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越強大,和平越可靠

中國越強大,和平越可靠

孫紹波/畫

吳健/文

這幾天,人們不時被天空中的事情吸引,前有「一箭七星」的精彩發射,後有「魔幻之月」的驚艷絕倫,而最新一次是「驚天一擊」。中國國防部權威發布——2月5日,中國在境內進行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預期目的,試驗是防禦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

早在上世紀60年代,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曾向毛主席彙報反導研究,毛主席說:「五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十五年總要搞出來!」

反導是「反導攔截」的簡稱,系用導彈摧毀中遠程彈道導彈的作戰行動。現代國防,導彈攻防是重要能力指標。沒有導彈防禦能力的國家,一旦遇到導彈戰,會像亞瑟王的勇士那樣,雖能執銳前行,但戰後必然傷痕纍纍,而導彈防禦系統就是要在敵方導彈威脅之下,在國土上空加裝天網,使之成為「一手持劍、一手持盾」的勇士,在用盾牌隔開對方的利刃後,用勇敢的劍洞穿敵方胸膛。

在反導作戰中,中段反導被稱為「黃金窗口」,因為飛行中段是彈道導彈從火箭發動機停機到再入大氣層的最長階段,一般可達20分鐘,能為攔截器和感測器提供更多時間準備,確保一擊中的。然而,「黃金窗口」也意味著技術門檻之高,中國是「中段反導俱樂部」里屈指可數的成員之一,這一成就足以讓每個中國人為之自豪。在不久前結束的「砥礪奮進的五年」成就展上,一幅國產P波段戰略預警雷達的照片首度公開,它正是中國遠程防空反導、戰略信息預警的核心裝備,而在紀錄片《強軍》第六集《跨越》中更是出現中段反導試驗的鏡頭,體現了中國國防科技領域的自主創新與「彎道超車」能力。

反導技術是戰略防禦之盾,是大國博弈的重要籌碼。防空作戰正發生巨大變化,面對全球20個國家能造中遠程彈道導彈、超過50個國家擁有中遠程導彈的戰略態勢,過去針對飛機等氣動目標的防空系統正變得漏洞頻出,尤其彈道導彈無論技術擴散還是毀傷能力均呈加劇之勢,從防空型防空系統向防空反導或防空天型防空系統轉型,是我國國防建設的重大課題。陸基中段反導試驗多次成功,標誌著中國國土防空理念與裝備技術踏上新時代的轉型之路。

與某些國家出於「絕對安全、絕對霸權」目的構建的「對手包圍型」反導系統性質不同,中國反導建設是為了維護自身安全與國際戰略穩定。俄羅斯「自由媒體」網站表示,中國沒有反導雷達或攔截彈出現在境外,也未追求剝奪別國戰略反擊能力,世界不必為中國反導事業感到「異樣」。美國太空問題專家特里薩·希金斯也曾在《商業內幕》雜誌表示,現代衝突,來自天空的垂直打擊日益普遍,中國國家安全更多繫於空天安全,反導研究並不令人意外。從事戰略武器研究的俄學者葉夫謝耶夫坦言,「作為中國主要導彈進攻能力的火箭軍,奉行『核常兼備,全域懾戰』的戰略,表明中國的『鐵拳』首要目的是遏制戰爭,有很高的『使用門檻』,而充當『國家盾牌』的反導體系就更不會主動去威脅別人,對它說三道四,無疑是虛偽的」。

從更廣闊的視野看,從航母下水,到殲-20服役,再到反導試驗,中國主動介紹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進一步體現了軍事透明度,展示了捍衛和平的決心與能力。近年來,中國軍隊不斷加大開放力度,在世界舞台上日益展示出自己的風采。如今,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中國連續公開發表國防白皮書、軍控與防擴散白皮書等重要文件,闡釋中國軍隊和平發展的善意。舉個典型案例:在資源匱乏的黎巴嫩,中國維和軍人為了減少當地農民損失,在排除果園內散落在樹上的未爆子母彈時,不用聯合國推薦的就地爆破法,而用高危險的人工排除法,最大限度地減少民眾損失,讓他們早日重新過上正常生活。

威力再強大的武器,掌握在這樣的軍人手裡,必然是和平與正義的「力量倍增器」。當解放軍完全掌握中段反導技術後,不但使中國躋身世界反導俱樂部,還會像54年前中國爆炸首顆原子彈那樣,成為遏制世界戰爭惡魔的力量,中國將再次成為遏制全球破壞戰略穩定狂潮的中流砥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晚報 的精彩文章:

韓國:朝鮮將派奧委會官員、啦啦隊等共280人訪韓
春運首趟列車·回家的行囊

TAG: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