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米科技:「智能手環第一股」,小米生態究竟有何威力?

華米科技:「智能手環第一股」,小米生態究竟有何威力?

這周,智能手環公司「華米科技」在美股上市。

華米科技,就是小米手環的生產商,是小米生態里最重要的供應商之一。

同樣是智能手環生產商,對比業績大幅下滑的主要競爭對手FITBIT,華米科技的成長速度可謂驚人。那麼,智能手環市場到底處於怎樣的狀態?

而隨著小米生態鏈的公司,如開潤股份、動力未來(青米科技)、萬魔聲學等逐一上市,小米生態的特徵也更多浮出水面,生態到底有什麼威力?它們又是如何發展獨立品牌/品類的的?

除此以外,小米系與騰訊系、阿里系有何差異?

華米科技

1.1 應用場景多

華米科技由黃汪一手創辦。

在創業前,黃汪是嵌入式Linux技術在中國最早的倡導者;在創業階段,黃汪先後為OPPO、藍魔、魅族做過MP4的產品設計。

2013年,黃汪與小米系、雷軍結識。據黃汪在媒體訪問時所述,那時雷軍讓他「拋下一切,一起干一件大事。」

這件大事就是創辦華米科技、研發小米手環。

2014年7月,華米科技生產的小米手環1代正式推出。雖然小米手環1代僅有記步、監測睡眠等少量功能,但在那個國外可穿戴設備價格動輒高達上千元的時代,小米手環1代以79元的超低定價,滿足了國人對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好奇,瞬間成為現象級的產品。

在2016年6月份,華米科技推出了小米手環2代,在前一版本基礎之上,小米手環2代增添了OLED顯示觸摸等功能,再次獲得巨大成功。

隨後,華米科技逐步推出了自有品牌的新手環Amazfit,以及自己的智能運動手錶,形成了全新的自有手環+手錶的產品矩陣:

可以看見,目前手環的應用場景已經遠遠超越了前幾年的睡眠監測、記步。

例如,華米科技與建設銀行合作開發的「龍支付米動手環」,已經可以實現在ATM機上直接取現;同時可以在上海公交系統進行支付。戴著這款手環。就可以在上海跑步、消費、坐公交和地鐵,完全不需要攜帶手機。

又例如,「米動健康」手環,已經帶有心電圖感測器,能夠精確捕捉心電圖並評估心臟狀況,將相關異常信息及時上傳給內科醫生人工審查,再反饋給用戶進行預警,同時提供7 X 24 小時免費健康諮詢服務。目前華米正在申請CFDA II級醫療設備認證和醫療設備生產許可證,準備將手環的應用擴展到醫療領域。

此外,手環的另外一個重要應用場景是智能家居領域。比如可以連接小米的智能電燈,電燈開關功能與用戶的睡眠模式同步,當用戶入睡時自動關閉。

整體而言,華米手環的應用場景是三類:

(1)個人身份ID識別延伸出的支付等功能;

(2)個人健康狀態監測延伸出的健康管理等功能;

(3)智能家居。

1.2 毛利率、利潤快速提升

根據Frost & Sullivan的數據,華米科技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在2017年前三季度已經達到了1160萬台,躍升至世界第一,超越了競爭對手FITBIT以及蘋果。同時註冊用戶達到了4960萬人。

在出貨量快速提升之下,華米科技的業績也快速上漲。當然,這些業績主要由小米手環貢獻了接近90%,華米自有品牌的出貨量相比之下仍然比較少。

2015年、2016年、2017年前三季度華米科技分別實現營業收入8.96億元、15.56億元、12.96億元。分別實現凈利潤-0.38億元、0.24億元、0.95億元。詳見下方表格:

從華米的財務數據上可以看到,在2015年銷售小米手環1代時,華米科技其實沒有賺錢。雖然2015年華米營業收入有近9億元,但整體毛利率只有12.34%、凈利率為-4.24%。

小米1代手環的定價被壓低到極限的79億元,目的為了打造爆款,完成用戶的培育過程。2016年推出小米2代手環以後,華米科技才實現盈利。

小米2代的定價從79元提升至149元,漲幅88.6%,產品毛利率由12.5%上升至24.8%。據披露小米2代的出貨量超過3000萬款,是小米1代的2倍多。隨著出貨量的上升,華米有更大的規模經濟和更強大的與供應商和製造商的談判能力,採購成本快速下降。因此,在2017年前三季度華米科技實現接近1億元的利潤,盈利能力有極大幅度上漲。

1.3 生態的威力:驚人的成本控制能力

在極低的售價之下還能實現快速的盈利能力提升,背後是小米生態下的驚人的成本控制力。

在智能手環領域,華米的競爭對手主要是FITBIT。

根據Strategy Analytics的數據,2017年上半年華米佔到全球總出貨量的17%、排名第一;FITBIT出貨量佔比是16%、排名第二。兩家公司生產的手環品類幾乎一致。

FITBIT在2009年推出了第一款健身跟蹤設備Fitbit Tracker,隨後推出了各系列的智能手環和智能手錶產品,在2015年出貨量超過2000萬個,積累了960萬活躍用戶,產品銷售至全球50個國家。

2015年,FITBIT在紐交所正式上市,成為全球第一家上市的智能可穿戴公司。上市後,FITBIT被寄予厚望,總市值一度超過600億人民幣,市盈率超過200倍。

但好景不長,從2015年年底開始FITBIT的產品銷量放緩,股價開始下跌。2016年FITBIT產品活躍人數首次出現下降。雖然營收仍然高達21.69億美元(約120.07億元),但在短暫的兩年盈利之後,FITBIT再次轉為虧損。

2017年前三季度,隨著用戶活躍度下降,FITBIT營業收入10.45億美元(約69.34億元),同比下降34.5%,虧損2.32億美元(約15.38億元)。

截至上周五, FITBIT總市值已經從上市時的近500億人民幣,下跌至75億人民幣左右。

為什麼華米、FITBIT在產品品類、市佔率相似的情況下,營收與利潤差別如此巨大?

答案在於,生態鏈式經營的威力。

從財報可以看到,FITBIT和華米雖然業務和產品幾乎相同,但毛利率、銷售費用大不相同。

在毛利率方面,FITBIT毛利率一直維持在40%左右的水平;華米的小米手環1代的毛利率17.5%、小米手環2的毛利率24.8%。

在銷售費用方面,FITBIT的銷售費用率不僅絕對水平高,而且逐年提高,由2012年的13.4%已經升至當前的25.74%。但華米科技的銷售費用率保持在2%的可以忽略不計的水平。

FITBIT的銷售費用、銷售費用率不斷上升:

華米的銷售費用、銷售費用率非常低:

此外,華米的採購成本遠低於FITBIT。一方面是因為華米坐落在全球硬體之都深圳,採購有優勢;另一方面小米生態鏈數十家企業往往聯合採購,這帶來了巨大的規模優勢與談判優勢。據公告披露,相同材料,華米的成本經常只有FITBIT的50%。

生態鏈下的公司如何發展?

2.1 小米生態的由來

2013年時,小米決定投資100家智能硬體企業,打造智能硬體生態鏈。以「投資+孵化」的形式,布局智能硬體市場。

小米對生態鏈的投資方法是:

(1)不控股,小米一般占生態鏈公司20%-25%的股份;

(2)各生態鏈公司輕資產運營,專註於研發、設計,生產主要採用代工模式。

(3)小米與生態鏈公司共同定義產品、主導設計、協助研發、背書供應鏈。生態鏈企業要保證所有的產品都符合小米的風格,精緻、耐用且性價比高。

(4)對通過小米內測後的生態鏈公司的產品,小米按類別開放米家和小米兩個品牌,可以在小米的渠道內進行銷售。小米與生態鏈公司對銷售利潤按50%:50%的比例進行分成。

通過布局生態鏈,小米整個體系增添了手機之外的各系列硬體產品。這些產品由於由小米統一輸出產品理念與設計,不僅外觀風格統一、簡潔,而且均將毛利率壓低至極限,具備了極強的性價比與吸引力。

小米進而為這些產品開放銷售渠道:小米網、小米商城、米家商城、線下店面小米之家。這就意味著,每一個在小米電商上的產品,都擁有遠遠高於其他電商平台的用戶關注度。

一旦進入小米的電商平台,生態鏈企業的產品銷量就會呈現爆髮式成長。

小米生態鏈的獨特之處是,小米生態鏈公司以小米品牌的產品立足贏得口碑,這進一步放大了小米的品牌價值。實際上,小米、騰訊、阿里的擴張已經成為了當前時代不可忽視的力量,影響到投資併購整體生態以及日常消費的方方面面。小米構建生態鏈的方式與騰訊、阿里有所區別。(詳見此前文章:平台資本主義丨從四維圖新到三江購物:騰訊、阿里如何成為A股新資本系?)

通過「投資+孵化」,小米與生態鏈公司互相彼此為價值的放大器,小米向生態鏈公司輸出產品定義,從品牌、渠道、供應鏈管理等多方面支持,生態鏈公司則增加了小米的想像空間,提升了小米的估值。

2.2 生態鏈公司的新發展

在小米渠道中打造爆款,是生態鏈公司的成長第一步。

第二步,是開發獨立產品與品牌,「去小米化」。

以華米科技為例,目前已經將「Amazfit」作為發展重心,用這個品牌來銷售非小米設計和製造的產品,Amazfit系列產品所佔的華米營收比例,已經由2015年的2.90%提升至2017年三季度的17.60%。詳見下表:

同樣的軌跡也出現在小米生態鏈的其餘幾家上市公司身上:

(1)開潤股份

開潤股份主要為小米生產箱包,於2016年在A股上市,是小米生態鏈第一家上市的公司。在為小米提供產品同時,開潤股份還以ODM/OEM的業務模式為其他國際著名品牌客戶提供包袋類產品的研發設計與生產製造服務。

2017年3月,開潤的「90分金屬旅行箱」,獲得「2017年德國IF設計大獎」。開潤的銷售費用率同樣很低。

(2)萬魔聲學

萬魔聲學是小米耳機的供應商,從2015年開始萬魔聲學成立了屬於自己的國產耳機自主品牌1MORE,周杰倫是其股東之一。2017年12月,萬魔聲學在A股買殼共達電聲。(詳見此前對萬魔聲學買殼整合的分析:平台資本主義丨市場化的舉國之力:國家大基金控股長電科技、助萬魔聲學借殼)

(3)青米科技(母公司為「動力未來」)

青米科技是小米插線板的生產商。2016年底青米科技(母公司為「動力未來」)在新三板掛牌。以前青米插線板全部通過小米銷售,但目前青米的最新產品卻選擇與京東商城合作,以眾籌方式試點在京東商城銷售產品。同時青米表示將繼續開拓新的產品銷售渠道,以降低對小米的依賴。營收情況詳見下表:

上述這些小米生態鏈公司,都經歷著相似的發展軌跡:在小米的品牌、渠道支持下,銷售費用率極低,以低利潤搶佔市場,然後逐步開始發展自有品牌,逐漸去小米化。

這是為什麼呢?

誠然,通過小米生態鏈,小米生態鏈公司的營收能實現短時間內爆髮式的上漲,但這種上漲是以犧牲毛利率為代價的。這意味著利潤體量會非常低。小米生態鏈所吸附的用戶與小米本身的用戶重合度高,都非常注重性價比,使這些企業很難在小米生態鏈之內開闢中高端市場。

因此,隨著性價比優先的搶市場佔有率階段逐漸過去,小米生態鏈公司需要成立獨立品牌,開拓中高端客戶,來提升自己的毛利率和盈利能力。

而小米生態鏈帶給這些企業的設計理念、品質要求、供應鏈把控能力,成為了小米生態鏈公司開拓中高端市場的重要基礎。

3

新時代,新資本系

相比於傳統資本系例如海航、恆天、華夏幸福,以騰訊、阿里、小米為代表的新資本系的資本運作思路、產業布局特點明顯不同。

3.1 布局大於套利

在併購與入股的動力上,傳統資本系進行併購,經常伴隨著一個市值擴張的過程,例如典型策略「融資為了併購,併購為了融資」、「買進來再把爛葉子摘掉」。因此傳統資本系通常很在意標的業績以及相關財務情況,以及併購之後後續獲得進一步融資的可能性。

新資本系在進行投資和併購時,產業布局、戰略防禦和協同效應是主要動力。戰略防禦的含義是,即使標的在眼下看不到明顯的合作價值,但是為了防止競爭對手獲得相關業務,同樣可以進行前瞻性的投資和收購。無論是對橫向的競爭對手,還是對產業鏈的上下游,有規模就有談判能力,沒有規模就沒有談判能力。歷史上的大企業對於「壟斷」、「寡頭」、「平台」這種超額利潤的追求簡直沒有盡頭。

以BAT近年的競爭為例,曾經百度、阿里和騰訊三家公司被認為是中文互聯網的三個控制者。百度決定人們如何獲得信息、阿里決定人們買什麼東西、騰訊決定人們如何社交。

到了手機上,打開搜索引擎的人少了,打開微信的人多了,廣告費的去向也發生了變化。

2016年在醫療廣告問題集中爆發、人事動蕩之後,百度收入增長几近停滯、利潤也下滑到 2015年的 30% 左右。在PC 時代,百度靠著壟斷搜索控制了中文互聯網的流量入口,但是這沒能複製到手機上。

而與阿里、騰訊的廣泛、前瞻布局相比,百度在投資上總是慢一步,不斷錯過明星項目。即便和騰訊阿里參與了同樣的項目,往往投資輪次也更加靠後。這顯著地拖累了百度的發展,使百度在BAT三巨頭中漸漸落後。

由此可見,併購投資的本源,不是來自於估值套利或者市值管理。而是來自於商業競爭中的「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來自於產業鏈橫向或者縱向整合的「求戰則存、求存則亡」,甚至來自於技術革命或者顛覆帶來的「企業邊界的重新定義」。甚至是來自於企業追求橫向壟斷、縱向壟斷甚至是生態壟斷。

3.2 投後管理

在投後管理上,尤其是跨行業、跨地域的併購重組投後管理,是非常不容易的。

一般來說,投後管理需要管控的因素非常多,既有財務管控、運營管控、產品管控、渠道管控等硬性約束的管控,也包括組織管控、戰略管控、企業價值文化管控等軟性約束的管控。

傳統的資本系在收購或投資企業之後,往往併購整合較少,業績對賭成為併購後整合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手段。

相比之下,新資本系,例如小米,即對生態鏈公司進行深入的整合。

小米生態鏈帶給華米科技、萬魔聲學、開潤股份、青米科技等這些企業的設計理念、品質要求、供應鏈控制經驗,成了這些企業征戰中高端市場的重要基礎,也側面證明了小米生態鏈強大的孵化能力。

回到華米科技本身,隨著華米通過自有品牌向中高端市場發展,可穿戴設備也已經開始在身份識別、醫療、智能家居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未來業績會有不少提升的空間,當然也會面臨新的競爭與挑戰,與此同時,在去除小米烙印的過程中,這些企業的估值邏輯也會發生轉變。

總之,作為中國智能可穿戴市場第一名的企業,華米科技已經是不能被忽視的存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領觀察 的精彩文章:

白銀:舊日帝國風光不再

TAG:華領觀察 |