紹:

《時光之輪》的作者。

喬丹出版了總共12卷的《時光之輪》系列的前十一卷。

可惜的是,在2006年,他患了一種叫「澱粉樣變性」的絕症,當時他還不無樂觀的說,自己一定會戰勝病魔,再繼續寫作三十年。

之後他一邊繼續協作,一邊會在博客上公布自己的病況,可遺憾的是,他的樂觀最終沒有使自己戰勝疾病,2007年9月16日下午兩點45分,他放棄了與病魔的鬥爭,與世長辭。

《時光之輪》的最後一卷《A Memory of Light》,他終究還是沒有寫完,不過在死前,作者已經口授所有故事情節。

在2007年12月7日,Tor Books出版社正式宣布將由布蘭登·桑德森(Brandon Sanderson)來續寫並完成時光之輪的最後一卷。

個人評價:

作為與《冰與火之歌》齊名的奇幻巨著《時光之輪》的作者,羅伯特·喬丹的名氣沒有馬丁那麼大,可能只是因為他的作品沒有被排成美劇。

但在奇幻界的影響,他跟馬丁一樣,是無可比擬的。

《時光之輪》,與《魔戒》、《冰與火之歌》並稱西方奇幻三大經典,如果你還沒有看過這部恢弘巨著,那麼乘著過年這個假期,可以把打牌搓麻將的時間抽出一些來,去感受一下這個作者筆下的神奇世界。

你將會再一次感受到讀後面兩本書時候的那種震撼。

4、2007 -柳文揚

代表作品:《閃光的生命》、《一日囚》

出生日期:1970年7月5日

逝世日期:2007年7月1日

介紹:

柳文揚,中國年青一代科幻作家,70年代初生於北京,畢業自北京工業大學,一度旅居成都,後來定居北京。

2000-2003年於暢銷雜誌《驚奇檔案》擔任主筆。

出版作品有短篇小說集《閃光的生命》,長篇小說《神奇螞蟻》等。

近作《廢樓十三層》發表於《科幻世界》2006年第十一期,並榮獲2006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讀者提名獎。

曾主持論壇貓骨匣,以想像奇巧,構思出眾聞名。

認為最有想像力的文字是「帶著鎖鏈跳舞」的文字,只有限制下的想像才能發揮想像的潛力,才更美麗。

個人評價:

可能把柳公子列在這些享譽世界的作家裡面,顯得有些單薄,但是對於中國的科幻讀者而言,他卻是繞不過去的一個名字。

第一次接觸柳文揚這個人還是高中的時候了,那時候愛看《科幻世界》,在某一期上讀了一篇名為《一日囚》的文章,從而記住了它的作者,柳文揚。

後來,我看了這個人更多的文章,也越來越了解他,而最讓我喜愛的還是他在《九州幻想》上主持的一檔名叫「九州自助游」的欄目。

在2006年9月份第十二期節目的最後,編者注了一行字,說這一期稿件是柳老大抱病為我們做的,謹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並祝願柳老大早日康復。

當時大家都以為他只是感冒了而已,沒有人能想到這裡面說的抱病二字是該多麼沉重,因為在這之後,就再也沒看到他出來主持這個欄目了。

我們以為的再見,卻是再也不見,不到一年之後,他就因為腦瘤,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3、2005 -羅伯特·謝克里

代表作品:《幽靈五號》、《浪漫服務公司》

出生日期:1928年

逝世日期:2005年12月9日

介紹:

Robert Sheckley,當代科幻小說大師,1928年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

他的主要成就表現在短篇小說上,他的短篇小說以絕妙想像和幽默文風著稱於世,被認為是「一張通往奇異想像世界的單程車票」。

他是一位非常多產的作家,一生共創作400多篇短篇科幻小說和15部長篇小說。

2000年,為獎勵謝克里一生對科幻文學的傑出貢獻,他被授予星雲獎的特別大師獎。

個人評價:

要說短篇科幻小說,寫得經典的不乏少數,可是可以讓我看了又看、愛不釋手的,羅伯特·謝克里的短篇集絕對排在前列。

謝克里是一個幽默的科幻作家,他筆下的故事,大都不算高深,科幻於他而言,可以說只是一個調味料。

他熱衷於將筆下的主人公置於進退兩難的境地,然後與讀者一道看著他們在各種奇奇怪怪的環境中,做出令人捧腹的滑稽表現。

他熱愛抖包袱,喜歡用戲謔筆調來講故事,文字又樸素又親切,讓人看得非常舒服。

所以他筆下的每一個故事,都可以讓讀者看得忍俊不禁,甚至會心一笑。

不過他也不僅僅只是抖抖機靈和調侃嘲笑,他筆下的東西,大都有著現實的影射,只是他善於用最輕鬆愉悅的筆墨,去寫那些嚴肅甚至尖銳的話題。

他寫的是科幻,可是對應的卻是普通的生活。

他只是把故事設置到了一個神奇又難以想像的背景裡面,從而讓這種奇異的效果,更加的不可理喻。

還記得讀高中的時候,常常看《科幻世界》的我,有一天突然在最新的一期雜誌上看到一篇官方悼文,說謝克里去世了。

當時真是心裡一酸,這個幽默的老頭,留下了這麼多令人捧腹的作品,卻自己先一步而去。

2、2003 -鄭文光

代表作品:《飛向人馬座》

出生日期:1929年4月9日

逝世日期:2003年6月17日

介紹:

鄭文光,中國著名科幻作家,被稱為中國科幻文學之父。

著有《飛向人馬座》,鑄就了中國科幻史上的里程碑。

於1998年獲得中國科幻終身成就獎。

他一生共留下了450萬字的文學作品,其中科幻小說大約在100萬字左右。

個人評價:

作為看劉慈欣、何夕、王晉康們長大的一代,我對鄭文光了解的不多,但是我卻清楚的知道,我看的這些作者們,是在這些前輩們的影響下進行創作的。

比如我看資料顯示,他不單單自身創作,他還大力地推廣科普和科幻事業,關心、扶持青年作家的成長,幾乎所有有成就的青年作家都曾經受到過他的邀請並曾經與他暢談。

中國科幻一直都是小眾,而在這裡面,卻一直有一些人在努力著。

1、2001 -道格拉斯·亞當斯

代表作品:《銀河系漫遊指南》

出生日期:1952年3月11日

逝世日期:2001年5月11日

介紹:

Douglas Adams,生於英國劍橋,英國廣播劇作家、音樂家和科幻作家,以寫出了《銀河系漫遊指南》系列作品聞名於世。

《銀河系漫遊指南》最開始這部作品其實是廣播劇,所以裡面的很多場景和對話都有廣播劇的風格。

2001年,他與好萊塢製片商合作,準備將本書拍成電影,不幸的是,在這一年他卻因心臟病猝發離世而去。

他去世的時候只有49歲,也算英年早逝,真是科幻屆的損失。

直到2005年4月29日,由迪斯尼公司拍攝、馬丁·弗瑞曼主演的《銀河系漫遊指南》才正式上映。

個人評價:

作為科幻讀者,要是不讀一下《銀河系漫遊指南》系列,肯定會失去很多樂趣的。

這部妙趣橫生的系列一共有五本書,每一本都不長,卻每一句話都值得讀者去認真讀,因為它實在是太好玩太有意思了。

比如生命、宇宙以及一切的終極答案是42,比如那個患有憂鬱症的機器人馬文,它真是所有科幻作品中,最讓我喜歡的一個機器人。

不禁想起它的眾多語錄,「我左半身的二極體疼得厲害」,「生活,厭惡它或者忽略它,總之不可能喜歡它」……

不行了我感覺自己又要去看一遍原著啦。

結語

在21世紀前面18年去世的科幻作家們,遠不止這些。

比如寫了《不鏽鋼老鼠》的哈里·哈里森,又比如寫過《我是傳奇》的理查德·馬特森……

這些作家們,曾經帶給我們一個又一個神奇乃至絢爛的幻想世界。

我想,就算他們離去了,很多人卻還是在影響和鼓舞著現在的讀者們。

他們離去,卻並未遠去。

21世紀走到現在,才過去了18年。

我們可以想像,在21世紀走完的時候,我們現在所讀過,所愛過,所感動過的所有作者都將不在。

我們自己也將不在了。

但是這些文字,這些想像,這些曾經發生過的感動,卻會一直在這裡。

(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秋葉掉落在樹上 的精彩文章:

TAG:秋葉掉落在樹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