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發現於澳大利亞,最繁榮的時候它們曾經遍布全球

發現於澳大利亞,最繁榮的時候它們曾經遍布全球

酷拉龍長著巨大彎曲的牙齒,是一種大型的食肉動物。最近的化石記錄是 1.126億年前,發現於澳大利亞,最繁榮的時候它們曾經遍布全球。

酷拉龍總長約5米,重量大約500公斤,它們頭部扁平,身材苗條,為了便於觀察水面上的目標,所以眼睛長在了頭頂的位置。因為腿部力量不足,所以不能上岸,一生都在水中生活。據估計,它們可能生活在水流湍急的小溪中,並且和鱷魚有著相似的生活方式。

酷拉龍不適合脫離水而生存,因為其肢翼跟身體比較起來顯得較脆弱。因此,酷拉龍可以很容易的獵捕水中的生物,可是其強壯的下顎和牙齒更意味著它可以獵捕大型獵物,例如小恐龍等等。

同樣的,由於酷拉龍在陸地活動較為笨重,因此只能使用其絕佳的淡水掠食伎倆來獵捕大型獵物:從水裡將岸邊動物拉入水中,就像鱷魚使用的獵食法一樣。這就是我們呈現出來的酷拉龍捕捉小雷利諾龍的方法。

令人驚異的是,地球上其他地方的迷龍滅絕時間竟然更早了大約五千萬年,這些動物似乎被鱷魚取代了。低溫可能是使酷拉龍得以在極地長期存活的原因。

今日的兩棲類動物比鱷魚更能適應低溫,所以在極地獨特的情況下酷拉龍仍然可以生存,鱷魚完全與之無法競爭(今日的鱷魚無法在水溫低於攝氏10度以下的地方生存)。因此酷拉龍的確是珍貴的遺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以故望今 的精彩文章:

巨大的身軀在林間緩緩的前行,就好比是一座可以移動的城堡
既然南半球有企鵝,為什麼北半球就沒有企鵝呢?

TAG:以故望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