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量子意識理論,到底是科學還是宗教?

量子意識理論,到底是科學還是宗教?

我們的意識可以被看作一個量子過程,這是在90年代初期出現的一個新的科學假設,也是推動社會重新思考未來的世界。這個假設直到今天,它被認為是模稜兩可的。但是,每過一年,就有越來越多的支持者。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在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引入量子的概念。

190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發表了三篇文章,其中一篇他假設光線被能量的量子發射和吸收,從而支持普朗克。在接下來的二十年里,量子模型越來越受到先進科學家的支持,從邊際轉變為基礎之一。

在1925年,試圖描述量子過程,十年後薛定諤表明,任何量子系統處於不確定性(「疊加」)的狀態,並把它的穩定狀態中的一種可以使系統直接觀察。原來,世界上沒有客觀的圖景,因為宇宙的基本狀態取決於觀察者的主觀性。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並不是所有的物理學家都同意承認量子力學創造者的結論是正確的,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不得不顛覆自己的信念。

1989年,牛津大學教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出版了「國王的新思維」一書,向公眾介紹了他對「量子意識」的看法。科學家考慮了關於意識本質的三個觀點。

第一(唯物主義)。第二種(唯心主義的)意識是物質存在的一種特殊形式,暫時超出了我們的理解範圍,並且被唯物主義的方法所研究。第三種(量子)意識是宇宙開始以來發生的一系列物理事件的結果,因此它可以被認為是我們世界的基本屬性之一。

彭羅斯是一位權威的物理學家,但是他對生物學知之甚少。因此,他無法明確地說出人腦中的哪些機制對「量子」思想負責。

他得到了美國神經科學家斯圖爾特·哈默洛夫(Stuart Hameroff)的幫助,1975年以來他一直在研究意識的本質。在1987年,他出版了「絕對的電腦」,他在其中指出,神秘的纖維結構在大腦中的神經元細胞骨架微管。它們由蛋白質微管蛋白組成。

然而,生物學家觀察到的一些現象只能從量子力學的角度來解釋。例如,在1986年物理學家馬修提出了這樣一個假設,即大腦中的磷酸鹽分子可以作為一種穩定量子的「倉庫」。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有沒有死亡?

量子意識理論的支持者在他們的推理中更進一步。據介紹,我們的意識是一個以犧牲處理後的信息為代價的自我學習程序,整個信息是一個靈魂。最主要的是這個信息並沒有消失,仍然是在量子層面上發生過程的一部分。可能死後我們會失去我們的個性,但是我們會變得更多。

回想起,在上個世紀,相對論,宇宙大爆炸理論和量子力學本身被稱為理想主義。靈魂意識存在值得等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萬物未解之謎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爆新結論:外行星上的生命並不需要氧氣
七千年前的洞穴,發現外星文明

TAG:萬物未解之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