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被稱為川軍之魂,抗戰期間壯烈殉國有何細節詳情?

他被稱為川軍之魂,抗戰期間壯烈殉國有何細節詳情?

1935年之前,四川軍閥在不停的內戰中攪得四川大地生靈塗炭,但1935年開始,蔣介石國民政府的強力整合將原本「與世隔絕」的四川重新拉回統一和抗日的中國,但在整合過程中早就的軍閥劉湘又不斷用他的 「四川王」之夢破壞著抗戰大後方的建設,所幸1937年底,劉湘就死去了。而川軍禍國殃民的軍譽,也直到徐州會戰中王銘章殉國才真正扭轉過來。

王銘章(1893—1938), 字之鐘,漢族,四川省新都泰興場人,早年參加保路運動和討伐袁世凱戰爭,曾以其稟性正直、驍勇善戰而享譽軍旅。王銘章在中國抗日戰爭徐州會戰中,因誓死保衛滕縣(今山東省滕州市)而犧牲殉國,為台兒庄大捷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後被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是中國軍方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高級將領之一。

當年,日寇攻陷上海、攻佔南京後,沿津浦線北上,企圖與滄州南下之敵南北夾攻,佔領徐州,繼而覬覦中原,威脅武漢。中國國民黨第二十二集團軍受命阻敵,王明章被任命為第四十一軍前方總指揮,率領122師師部和第364旅進駐滕縣,以解徐州之危。3月14日,滕縣戰役打響,王銘章奉命守敵,此時真正投入的兵力才兩千人,因為王明章的川軍屬於雜牌軍,不成體統,而敵人一萬有餘。16日黎明,萬餘敵寇發動猛攻,況且裝備精良,密集炮火轟擊萬發以上,飛機從早到晚狂轟亂炸。城內居民驚恐萬狀。此時王明章鎮定自若,號召守城官兵誓與陣地共存亡。日寇見自己最精銳的機械化師不能攻克,於是當夜又調集三萬兵力、七十門大炮、四五十輛戰車,包圍了滕縣東南北三面。

日寇的炮火非常密集,敵人步兵在坦克的掩護下,向突破口發動衝鋒,守敵官兵用手榴彈、大刀奮起抵抗,此時血肉橫飛、屍骸遍地、傷亡慘重,王銘章一面督師作戰,一面電告友軍支援。下午2時,敵人用重炮猛轟,飛機在頭上盤旋,城鄉倒塌,防守工事全被摧毀,彈雨與旗幟交輝,血肉與磚頭齊飛。團長王麟等相繼犧牲。敵人佔領南城牆、突入東關後,王明章在縣城十字街口督戰,他說:弟兄們,我們要堅持到最後一分鐘,拼到最後一滴血!下午五點,王明章及少數隨從在西北角登上城牆繼續督戰,不行被敵槍掃射,彈洞穿透腹部,士兵們幫他綁緊綁腿,繼續號召人作戰。最後他呼喊:「中華民族萬歲!」便氣絕身亡,年僅45歲。」

王銘章殉難後,滕縣城內300名重傷川軍為不落入敵手,互以手榴彈自炸全部殉國, 時城內零星官兵仍在頑強與日軍戰鬥,直至次日午前槍聲才徹底停止,最後只有二三百人突出重圍。滕縣之戰自1938年3月14日晨爆發至18日 午結束,共4天半計108個小時,川軍城內外總計傷亡一萬餘人,日軍也傷亡慘重死傷達2000餘人。王銘章是此次戰役中,包 括整個「台兒庄會戰」中,中國方面犧牲的最高指揮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十史 的精彩文章:

遼瀋戰役國民黨四大兵團司令,最終都是什麼結局?
淮海戰役中,杜聿明為什麼不投誠起義?原因和此人有關

TAG:二十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