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聖經與家教家庭教育的六個忌諱

聖經與家教家庭教育的六個忌諱

聖經說:「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弗六:4)

《聖經》鼓勵基督徒父母,照著主的教訓與警戒養育孩童,但不要惹兒女的氣。一些家長在教育方法上的欠缺或不當,使得自己的教育不僅沒有效果反而產生了負面效應,引起了孩子的反感和叛逆,是值得我們反思的。為了讓我們的家長不再「好心沒有好結果」,我們要在六個方面上避免「惹孩子的氣」。

1.不嘮叨,避免引起孩子的逆反情緒

耶穌曾責備一些自以為義的人,他們故意在別人面前作冗長的禱告,「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太六:7)話語機械性的重複、冗長,啰嗦,不但神不喜歡,人也不喜歡。父母往往對孩子的期望很高,總希望孩子事事順自己的心愿,若有不順心就不停地說教,翻來覆去,便成了嘮叨。嘮叨的心理特徵就是對孩子不放心、不信任,給孩子的心理感受也是父母不相信、不尊重自己,同時也給孩子散布了負面情緒。心理學研究:負面情緒最容易引發另一方的負面情緒。在調查中,孩子們對父母的嘮叨均存在著反感和不滿,孩子們說:「很多話講一遍就夠了,但他們總是嘮嘮叨叨,沒完沒了。雖然我們也知道他們嘮叨是為了督促自己,但說的次數多了,心裡就覺得煩。」

父母嘮叨一般總是指責的多,批評的多,抱怨的多,有時甚至諷刺挖苦,孩子當然不愛聽,甚至會感到厭煩。明強是個表現很好的孩子,有一天放學後跟著朋友到電子遊戲廳玩,後來被爸爸媽媽知道了,爸爸對他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明強也表示今後決不再去遊戲機了。第二天,媽媽又再提起此事,明強再次向媽媽道歉。第三天、第四天媽媽又再嘮叨此事,明強很反感,跟媽媽吵了起來,又故意再次進電子遊戲機廳,母子關係很僵。後來經老師調解才知道明強對媽媽的嘮叨,不信任他很不滿,是賭氣故意再去遊戲機廳的。

家長應當時時提醒自己,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正確把握孩子的心理狀態,要用聖經的道理教導孩子,同時學會尊重孩子,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提醒,不要引起孩子的反感,要以孩子能夠接受的談話指導孩子,這樣的教育才易於被孩子接受,才是有果效的教育。

2. 不隨便發脾氣

聖經說:不輕易發怒的,大有聰明。性情暴躁的,大顯愚妄。箴十四:29

又說:人有見識,就不輕易發怒。一些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很不耐心,動輒發火。有孩子說:「真不知道我媽媽的脾氣為什麼那麼差,稍不順心就會發作。我在家裡,只要她看不順眼,不問青紅皂白逮住就罵。我實在反感媽媽的做法。」

看,孩子是如此不喜歡脾氣暴躁、方法簡單的家長。所以,為了取得好的教育效果,也為了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家長應當加強自身靈修,盡量剋制自己、提醒自己,不要為一丁點小事大動肝火,更不要拿孩子作為發火的對象。當孩子需要提醒、需要教育的時候,家長也要以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千萬不要簡單粗暴,不然效果會適得其反。聖經教導我們: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所以發怒往往解決不了問題,反而給孩子的心裡留下了不滿的陰影,久而久之,孩子學會愛發脾氣,性格也會變得暴躁起來。保羅說: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主的教訓和警戒是出於滿滿的愛和溫和的態度教育人,能夠忍耐等候人的悔改。如果我們也能如此行,家教的氣氛就不會那麼緊張,親子關係也能進一步建立起來。

3.不埋怨、指責,不拿孩子和別人比較

人與神有一樣的性情,因為人是按照神的形象造的。神喜悅的,人往往也喜悅,神所不喜悅的,人也不喜悅。聖經中神不喜悅埋怨、指責的情緒,生活中的人也如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全班或者全年級甚至全校、全世界最優秀的。他們對於孩子的表現,這也不合心,那也不滿意;而且老拿別人孩子的優點和自己孩子的缺點做比較,其目的當然是為了激勵孩子,但是他們恰恰忘了這樣做不僅引起孩子的反感,達不到激勵的目的,反而會嚴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給孩子成長帶來嚴重的心理陰影。因為你老是說他這也不如人,那也比人差,孩子聽慣了負面的評價,他哪裡還有自信心,哪裡還有成功的慾望?

所以,要給孩子自信、給孩子追求成功的慾望,家長就必須克服埋怨、指責和拿其他孩子的優點與自己孩子缺點比較的壞習慣,對孩子要一分為二,多肯定表揚,多一些正面的指導和評價,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固有的興趣愛好和不同的發展方向,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與有長處的孩子比對自己的孩子就很不公平也很不妥當,必然影響孩子的情緒和上進心。

4.不要過分限制孩子的自由

自由是神給人類的恩典,神造人就給人充分的自由,在人的內心賦有自由的基因,所以人都有渴望自由的個性特點。可見孩子渴望理解、追求平等、追求個性的願望之強烈是可以理解的。

如何使孩子有自由呢?主耶穌說:「真理使人得自由。」在真理的引導下,在真理的範圍內的自由,告訴我們在給孩子必要的「教訓和警戒」的真理和道德的原則範圍內,要給孩子充分的自由。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管理特別嚴格、特別細,而且多數是限制性的,如不許出去玩、不許看電視、不許玩電腦、不讓玩玩具、不讓買自己喜歡的衣服、不讓和男(女)同學往來……在家裡這也不行、那也不讓,這都讓孩子們感到很反感、很壓抑。

所以,對待孩子不要太嚴厲、太細、管理太多,也不要簡單粗暴,要充分尊重孩子,少採取命令式,多一些協商,讓孩子在平等寬鬆的家庭環境中成長。這樣才有利於孩子健全人格的建立。

5.不要只關心學習成績或濫報各種輔導班

急功近利,從眾心理似乎是所有家長的共性。他們只盯著孩子的作業本和成績單,他們只要求孩子成績好,除此之外一切的事情都可以忽略,都可以不要。而且為了孩子能夠出眾、拔尖、多才多藝,他們還給孩子報了許多的輔導班、興趣班、特長班,也不管孩子到底喜不喜歡、有沒有特長、有沒有興趣。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天賦潛能,這些潛能體現在孩子自身的興趣愛好,是神給孩子們的特別禮物。家長所要做的就是發現孩子的潛能,要給予呵護培植,而不是跟風隨流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在孩子身上。這種盲目而急功近利的做法會讓孩子產生反感,這樣的教育方法是註定要失敗的,同時也扼殺了孩子的天賦潛能。

所以在與孩子的接觸交流中,父母不能只喜歡和孩子聊有關學習的話題,對於學校生活、孩子的興趣愛好也要關心了解,要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決不把孩子不喜歡的東西強加給孩子。

6.不要舉止不文明

榜樣是最重要最鮮活的教育。主耶穌道成肉身作人的樣式,就是為世人樹立了完全人的榜樣,耶穌的言行一致,舉止聖潔端莊謙和,成為人類萬世師表。聖經強調:「行為正直,作事公義,心裡說實話的人。」是神喜悅人也喜悅的人。(詩十五:2)基督徒家長大多數都比較端莊、謙虛、得體,但也有少數家長,信心與行為較軟弱,仍然留有舊人的習慣。有的大大咧咧,言語粗魯,舉止粗俗,他自己倒不覺得,但是給人覺得彆扭,也給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另有一部分家長,特別愛瞎吹,說話不實在。還有少數家長,不注意自己的儀錶,或過分打扮,或穿著太不講究、太過隨便、邋裡邋遢。孩子攤上這樣的家長,自然會覺得丟臉,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甚至瞧不起自己的家長。因此這就值得我們所有的家長注意,俗話說:育人先正己。要教育好下一代,讓孩子們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就必須要嚴格要求自己,端莊自己的言行舉止,以身作則作孩子的好榜樣。

以上種種是孩子們最反感家長的幾種做法。除此之外,當然還有許多,比如在孩子面前吸煙、酗酒、吵架、欺哄孩子、言行不一、不相信孩子、不能正確評價孩子、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或者放任自流等。我們要想使自己的教育效果更加顯著,就得改進我們的教育方法。聖經說:「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加六: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衛之琴 的精彩文章:

TAG:大衛之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