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類的樂園情結

人類的樂園情結

人類的樂園情結

黎荔

人類是天生具有樂園情結的動物。

伊甸園一詞至今是世界性的文學隱喻,專指那種早已逝去的人類理想中的樂園境界,可以和希臘神話中的黃金時代,以及其他民族中信仰的天堂境界,例如漢民族的桃花源,藏民族的香巴拉,類比為同樣的人類夢幻之地、理想之地。這些伊甸園、理想國、世外桃源、烏托邦,都有著寬厚的大地、幽靜的森林,平和的湖泊、潺潺的流水、深邃的洞穴、寧靜的花園,等等。似乎共同的原型是:一個栽種著美麗的果樹、長滿奇花異草的仙境花園。

我覺得這體現著女性尤其是母親形象的諸多特徵:慈愛安詳、寧靜和平、滋養哺育、生命之本。從這些線索看、伊甸園表現了人類戀母情結的理想化。「復樂園」的永恆主題對應著人類歸根反本的無意識衝動。為什麼人類總是不得已要失樂園?因為被逐出樂園意味著子體與母體必須分離,從此必須自己發展自己的生命,從事生產活動,組成家庭和社會關係,完成真正意義上的頂天立地之「人」的演化。人類渴望伊甸樂境,正是一種盼望回歸母體、再返子宮的無意識流露。

記得當年讀弗洛伊德《夢的解釋》,他將夢境里的圓形物體如蘋果、梨子都解釋成乳房,乳房在精神分析上成為伊甸園的象徵。一度,我們倘佯於樂園中,後來卻遭到放逐,被迫在沒有乳房的荒漠中流浪。長大成人後,我們無止境地追求原始乳房所代表的舒適,偶爾,兩性結合會帶給我們同樣的撫慰。不管對弗洛伊德的乳房理論有何保留意見,我們不能不承認他的成就,他將乳房歷史的兩股勢力統合成一個強有力的心理學典範,讓母性乳房與情慾乳房合而為一。母親與愛人永遠共享同一個源頭,那就是乳房,雖然我們已經遠離了它的原始溫暖,它的光芒卻一直照耀到現在。在弗洛伊德之前,從未有人如此了解乳房對人類心理的影響力。

受弗洛伊德的觀念影響,我認為在《聖經》和古希臘神話傳說中,之所以那麼強調一隻蘋果改變了歷史,也來自於人類與生俱來的樂園情結。蘋果代表著乳房的誘惑和慾望,對於幼兒來說,正是天堂中的聖殿,但一旦被迫失去或分離,未免會引發怨恨,是具有摧毀能力的誘因。因為吃了蘋果,犯了原罪,亞當和夏娃被趕出了樂園;因為金蘋果,美惠三女神讓帕里斯拐走了美麗的海倫,引發了十年的特洛伊戰爭。蘋果就是微縮版的伊甸園,是伊甸園的核心與禁地,當然,我們也可以用花蕊、草莓、櫻桃等其他的水果花朵來代替蘋果。據彌爾頓的《失樂園》描述,在那片充滿詩意的樂土,「那其間土質腴肥,——百樹叢生,樹樹都饒色、香、味,而百樹之中,則有生命樹挺然卓異,上生著芬芳的鮮果,黃金質地……」所有的樂園最關鍵的描述都是這樣的,其中一定有著流著奶與蜜的大地乳房(水果或花朵),從中分明可以見出,永恆母親或者說永恆女性所施加的影響力。

當年在母懷中吮乳的我們,無憂無慮、無知無識、混混噩噩、安全而幸福,正是生活在人類最初的伊甸園中。然而,散場時光一到,我們就被逐出了這個伊甸園,永不復返。那是生命的肇始之初和歷史的源頭,人類心靈的棲息地和精神的家園。從此,我們總是痴心妄想,要為心靈找一塊棲息地,心中的理想國度未必真實存在,卻永遠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提供著一種逃離現實、顛覆常規的可能性,吸引著我們不懈地追尋和探求。

樂園,是心靈自由之地。而一個人只有在極幼小之時,在母親的庇護與遮擋中,才會擁有那種短如絢麗晨光的自由吧?從懂得社會規則和價值差別(對與錯、好與壞、榮與辱、揚與貶等等)開始,每個人的心靈都要走進槍林彈雨一般的千萬種價值的審視、評判、褒貶乃至誤解中去,每個人便都不得不遮擋起肉體和靈魂的羞處,於是走進隔膜與防範,走進了孤獨。從那時起所有的人就都生出了一個渴望:走出孤獨,回歸樂園。然而,子體已不可逆地分離出母體,不斷的回憶帶不回最初的自己,樂園已不可復歸,不可復歸。歲月已將母親的身體抓皺,頭髮變色,不再油黑,身為凡人,總得變老,這是難躲的命運,誰也難敵時間的灰暗,長大的我們再也無法找到當年的伊甸園了。「自從亞當、夏娃被逐後,那天上的花園已荒蕪到怎樣了?」

清涼的泉水喃喃流過

芳香洋溢的果園,

林中的樹葉發出蕭蕭,

引人恬然入眠。

哪兒去了,甜的蘋果?

哪兒去了,甜的櫻桃?

一旦逝去,永難挽回,

哀怨這一切,可又能怎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安交大黎荔 的精彩文章:

如何理解一個女性在婚姻市場上的挑剔
從《傳道書》到《好了歌》

TAG:西安交大黎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